電影訊息
駭客任務--The Matrix

黑客帝国/廿二世纪杀人网络(港)/骇客任务(台)

8.7 / 2,050,789人    136分鐘

導演: 莉莉華卓斯基 拉娜華卓斯基
演員: 基努李維 勞倫斯費許朋 凱莉安摩絲 雨果威明 喬潘托利亞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errystar

2011-12-07 17:52:28

26種哲學思想解析駭客帝國


「一千個人看,就有一千個駭客帝國。」

每天早上醒來,
鏡子裡那睡眼惺忪的人真的是你嗎?
你是否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你所知道的事實是真實的嗎?
一切的一切都將慢慢揭曉......
 
A 愛麗絲漫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1860年,在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充滿想像力的筆觸下,好奇的愛麗絲在追逐兔子的過程中,悠然掉入一個曼妙神奇的夢幻世界。1999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駭客帝國》中,懷疑世界出了問題的Neo則追隨一個有小白兔文身的性感女郎來到地下Rave Party,從此而一發不可收拾,走入真實的荒漠。
 
B 鮑德里亞(Baudrillard)
    在第一集中,一個電腦朋克帶著他的小白兔女友來尼奧家做交易,尼奧從一本掏空的書中拿出一碟非法件——注意,那本掏空的書就是鮑德里亞的名著《仿像與模擬》。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據可查地看到鮑德里亞對《駭客帝國》的影響。而莫菲斯的那句著名台詞「歡迎來到真實的荒漠」,則直接出自書中第一章第一頁的第二段。
    讓•鮑德里亞,法國思想家,也是旗幟最為鮮明,著作最為晦澀的後現代「超級」理論家。80年代以來,其作品被廣泛翻譯到英語世界,旋迅速確立其「後現在理論精神導師」之地位。與福柯和德勒茲相比,鮑德里亞對消費社會,當代藝術,社會形態及轉型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無疑更加深入和富於啟發性,類象社會就是他提出來的。他的理論對圖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對攝影更不無啟發。請看這些名言:「打倒所有堅信有一個真實世界的這種假定」「在一個完全本末倒置的世界上,正確只是錯誤的一次行動」「超過了某一確定的時刻,歷史就不再是真實的了,不知不覺之間,全人類已將真實拋在身後。從那個時刻起,發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再是真實的了......」「今天,整個制度都在不確定性中搖擺,一切現實都被符號模擬的超現實所吞噬。如今控制社會生活的不再是現實原則,而是模擬現實。目的性已經消失,我們現在是由種種模型塑造出來的。」
 
C 賽伯朋克(Cyberpunk,電腦朋客)
    賽伯朋克/賽伯空間一詞源於科幻小說家威廉 Gibson一篇關於神經電腦網路的小說《神經漫遊者》(在下文N中詳述),在這篇引起巨大轟動的小說中,Gibson首先發明了賽伯空間(cyberspace)這個術語:「賽伯空間,一個被數億操作員每天經驗著的交感性想像......一個來自於人文體系中每一台電腦的數據吸引力的圖式化表現。一個不可思議的複雜構成。」賽伯圈內的代表作家除Gibson外,還有Bruce Sterling等一批80年代的硬科幻小說作家。
    Cyberpunk的信條是:資訊自由,實踐,分散和領先。資訊需要並且應該對所有人開放,為所有人利用/控制。Cyberpunk還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他們沉溺於高科技工具並鄙視人們以傳統方式使用它們。Cyberpuck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們是永遠的反權威者,是埋植在文化中的意識形態的炸彈。
    縱觀Cyberpunk的歷史,普羅米修斯是守舊的西方世界的Cyberpuck模範。其後是古代墨西哥阿茲特克人信封的羽蛇神Quetzalcoatl,之後是自由職業者、瘋子......直到《駭客帝國》裡的駭客們。
 
D 笛卡兒(Descartes)
    歐洲近代哲學創始人之一。偉大的科學哲學家笛卡兒曾試圖為科學建立起一套堅固的方法論基礎,他的巨著《沉思錄》其實就是「對第一哲學的冥思」。笛卡兒著重思維的精密性,不信賴感性經驗,認為只有理性思維才可靠。他從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發,掃除自己的成見,要尋求一個最可靠的命題作為起點,然後進行推論。笛卡兒進一步深入到數學領域,但他發現甚至連數學也不能相信,萬一那後面有一個「惡毒的魔鬼」在操縱,在擾亂他的頭腦呢?他發現,最可靠的事實就是:他自己在懷疑;因此,心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則須推論出來。於是有了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湯勺並不存在)」
    他認為觀念的起源有兩種,一是來自感性經驗,一是天賦的觀念。他對天賦觀念更重視,他認為自我、上帝、時間、空間、完善、無限、幾何公理之類的觀念都只有是天賦的(顯然,關於存在/真理的不懈探求也是駭客們的天賦觀念)。
    笛卡兒還提出了著名的身心交感論,即物質的身和非物質的心能夠互相影響。
    記得《駭客》中Neo的疑慮嗎?「如果我死在那裡怎麼辦?」「靈魂死去,身體也將不復存在。」
 
E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現在,假設拿到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的不是Neo,而是讓•保羅•薩特、阿爾伯特•加繆、馬丁•海德格爾,那麼他們會如何選擇呢?很顯然,這三位存在主義大師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matrix,進入真實的荒漠。也許那裡令人痛苦,但畢竟還原了存在的真實。
    按薩特的觀點,喚醒前的Neo只是en-soi(一種自足的存在,比如桌子),喚醒之後,才成為pour-soi(特指自我意識的存在,即人),能夠為自己的選擇和存在負責的「人」。
    存在主義追求絕對自由,終極解放,自由選擇。呈現疏離與荒謬,控訴/反叛一切傳統習慣,只有對一切塵世存在的悲慘、無意義徹底確信,才有可能透視出一種從廢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國的遠景。而幻滅、荒謬、無望、虛無的「廢墟」感,就是一種贖罪的過程,恰如「彌賽亞」來臨之前的陣痛。上帝存在與否並不是真正的問題,人所需要的是去重新發現自己。所謂「存在先於本質」,意思就是人首先存在著,在這個世界上遭受各種波折,而後才能界定他自己——這簡直就是Neo的覺醒經歷。
 
F 戀物癖(Fetishism)
    在《駭客帝國》衍生的眾多「主義」中,戀物癖這一傳統的性偏移病症也進一步演變為消費性的數位戀物——尤其是當超媒體取代超文本,虛擬現實取代傳統空間之際,在影片中也足以發掘出很多樂趣。尤其是那令人無限著迷的子彈時間:在某樣物體,某個部位,或某種動作上,長時間/多角度的滯留和留戀。這正應了弗洛伊德的戀物癖概念:戀物的對象其實不是商品,而是主體的不願移動。
 
G 諾斯替教(Gnoticism)
    初期基督教的一派,尊重某種靈的直覺,含有西亞,東亞哲學,曾被視為邪教。諾斯底的世界觀是「二元論」的;宇宙有兩個神,一善一惡。至高的神創造了一連串的靈體,都是神性的放射。宇宙是由一位較低級的「造物主」造的。物質是邪惡的;靈魂得從肉體中解脫,須有使者從眾光國度差到世間來(基督)。基督可能是天使,是幻影的靈體;也可能是凡人,暫時獲得更高的力量。人要得救必須領受秘密儀式,而得到更高的「知識」。倫理方面有人主張苦修,但也有人認為肉體上的行為不影響救恩,所以不禁止情慾,過著放蕩的生活。
 
H 享樂主義(Hedonism)
   《駭客》第一集中的Cypher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為求感官滿足而背叛了駭客組織(與特工史密斯在虛擬餐廳的對話)。
    早在蘇格拉底/伊壁鳩魯的時代,人生的「唯樂原則」即得到了哲學上的確立;快樂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也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即使某人,某一群體在特定時間內對這一原則有主動或被動的背離,那目的仍是追求終極的快樂。故追求快樂和躲避痛苦,乃人生之兩大規定動作,不用教,不證自明。少有人會在學理上主張的「享樂主義」,如今卻隨著消費主義攻佔了我們生活的大片領域。結合著新科技成果出現的科技享樂即使目前消費文化的流行趨勢。
    其實,我們每日浸淫其中的網路,又何嘗不是Cypher夢寐以求的牛排?
 
I 完美形象(Ideal Forms/洞穴寓言)
    在柏拉圖看來,完美形象Ideal Forms才是現實的最高層次。經驗現實最不可靠。
    關於完美形象(理想形態),柏拉圖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在這則寓言中,柏拉圖有一個著名的「洞穴」寓言。在這則寓言中,柏拉圖假設有一群人「居住在一個洞穴中,有一條長長的甬道通向外面,它跟洞穴內部一樣寬。他們從孩提時代就在這裡,雙腿和脖子皆被鎖住,所以是在同一地點。因為被鎖住也不能回頭,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跟他們隔有一段距離的後上方,有一堆火在燃燒。在火和囚徒之間,有一條高過兩者的路,沿著這條路建有一道矮牆,就像演木偶戲的面前橫著的那條幕布」。外面沿牆走過的人們「帶著各種各樣高過牆頭的工具,用木頭,石頭及各類材料製成的動物或人的雕像,扛東西的人有的在說話,而有的沉默著。」「由於他們(洞穴人)終生不能行動或回頭,因此外部世界投射在他們面前的影子,便成為他們所能看到的唯一的真實。當路過的人們談話時,洞穴裡的人們會誤以為聲音正是從他們面前移動的陰影發出的。」被囚禁的人完全被剝奪了任何自由的可能,他們只能面對空蕩的石壁,壁上的影子是他們可能擁有的惟一的世界,而這個幻想的功能就使他們不再有能力指認真實。
    而生活在matrix中的人類電池,其實就是洞穴寓言的未來翻版。進一步說,觀看《駭客帝國》的觀眾本身,何嘗不是又一群洞穴裡的囚徒?
 
J 基督(Jesus)
    這個寓意再明顯不過了。首先,尼奧的名字Neo,是英文One(救世主)的倒拼,同時意味著「新」,他在matrix的「機器豆莢」中甦醒,在Nebuchadnezzar(來自聖經,尼布加尼撒二世,古巴比倫國王,曾攻佔耶路撒冷,建空中花園)船上受洗。在第一集中,Neo先是死去,而後被崔尼蒂(Trinity;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一吻喚醒。彌賽亞式的復國救主象徵充斥全片。
 
K 康德(Kant)
    其實這個字頭更應該先給"Kung Fu"——中國功夫
    如果同樣做一次紅藍藥丸的選擇,康德的出發點將於存在主義巨擎不同——不是進入真實的荒漠,而是進行一次道德選擇,追求「至善」(the Highest Good)。
    康德的自我意識理論是歐洲思想史上最具影響的理論,並不可逆轉地確定了歐洲思想發展道路:它首先是唯心主義思想家,比如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的體系得以建立的動力。在他的批判系統中,貫穿著一個恢宏的主體性原則,那就是主體能動性是構成科學知識論的根本條件。他提倡分析批判的哲學方法,明辨知識與信念,崇尚自由自律的道德良心,促進大同世界的理想。其著作中最富有啟發性的是《純粹理論批判》,書中,康德將上帝存在的需求安設於道德領域,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無法證明上帝存在,但這個「至高至善」是一切道德倫理之基礎。這種側面迂迴的自我確證有些像墨菲斯Morpheus的執意信仰——Neo必須成為救世主,否則一切將沒有意義。
    名言:「每一個個別經驗不過是經驗領域內的全部範圍的一部;而全部可能經驗的絕對的整體本身並不是一個經驗。」
 
L 拉康(Lacan)
    雅克•拉康是自笛卡兒以來法國最為重要的哲人,在歐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來最有創意和影響的思想家。
    在考察主體形式的時候,拉康提出了著名的「鏡像階段」理論。拉康認為,六至十八個月的兒童利用反映於鏡子之中的身份確認自己的形象。這使他逐漸擺脫了「支離破碎的身體」而獲得自己身份的基本統一性。鏡像階段之前,兒童僅僅將自己的身體視為一堆破碎的物體,他甚至對於這個不完整的身體懷有恐懼。這時的兒童無法通過自我感知——例如時間感,空間感,運動等等——認識身體的完整性,只有外在於自身的鏡像才能為主體提供一個結構性的整體。當然,許多時候,拉康所說的鏡像僅僅是一種象徵物——一種外在於主體同時又給予主體定位的象徵物。
    「鏡像階段」的意義就在於清晰的界定自我。請同學們參考駭客第一集中Neo伸手觸摸鏡子粘起金屬液體的段落(他在鏡子中看到扭曲變形的自我),第二集中特工史密斯終於擺脫matrix的控製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也是「鏡像階段」的作用。
 
M 馬克思(Marx)
    也許,《駭客2》中墨菲斯Morpheus(英文名是希臘神話中的睡夢之神。掌管夢境,利用喝下不同的水來區分夢境與現實,與電影中紅,藍藥丸有異曲同工之妙)應該參考一下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而每一次鬥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僕、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幾乎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從封建社會的滅亡中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社會並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的。
    而在現代,則有了Matrix和人類電池。我們這個時代,Matrix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Matrix和人類鬥士。錫安城Zion的人類叛軍,他們是地球的自由衛士,革命的主力軍,也是顛覆matrix等級秩序的幽靈。
 
N 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
    從1984年開始,一位名不見傳的美國作家Willian Gibson連續發表了三部內容相當詭異、場景和情節相互連貫的長篇小說。這三部作品分別是《神經漫遊者》1984、《計零》1986和《蒙娜•麗薩超速檔》1988。這三部作品一下子在久已無聲的科幻世界掀起了巨大的波瀾。Gibson的三部小說有時被稱為「矩陣三部曲」,有時又被稱為「漫生三部曲」。這是一套從構思到風格都非常奇特的作品。故事講述一群「電腦牛仔」如何使自己與電腦網路相互連通、並放棄軀體進入賽伯空間(Cyberspace)去進行奇妙的探險。小說中的世界陰冷昏暗,經濟和政治生活都由日本式的大型壟斷財團控制,公司的概念取代了國家的概念,只有服從公司,發誓效忠,才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服從某個公司,希望離開它,就意味著你已背叛。《神經漫遊者》一書不但創造了Cyberspace和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兩個字,也引發了cyberpunk(賽伯朋克)大潮,大肆衝擊主流文化。
    另外還要提一提美國數學家Nobert Wiener,在他的著作《人有人的用處》中的第五章,他詳細論證了有機體是消息的觀點。雖然Wiener自己也認為這一章有點像「科幻小說」,但他還是認為,實物傳送和消息傳送之間的界限並非是永遠不可逾越的。他認為有機體,包括人在內,都是一些模式,而這些模式就是消息,可以被傳送的消息。
 
O 先知(Oracle)
    在希臘中部靠近帕拿蘇斯山的特爾斐城,座落著著名的阿波羅先知所在地——阿波羅神殿。其年代至少可追溯到公元17世紀,神殿入口處寫著「認識你自己」。在《駭客帝國》中,同樣有一位先知登場,而且家門口也刻著同樣的標記(只不過是拉丁文)。
    在影片中,祖母般慈祥的先知給Neo烘製了可口的小餅(cookies),而在電腦應用中,cookies是從網站傳送到用戶瀏覽器並保存在硬中具有識別功能的少量資料,其實是一種跟蹤機制,它意味著自動記憶功能,可以讓再次訪問某網址的電腦用戶讀取上次留下的數據。這和Neo拜訪先知實在是有著玄而又玄的聯繫。
 
P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Dick)
    偉大的科幻小說作家,其作品一直探討人的定義和真假二元對立的問題,被無數次地搬上螢幕。儘管他一生慘澹,備受恐怖症與抑鬱症的折磨,吸毒,婚姻破裂,英年早逝,但他創造出了一個科幻界的奇蹟。迪克的作品將科幻與神秘主義,自身體驗,純科學和低俗戲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狂野詭秘的獨特氛圍。在簡約的風格和標準的科幻手法之下,呈現的是一個更深層的世界——那裡有極度的情感經驗、純哲學式的思考和不時湧現的驚人觀點。如同卡夫卡一樣,迪克的名字成為描述某種流傳深遠的文學觀的專有名詞。他的作品將科幻與「技術至上」的後現代主義文學結合在一起,被看成「美國的博爾赫斯」。
    可以說整個「賽伯朋克運動」及其諸多衍生的分支均受到迪克的影響。迪克式的主題如政治狂想、星際陰謀以及因為吸食毒品和意志被控所產生的虛擬現實已經成為家喻戶曉得主題之一。1982年的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就改編自他的短篇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另外還有如《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記憶裂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好萊塢30年十大經典科幻片cherrystar原創),據說未來更有三部根據他小說改編的影片將要投入拍攝,讓我們拭目以待。
 
Q 奎因(Quine)
    Willard van Orman Quine,美國哲學家、邏輯家,「邏輯實用主義」或「實用主義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
    在他看來,本體論問題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存在什麼」的問題。而對「存在什麼」的表述問題又可分為兩種:一個是何物實際存在的問題,即本體論的事實問題:另一個是語言使用中何物存在的問題,即本體論的「承諾」問題。在Quine看來,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對「存在什麼」的一種表述。
    Quine還在他的《真之追求》中對排中律做了詳盡的質疑分析。排中律的通行解釋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個是真的」,「不能對同一對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這就是說,排中律要求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必須一真一假,不能都不真不假。也許用此可以排除我們對《駭客》無限套層的虛無世界觀的困擾。
 
R 真實(Real)
    可以說,《駭客帝國》的核心問題就是Quine的本質論質問:「What is there」(存在是什麼)。真實,到底是存在主義聲稱的客觀體驗,還是僅僅是我們與外界互動產生的感官反應?如Morpheus所說:「什麼才是真?你怎麼定義真?如果你說的是氣味,視覺,那麼所謂的真不過是一連串大腦翻譯的電脈衝。」
 
S 蘇格拉底(Socrates)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哲學路線的創造者。他把哲學定義為「愛智慧」,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知道自己無知。他說,他聽到神諭說他是人間最聰明的人,可是他感到自己並不聰明,於是就到處找有知識的人談話,想推翻神諭。結果他發現這些所謂有知識的人並沒有知識,並不聰明,又進而發現他自己的聰明之所在於他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遂以自己的無知而自豪,並認為人人都應承認自己的無知(Neo也接受了這樣的測試)。
    在討論知識和倫理道德問題時,蘇格拉底慣於採用問答法,雙方一問一答,通過揭露對方回答中首尾不一致的地方進行詰難,使對方陷入矛盾,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從而導致真理。他把這種方法稱之為「接生術」,其實是一種歸納法。蘇格拉底的辯論術和傳道熱情頗像孔子,《駭客》中的Morpheus也扮演了這樣一位精神導師的角色,他孜孜不倦、堅定不移地說服Neo相信自己是救世主。
 
T 三位一體(Trinitarianism)
    崔尼蒂的名字Trinity,即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合一。
    以「三」記錄的最神聖的思想,莫過於三位一體。好多宗教都有三位一體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說法是:天主聖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一體三位。天主的本性是愛,天主父是此絕對愛的自我給予;天主子是此絕對愛的自我接受與答覆:聖靈則是此絕對之愛的自我合一。佛教有所謂三寶:佛、法、僧。道教有所謂玄、元、始三氣,和由原始天尊化身而成的三清。此外許多原始的宗教如伊朗魯亞宗教、希臘宗教、羅馬宗教中,都有所謂的「三聯神」,即各自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三位高級神靈。儒家不是真正意義的宗教,但它在談到宇宙原始的時候,也認為「太極元氣」,是「函三為一」的。
 
U 烏托邦(Utopia)
    在1975年的著作《Ignorance》中,哲學家彼得•安格把笛卡兒操縱經驗的「惡毒魔鬼」概念進一步發展,創造了「邪惡科學家」的形象。這位邪惡科學家利用電磁脈衝刺激人腦,讓試驗者失去自由意識,隨他所想。
    1981年,在一本叫做《理性,真理和歷史》的書中,Hilary Putnam更進一步引述了哲學家們關於「缸中之腦」的設想:「一個人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接連在電腦上,這台電腦按照程序向腦傳送資訊,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一個人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接連在電腦上,這台電腦按照程序向腦傳送資訊,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有關這個假設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而在物轉化成為物的形象/影像,虛擬現實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並大規模進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我們似乎不得不將這個噩夢般的故事視為啟示和預言。人不是「缸中之腦」,但是他最終將成為「缸中之腦」:「資訊高速公路一旦完成,人類的柵格化生存將徹底實現。」
    另外還要一提的是Robert Nozick,此君可稱得上是哈佛大學的「鎮校之寶」。一生出了七本書,但最廣人知、影響最大、極可能令其在西方政治哲學史上留名的,無疑是1974年出版的第一本書《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Nozick在書中提出,只有一個政府極少干預的、功能上最弱的國家,才是一個最公正及值得追求的政治組織。這樣的國家,其功能及權利只限於防止暴力、盜竊、欺詐以及確保契約的執行。除此之外,政府應絕對尊重人們的選擇自由及私有產權,不應因平等或福利等其他價值,進行任何的財富再分配。基本上,Matrix就在為人類電池擔負著這樣的烏托邦功能。書中他還描繪 了這樣一幅景像:人體漂浮在巨大容器的營養液中,由一台「體驗機」為我們提供刺激。就像《駭客帝國》提出的問題一樣:如果機器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切快感,那麼,你願意想Cypher一樣選擇夢境嗎?Nozick的回到是「不」,因為那樣就會抹殺一切可能的賦予存在以意義的行動。在「體驗機」中,我們只是「不確定的斑點」。
 
V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整個電腦發展的歷史,就是電腦從具有人的單一的能力(計算能力)的機器發展到具有人的多種機能(如語言能力),繼而幾乎具有人的所有機能的「類人機器」(可以想一想「類人猿」的概念),在這個時候,人感覺到自己並不是在與電腦這種機器打交道,而是在於「現實」打交道。這是一部「創世紀」——人不僅創造了類似於他的「人」(就像上帝當初仿照他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而且創造一個類似於他所在現實的「第二現實」。
    一方面,人生存、體驗於現實的世界中,這個世界無疑是一個被比特大大改變了的世界(即比特化了的)原於世界(現實)之中。另一方面,人可以進入一個純粹由比特構成的第二現實之中,獲得一種人類以前從未有過的生存體驗。每一個人都可以如同古代神話中的神靈,自由地往來於「天上」與「人間」的兩重現實之中。這個第二現實,就是所謂的「虛擬現實」,有時也被稱為「人工現實」、「人工世界」、「虛擬世界」、「虛擬狀態」、「賽伯空間的視覺形式」。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克服現實世界(原於世界)的束縛,獲得一種沒有「種」的拖累,自由自在地飛昇到一個理想世界的願望,自古以來都有一種對某個未知、未知世界的想像和想像性地佔有。這種慾望和想像在個人身上表現為夢(睡夢和白日夢),在集體(民族)身上表現為神話、宗教。而虛擬現實使人最終能以技術的方式實現這種慾望和想像(引自孤獨的狂歡)。整個《駭客帝國》的世界,可以說就是一場超大型的virtual game。
 
W 甦醒("Wake Up!")
    墨菲斯(Morpheus)這個名字來自希臘語中的morphe,意思是外形、形狀、形態。其實是希臘神話中水神Hypnos的兒子夢神,這位睡夢之神有改變夢中事物的能力。在《駭客帝國》中,墨菲斯也確實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負責把每個人從虛幻中叫醒。第一集中,他的幾乎每句台詞都在闡述「夢境世界觀」。
    「夢醒」這一動作在《駭客帝國》中有著特殊的寓意,它意味著重生、真理、昇華,自我意識的覺醒,甚至力量的爆發。世界就是一場夢,要嘛沉溺其中,要嘛掙脫泥沼,蔑視一切「必然」和「現在」。其背後是試圖砸碎一切意識形態的終極追求,也是一種拒絕接受「不完美世界」的悲壯努力。
    睡眠和甦醒的意像在片中處處可見,在電影原聲中也有體現,比如第一集中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插曲《Wake Up》,以及第二集中P.O.D的插曲《Sleeping Awake》.
 
X 仇外(Xenophobia)
    現在,讓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理解《駭客帝國》。
    在第一集中,特工史密斯咬牙切齒地對被捕的Morpheus講述了他啟示般的世界觀:「我願意跟你分享一下我的小發現。那裡我在試圖給你們這個種族分類的時候得出的。我意識到你們並非哺乳動物,因為,地球上的每一類哺乳動物都會出於本能地發展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但你們人類卻不這樣。你們搬到一個地方,繁殖,再繁殖,直到所有的自然資源都被耗盡。於是,生存的惟一方法就是擴散到另一個地方。這個星球倒是有另外一種生命體遵循同樣的模式,那就是病毒。人類是一種疾病,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而我們,則是療方。」
    在他看來,如果把整個matrix系統比作一個有機體,那麼以Neo為首的反叛軍顯然就是入侵的病毒,而他,則是matrix體內的異種抗體、免疫血清,惟一職責就是捕殺對機體有害的外來病毒。
 
Y 柳生家族(Yagyu)
    《駭客》第二集中,Morpheus在高速公路上單刀劈車的生冷造型掀起了日本武士道的復興。玩過電子遊戲《侍魂》的朋友想必都記得獨眼龍柳生十兵衛。十兵衛出身於武林世家,其父柳生宗矩乃德川幕府初期的情治頭子,而柳生宗矩的父親則是後人尊崇的劍聖,也是「新陰流」劍術惟一繼承人石舟齋宗嚴。柳生一族十四代,始終維持軍家兵法師範的地位。柳生宗矩的長男十兵衛三嚴,十三歲時當上家光的隨身家僮,二十歲時誤觸逆鱗,回到奈良「柳生之里」老家,專心研究兵法,寫出了《月之抄》等兵書,更把本派劍術傳授給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門徒。三十二歲時,家光原諒了他,讓他回到身邊當親信護衛。
    柳生的「新陰流」劍術,主要是奪取敵方武器,儘量讓雙方保全性命,平安無事,即以空手制住對手或是空手入白刃的意思。這是石舟齋自身鑽研所得。這種劍術,運用在兵法上,便是心戰,也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時所謂的兵法家,指的是類似宮本五藏那種劍豪,或者是武田流派軍事學中的軍師,但是精通該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真髓的兵法家,似乎只有柳生宗矩(十兵衛的父親)一人。
    這種以心御劍的方法,搬到matrix中,就是Morpheus在武館內對Neo的點撥了:「你以為我比你更快更強只是跟我的肌肉有關?你以為你現在呼吸的是空氣嗎?」
 
Z 禪(Zen)
    佛教禪宗博大精深,實非一段文字所能描述。其提倡信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色空相即,圓融涅磐,以及佛教十一義主張的無造物主、無我、無常,因果相續等諸多要義幾乎都能在《駭客》片中找到對應。而影片台詞更是處處充滿機鋒禪語,比如第一集中Neo來到先知家中,在屋外看到一個光頭小「和尚」用意念彎曲勺子,然後睜著一雙慧眼對Neo說:「不要試圖彎曲勺子,那是不可能的。相反,要努力去認識真相——根本沒有勺子,然後你就會發現,彎曲的不是勺子,而是你自己。」

26種哲學思想解析駭客帝國
cherrystar 發佈於: 2010-03-31 17:3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