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塵冉

2011-12-10 08:55:38

《花樣年華》——王家衛的鏡頭物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很喜歡王家衛電影的風格,搖晃的鏡頭,迷離的故事,藍色調的畫面,MTV式的剪輯,適當的配樂。這些種種的元素,形成了王家衛電影的標籤。王家衛是大家十分熟知的個人電影風格特色很強烈的導演,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刻上王家衛製造的痕跡,在許多導演中算風格獨特的一位。
《重慶森林》中的鳳梨罐頭,午夜特快列車;《東邪西毒》里那壇醉生夢死之酒,搖晃的鳥籠;《旺角卡門》里那隻被藏起來的杯子;《春光乍泄》中那盞有著瀑布造型的燈;《阿飛正傳》裡的無腳鳥;《2046》中迷幻、狹窄的列車。。。。。。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王家衛電影中的事物,它們彷彿已經成為一個個標籤。
今天我想通過王家衛2000年的這部《花樣年華》來分析一下王家衛電影的風格特色。
影片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1960年代的香港,報館編輯 周慕雲與 太太搬進一間住戶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資公司的貿易代表 陳 先生與太太蘇麗珍成了鄰居。因為發現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著他們有了婚外情,日子漸漸過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也暗生情愫,但最後還是以離別作為結局。
整部影片有著特有的六十年代香的港的懷舊色彩,搖曳的旗袍,泛黃的路燈,他鏡頭下的蘇麗珍骨幹、東方,更換著一件件不可思議的精美的旗袍,梳著美麗的髮髻,走在陰暗、狹小的樓梯走廊,響著孤獨的、寂寞的、清脆的高跟鞋聲。暈染的煙圈,整潔的西服,古老的唱片機,曖昧的氣息。這些都是屬於花樣年華的特色。王家衛也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才讓本片更成功的。
一.空鏡頭
王家衛使用了一些空鏡頭很好地渲染了氛圍。例如反覆出現的只有鐘的畫面,暗示時間的流逝,周慕雲和蘇麗珍由相識到情愫漸生,其實都是通過鍾這一物象來說明時間的漸變的。
還有片尾處,吳哥窟遺蹟,斑駁的古老建築,夕陽灑下的微光和柔影,鏡頭平穩舒緩地移動,意境緩緩道出。此時周慕雲孤獨寂寥的背影在空曠的背景下顯得更加落寞和哀傷。
還有一處是在周慕雲走進他租的旅館房間那個鏡頭。一上來就是旅館的走廊,從這頭到那頭,全都輕輕的飄蕩著深紅色的窗簾,絢麗的地板向遠處延伸著。整個走廊顯得空曠寂寥,紅色的背景窗簾在兩側襯托出主人公的情緒。這處的空鏡頭也是運用得很好的。
二.移鏡頭
移鏡頭往往的作用在於在兩個場景之間平移,或者從黑場平移到新的場景,可以讓人能簡單明了的看到場景和時間上的變化。另一個作用是渲染情節。在周慕雲和蘇麗珍第一次約會喝咖啡的時候,兩人說起丈夫的領帶和妻子的皮包,這個時候,出現了快速的平移鏡頭。這種節奏的突然變化,給觀眾產生了視覺衝擊力。在之前平淡溫婉的氣氛中產生一種壓力和緊張的感覺,讓我們漸漸開始為主人公的感情糾葛開始更加關心。
《花樣年華》中的另一個移鏡頭,就是蘇麗珍和周慕雲兩個人在寫小說的時候,鏡頭在鏡子前面來回的平移。因為這是一面三折鏡,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鏡頭和鏡子,從各個角度看到他們兩個人若即若離的樣子,鏡子裡的世界和鏡子外的世界難分難捨的糾纏在一起。這是一種怎樣曖昧的情緒,這是一種怎樣若隱若現的情感。就像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感情關係一樣,似有似無,若即若離。
三.色彩的運用
整部片子的色調給人的感覺偏暗偏黃,王家衛用紅色、灰綠色、暗黃色作為主色調,它們又是冷暖相對的顏色,給人以強烈的對比感。周慕雲與蘇麗珍相遇的酒店,房間裡的傢俱,走廊上的窗簾,地毯、牆紙、沙發等等都是紅色的。
這種暗紅色給人以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也有很強的隱喻作用。紅色是熱情是激情的代號,是愛情奔發的慾望之火,也是曖昧的情緒象徵,暗示了周和蘇之間似有似無的愛情萌芽。同時,紅色又是警惕的信號,因為這樣一段感情並不是正常的,在都有家室的情況下這種愛情往往不被人允許。就像片頭的字幕說的: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所以這種曖昧又難以解決的紅色在影片中大規模的被渲染到背景中。
還值得說說的是蘇麗珍的旗袍,在影片中確實是視覺享受。製作精良,質地考究,顏色斑斕多彩。旗袍的花式多達二十多種綠紋,大牡丹花,格紋,黑白紋,藍色玫瑰花式,寶藍色的蘭花,波斯菊。。。。。。令人眼花繚亂的花式樣式不僅讓我們看到蘇麗珍的美麗妖嬈動人,也可看到華麗外表下一顆孤單寂寞的心。
總之,全片的色調和顏色的運用很切合整個影片的氛圍,也很好地刻畫了主人公的情感特點。
四.音樂的渲染
對於一部好的影片而言音樂是非常重要的,花樣年華中的配樂和原聲就非常成功地渲染了本片的主題和氛圍。
王家衛自己都說:「我整個拍攝過程都會有音樂,我特別喜歡在時裝片中用上古老音樂。我認為跟影像不同時代的音樂會產生一種曖昧感,令事物顯得複雜起來。我在片場也放音樂,不是為營造氣氛,而是帶出節奏,一段音樂就可以說得明白,勝過千言萬語。」
影片中留聲機不斷地播放著50、60年代的老唱片,不斷播放著周璇的老歌《花樣年華》,不斷播放著爵士樂,這些讓觀眾想起了20、30年代的舊上海。以及貫穿全片的鈴木清順的《Yumeji’s Theme》,誘人的華爾茲、絃樂的整體處理叫人著迷。張曼玉在長巷徘徊,背景音樂中Nat king cole的《Quizas Quizas Quizas》,也非常令人動容。
總之,本片中的音樂非常成功地渲染了情緒氛圍,帶出了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若隱若現的絲絲情愫。
「那些消失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
「如果我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在這場華麗的邂逅中,所有的情愫都像漂浮在上空的浮雲,淡淡飄過,不管是近是遠,一切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彷彿一層玻璃,永遠無法到達。傳說中那無法捉摸、超然時空的愛情,還沒來就已遠去。把秘密跟樹洞說,然後用泥巴把洞堵上。在周慕雲看來,擦肩而過,各自生活,這便是最好的結局。
花樣年華,逝去的年華,追憶的過往。這些屬於王家衛特點的影像都被永遠地印在了時間的膠片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