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497,644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筆墨跡

2011-12-11 21:24:17

止戰之殤


An eye for an eye ends up only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有一個冷色調的鑄鐵雕塑「鑄劍為犁」。那是一隻槍的造型,不尋常的是槍口捲了起來,打了一個結,槍口打結,寓意著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自從雕塑遷至紐約後,52年來,這支「打了結」的槍見證了什麼呢?一地的戰火剛剛熄滅,另一地的硝煙悄然升起。越南、阿富汗、索馬利亞、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亞……不知這每一個名字的背後究竟凝結著多少殷紅的血淚。每一場戰爭的理由都是如此的冠冕堂皇,戰爭的結果卻又如此地令世人驚駭與悲傷。

然而,每一個時代都不乏深刻的反省者。他們通過或文字或的形式鞭策我們直面內心中的黑暗——去反思,去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很慶幸,能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裡看到《拯救大兵瑞恩》這樣優秀的反戰題材電影。當然,這裡的反戰並非是反對戰爭,而是對戰爭的反思。

曾經的我,習慣了中國特色戰爭英雄,習慣了看董存瑞目光堅毅、大義凜然的赴死,習慣了看李雲龍身先士卒,談笑間鬼子灰飛煙滅,習慣了看敵人在我軍的炮火面前潰不成軍,甚至習慣了在電影結束後和大家一同起立鼓掌,為勝利,為正義,為英雄,為革命的成功,為祖國的解放。

不過,這是戰爭嗎?

至今尤記得,在高二的英語課上,老師說給給我們放一部關於二戰中諾曼第登陸的戰爭片。滿心期待著看德軍被強大的盟軍橫掃的我們,在一開場就被震懾住了。

這是我第一次直接看到如此血腥震撼的戰爭場面。當看到盟軍士兵茫然的走在海灘上尋找自己的斷臂的時候,當看到畫面里那個年輕下士的頭顱轉瞬間被子彈擊中血肉橫飛的時候,當看到在登陸艇甲板艙門開啟的一霎那,敵人的子彈瘋狂的掃射過來,無數的人尚沒有品味過戰爭的滋味就已經逝去的時候, 那些從小灌輸在腦袋裡英雄必勝甚至是不費吹灰之力勝利的概念霎那間被擊打的粉碎。

我和所有人一樣屏住呼吸,緊盯螢幕,169分鐘,定在座位中紋絲未動。全片結束,不見歡呼與掌聲,唯有一個個難以置信的表情。低聲的啜泣在教室中蔓延。

一下子明白了,戰爭,就是人性的對立面——沒有理性,沒有溫情,沒有光芒,沒有未來,有的,只是冰冷的子彈和無盡的殺戮。也明白了,真正的好電影,不用歌頌,不用弘揚,甚至不用所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只要儘可能反映「真實」就足夠了,人心自有評定。

從那天起我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反戰主義者。

戰爭源自人性的無知與貪婪,其結果只會給人類帶來毀滅。

政治家的顏面,軍火商兜裡的鈔票,深埋於地下的棕黑色液體、藏深海中的無人小島……沒有一樣抵得上生命的價值,沒有一樣值得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

可惜的是,如此簡單的道理仍有太多的人不明白。

「越南和菲律賓太過份了,不教訓教訓他們可不成。」
「為什麼不搞個東京大屠殺呢?」
「中美之間必有一戰!」
「我們要雪清百年恥辱,把之前失去的全部奪回來!」
「不是我們殘忍好戰,是他們主動挑釁。」
「我朝必當布國威於天下——」

而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2010年全球軍費支出仍高達1.531萬億美元,比2008年上漲了5.9%,比2000年上漲了49%。

這條反戰的道路,註定曲折。


不知多年後的我們能否記得,在瑞梅爾殘破的橋頭,米勒上尉犧牲前對大兵瑞恩的叮囑

「 Don't let me down. 詹姆士, earn this,earn i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