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 11:14:3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頂著「種族歧視」這個大社會問題的帽子,crash(撞車)的故事結構和設計都是繁複複雜的,存在了太多的支線,以致於看一遍電影還未必全部看懂了。因為整部將近120分鐘的電影,要把整個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濃縮到一個人種混雜的城市——洛杉磯,讓一個撞車事件把他們都聯繫在一起,對編劇和導演的要求都是極高的。然而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把一個可能需要洋洋灑灑好幾萬字才能敘述的社會問題,通過設計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在幾卷膠捲上具體化地表現這種衝突,這就是電影!很多人說crash的主題是種族歧視,但我看到的卻是人性的碰撞。
不可否認,影片從一開始就從兩個黑人的對話中談及種族歧視,一個激進的黑人抱怨著餐館的黑人女服務生對他們服務不佳。一路上他都在抱怨黑人所經受的不平等待遇,認為路上的白人都在歧視他們,可下一秒他就和他的同夥一起搶劫了兩個根本沒招惹他的白人。白人檢察官的妻子在經歷了搶劫之後抱怨道:「如果一個白人在路上遇到兩個黑人掉頭就走,那她就變成了種族主義者。我什麼都沒做下一秒我就被槍指著頭了。」這引起了影片第一個矛盾衝突——究竟是把安全放第一還是不帶歧視地看對方?自南北戰爭以來的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已經演變成雙向或多向的,不僅是白人歧視黑人,黑人也歧視白人,還有黃種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種。每個人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同時本身也是種族歧視者。
再往深處看,其實歧視不只存在於各種種族之間,其實它存在於每個人之間,無論種族。人性就是愛鬥爭,愛區別對待與自己不同的,求同排異。在種族這個大背景下,可能人們只看到種族歧視,但當大家都是同一種族時,歧視仍然存在,它可以是地域歧視(每個國家都有,而且往往是同一種族)也可以是性別歧視,或者是職業歧視,各種各種。只要人一天存在,歧視就一天在那裡。因為我們的人性是求同排異。之所以種族歧視現在最突出,是因為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因為全球化的到來,各個民族種族之間開始融合交流。這種交流溝通也可以稱之為碰撞,在一個多元文化互相碰撞的發達社會裡, 人們之間的互相猜忌, 彼此陌生, 以及敏感焦慮抑鬱狂躁等無時不在, 也不僅僅是在不同種族群體之間, 它們發生在所有的陌生人間, 同事間, 主顧間,甚至親人間。如同片子裡那對黑人母子,還有檢察官白人夫妻,他們之間也存在根深蒂固的執念,只是有個更大的矛盾衝突掩蓋著他們而已。
影片也充滿著對比的諷刺,橫向縱向,與自己的對比,與他人的對比。瑞恩警官和新人警察的對比,起初瑞恩為了白天遭到黑人行政人員的刁難,將自己的怒火發洩到一對無辜的黑人夫婦上,致使黑人電視編劇和她的妻子遭受了心靈和身體的屈辱。而一旁的新人警察不恥他的這種行為,向上司控訴他的種族歧視,申請調組。在之後黑人編劇過激的事件中,新人警察又成功大事化小,避免黑人的流血事件,這一系列的作為無疑讓觀眾認定他是此片中唯一正直無偏見的人士。可是他最後卻誤以為搭便車的黑人意圖搶劫而打死了他。影片開頭侮辱黑人婦女的瑞恩警官卻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受困於車內被他侮辱過的黑人婦女。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觀眾以為有著嚴重種族歧視的瑞恩最後冒險救了婦女,而鄙視種族歧視的新人警官卻因為歧視而誤殺了黑人混混。兩個警察,在生死攸關的一刻都有各自不同抉擇,到底誰才是歧視。或許兩個都是歧視,前者顯性而嚴重,後者隱性而致命。
這麼說下去似乎對人性有些絕望,難道我們註定鬥爭到死嗎?影片中還有兩處讓我們從心裡倍感溫馨的橋段——鎖匠和小女孩還有激進黑人的自我救贖。影片中處處透露著各種矛盾和衝突,但是鎖匠和女兒之間永遠那麼溫馨感人,起初女兒因為曾經的子彈陰影不敢睡在床上,鎖匠為了安撫女兒編了一個童話故事;女兒出於對這個童話的信任和對爸爸的保護衝出來為爸爸擋子彈,本該是血腥殘忍的一幕,卻因為波斯商人的女兒深謀遠慮,而瞬間收到了昇華。波斯商人說的沒錯,那一刻小女孩化身為天使,她不僅救了爸爸,也救了波斯人,給了衝動的他再一次的機會。轉過頭來說那個激進的黑人,一開始他只會抱怨社會對黑人的不公,結果諷刺的是剛說完不會欺負黑人,下一秒他就劫了黑人編劇的車,警察追捕時還不捲縮著不敢下車。黑人編劇載著他遠離了以後,在離別時對他說:「是你讓我受到了侮辱!」是啊,他的所作所為確實給那些遵紀守法的黑人帶來了生活中他人的歧視,原來自己一直抱怨的歧視是自己造成的。
人性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一直存在,只是加入了種族文化衝突使之更有稜有角。Crash,衝撞的不是車輛,是種族,是文化,是人性。當年,《斷背山》之所以敗給了《撞車》,或許從另一角度說明了個人之殤不及社會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