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愛書

2011-12-13 05:11:53

尊重和思考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日本思想性、哲思性很強的電影派別的又一繼續,我忍不住要讚揚日本的這種電影風,中國在這方面、這個領域做的太少了,實在令人失望。
人不可以沒有思想,更不可以喪失對抽象問題的思考。《入殮師》一個眾人覺得名字挺慎得慌的電影,可能很多人一開始都會認為這是一部恐怖片。這在日本人看來或許是可笑的吧,對死亡以及死亡之後事情的探討和思考,從敬業的入殮師精神看到了對死者和生者的尊重,這些可能是大多數中國人沒有思考過或者還很缺乏的東西,這部電影結合大提琴的音樂或有明快或有低沉,讓人不斷的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有時還有共鳴著實是不容易的。
電影中的主要人物,或者說電影中本就那麼幾個人物都是富有靈魂的,沒有漂浮的感覺讓人很充實。我喜歡這樣的電影,沒有什麼大的場面,沒有什麼特技,但有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值得捨棄世俗眼光而追求自己所思、所想、所願的精神,有時自己也想這樣但卻是苦於自己還沒有那麼超脫,也就是說《入殮師》的精神是一種思想者的追求,但又未必能徹底的做到實現。
站在某個角度和立場上,我對日本人沒有好感,但單單站在電影角度上,他們確實有一些不錯的東西、一些讓人感動的東西、一些讓人陶醉的東西。
續寫:
《入殮師》是我少數能夠看過五遍以上的電影,每看一遍都能捕捉到些什麼,都能再感受些什麼,當我需要平靜的時候,它是最好的良藥。有時感覺它有一點點的悲傷,又有時感到的是一種積極的東西。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它真正的觸及到了人心中最為脆弱、善良和真實的部份,人的生老病死實際上只是自然變化中的一個最為普通的環節,但是這個環節尤其在死的問題上始終是讓人難以輕鬆應對的,然而電影從精神的層面和佛教的思想將死亡變成一種超越、一種精神的飛躍,雖然並不是佛教徒但我也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因為最終會讓人們感覺到心靈的極大慰藉本身就是成功了。
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對孝的理解有很深刻的內容,以記憶的方式強調孝實際上是對父愛、母愛的報答,是一種反饋的愛。作為父母的角色只要不是特例,對於子女來講都會有一段深刻的記憶,當得知這一段記憶將面臨斷裂的時候,那種痛苦是很明顯的。對於父母來講,孩子的重要性自然也非比尋常,那麼他們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會試圖做出最大的有利於孩子的事情,更希望自己的努力付出的愛得到孩子的肯定,但往往這一點總是難以實現。
我不得不再說日本電影內涵的深刻性,中國影視至今也少有這方面的題材。倘若中國導演可以說自己沒有特效技術,無法超越美國大片的話,那麼這種主在反映入性和社會的成本不高的電影,為什麼也無法超越?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