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尋龍奪寶--The Dragon Pearl

寻龙夺宝/寻龙夺宝

4.7 / 999人    93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Mario Andreacchio
演員: 山姆尼爾 王姬 陳小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女貞子

2011-12-14 22:33:10

龍種尊王——《尋龍奪寶》觀感


說起龍是中國人所熟知的,甚至是中國人的魂魄。最近陪朋友有幸逛了故宮,發現故宮除了建築的宏偉氣派和斑駁歲月外,就是那些龍紋雕飾最為壯觀了,幾乎可以用龍宮來形容它,上至屋頂雲層,下至地板雕磚,都是龍行龍跡,怪不得歷代帝王都以龍種天子自尊呢。值得注意的就是故宮裡邊到處都是水缸,有點像寺院裡邊的放生池,饕餮抬頭,鐵環在口,餾著金漆大銅缸除卻了被歲月和列強剝出的刀痕外,還有著皇室的特殊信仰,藏傳佛教。故宮曾是多個朝代的王室所在,特別是到了元明始有規模,及至大清則日臻完善。元朝信仰八思巴的薩迦派,明朝皇帝也懂得用僧權統治世間,到了清朝更是外儒內佛的管理套路,而故宮更是他們世界觀的一個集合體。故宮周邊的水不叫水,叫做海,這就和故宮內部的大水缸異曲同工,龍不能缺水,所以都是供養龍族所用。

紅日在天,一隻烏鴉飛過龍脊屋頂,我忽然想像著元朝八思巴的大黑天護法來,這些被王室尊崇慣了的鳥,依舊在歷史的天空中飛旋。所有的文化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根源,就如同這龍圖騰。一部《尋龍奪寶》的電影,寫了在古代中國北方某國王與神龍相互約誓的故事,國王女兒公主改寫了歷史,公主的轉世進而又改寫了一遍,負負得正,否定之於否定,展開了一場考古挖掘解密,護持龍珠解救神龍的故事。

如電影所道:「每條龍都有龍珠,龍珠是力量的源泉」,或許就隱喻了一個文化不能離開他的根本,獸猶如此,人何以堪?龍在佛教里被歸屬於畜生道,屬有威德的靈獸。在《法華經》有八大龍王之說,以難陀、拔難陀為首。而在藏地則有一種說法,即言印度人是梵的後代,漢地人是龍的後代,藏地人是羅剎的後代之類的古老傳說。宗教裡的文殊菩薩就被喚作過去生中成佛,名龍種上智尊王佛,或許這也是所謂漢地是文殊化土一個文化源頭的旁證。

電影中,一個守護神龍的族人後代,等待了3000年,終於等來了能夠聽見笛聲的那個公主的「轉世」——小玲。小玲是中國考古學家李博士的女兒, 與另外一個外國考古專家之子,構成了主要人物。這部中國和澳洲首度合拍的電影,選取了中國文化中的龍,是必然的,通過這樣一個現代神話,以彰中外友好、互助互利的文化交流,也是搶佔中國電影市場的最佳方式。

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寓意著包容、開放、誠信、威嚴與神聖。但外國人認為龍會傷害人,是邪惡的代表。百度如是說。更有寓意的是「中國」這條古老的龍,一旦重獲力量,如今宛若從深淵中騰起的飛龍,不僅不會傷害人,而且還會成為一道耀眼的光線,被矚目和敬仰吧,是中國文化崛起的一個隱喻嗎?!

龍,在宗教里是心靈的隱喻。比如《法華經》、《華嚴經》都有以龍為主的修心方法。龍性好動,其性好淫,能與他物雜交,故龍生九子各有神通之說,在龍文化里是一個大部頭。而人的心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攀緣之物呢,有靈力且善變,一鱗半爪之跡,見首不見尾。《易經》乾卦,龍就是主體。雖然龍有土水之分,但龍在海是常識,而海往往又被隱喻成苦海、智慧海、人海、世界海,則龍王變成了能御海者,恰恰是每一個生命的象徵。

在中國,皇室歷來都喜歡用龍做自己「借屍還魂」亂認的「親爹」,故事的起因就是皇室征戰不利,所埋下的千年謎題,那個公主奪「龍」之寶珠,而不願還,恰恰是「私有制」端倪寫照,一個統治階級的原始模型。最後所謂的「有緣人」、「真命傳人」,都是源自那種因果不虛、輪迴有序的文化,古人所說的解鈴還許繫鈴人,小玲用自己的禮拜解開了第一道機關,又用自己的懺悔之淚打開了龍珠之匣,最後用自己的視死如歸放走了神龍,故事得大圓滿結局。電影特效做的比較逼真,也是「九龍壁」上扣下來的「真龍」一般,栩栩如生,在中國的山河大地上遨遊,宛若夢境一般。

電影的故事非真,電影的情景非假。龍圖騰的起始,也許就是女媧伏羲人首蛇身的升級版。在歷史上印度有個祖師叫龍樹,是大乘佛教的開山祖師,在印藏漢三地都很尊崇他,而所謂的龍就是蛇,因為在龍樹先生的塑像上分支出來很多條蛇以為標誌。也或許古來真有神獸曰龍,後與人交、生炎黃,真假難辨也矣。但想必這龍的出現是必要的,因為要平息戰爭與爭訟肯定是要藉助一些力量的,這力量或者是有形的劍拔弩張,或者無形的神鬼龍蛇,比如這部電影對於兩個國家的文化產業之交媾!忽然想起了「降龍伏虎」的達摩和尚,一個人一根蘆葦一捲楞伽,征服了多少禪和子,連那梁武帝都被唬的一愣一愣的,那不就是一種「得龍珠而息刀兵」的力量嗎?達摩老頭,不費一兵一卒,就在中國文化里射了一個遠程,六祖盧某人出生之後,中國的禪文化便已經滲入血液而不能了。不同的文化雜交之後而大成者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了,在歷史上這片土地經過多少次民族融合、朝代更替、文化興廢,真一個如龍守珠,難怪他幾度雄於世界,龍種尊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