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木蘭--Mulan [1998]

花木兰/木兰/ChinaDoll

7.7 / 316,131人    88分鐘

導演: 托尼班卡夫特 貝瑞庫克
編劇: Anonymous Robert D. San Souci
演員: 溫明娜 Lea Salonga 艾迪墨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朱鸞

2011-12-14 23:36:08

經典中國故事的美式解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據中國古代花木蘭男扮女裝代父從軍的傳統民間故事製作了喜劇動畫片《花木蘭》,由此,中國人心中的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形象,通過好萊塢的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迪士尼動畫高超的特技和唯美的音樂的襯托下,這部借鑑了中國畫的一些技法,虛實結合,工筆水墨結合,意境悠遠,頗富東方韻味的影片將這個傳唱了千年的女英雄似乎穿越了歷史,以一種美式的輕鬆樂觀的方式,呈現在她曾經征戰的國土上,帶給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前所未有的關於女性的美式解讀。
在享受好萊塢電影講述中國經典故事帶來的震撼與快感的同時,動畫片《花木蘭》引發的對女性認識的傳統觀念的衝擊,更值得觀影者深思。
    在兩千年的傳統儒家文化的感染薰陶下,中國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就應該是小家碧玉的小姐、弱不禁風的柔弱女子。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裡,女性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女人永遠是男人的附屬。那麼花木蘭的出現,自然具有劃時代的悲壯色彩與影響深遠的豐碑級紀念意義,影響的深遠足以成為後來女權主義的百試不爽的力證。這一點,美國人的解讀尤為明顯。在影片《花木蘭》中木蘭替父從軍的橋段,木蘭勇敢的擔當起重任,男扮女裝,替父衝上前線,這體現了中國所弘揚的孝道,但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也體現了女性的自覺。女性的解放與自由發展,不僅是社會的問題,更是女性自身的問題,需要自我覺醒和自我發展。花木蘭作為社會的成員,她自覺的拿起武器去保家衛國,正是她作為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的主體,自覺的喚醒意識里自身社會主體地位的行為。奮勇殺敵,憑藉女性的智慧與勇敢,終於「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好萊塢影片《花木蘭》基於中國傳統的經典故事,大膽想像,虛實結合,張弛有度。在對中國故事的敘述中不乏美國式幽默,同時又大膽的改編,一改傳統中國「三從四德」對女性的束縛,在影片中,甚至出現「美女救英雄」、「救了中國」的顛覆性解讀。「救了中國」這一說法明顯太誇張了,但西方人自然不會去為了製作一部動畫片專門去考證歷史中的花木蘭到底立了多大功,只要把這個女人塑造成英雄就夠了。這個西方人心中的女英雄,勇猛到能救了長官李翔——也就是她未來的丈夫。以往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常常是英雄救美,女性扮演的是弱者的角色,他們需要強者的保護。但是在影片《花木蘭》中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卻成了「女救男」的反傳統模式,而且一救就是兩次。壯漢竟不如女子,這正是女性主義者非常願意看到的。
    在分析了影片《花木蘭》中女性主義的成份以後,有一點還是需要注意的——歸宿。影片中的木蘭凱旋後與李翔有情人終成眷屬,,南北朝民歌《木蘭辭》中木蘭寫到「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英勇善戰的木蘭終究是個女人,在她鐵甲戎裝下面也終究是個女兒身,她還是要一個歸宿、一個家的。這一問題上東西方文化驚人的相似,這似乎在傳達某種東西,也是女權主義者極力迴避的話題,女人還是需要男人的,需要愛的。拋開西方女權主義者的激進,同樣拋開中國傳統的大男子主義,用中國傳統道家觀念解釋也許會簡單一些:相生相剋,陰陽相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