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朴朴

2011-12-16 19:47:07

我覺得這部電影真心好看(劇透)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轉自畢成功的博文

無疑,《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將成為張藝謀導演、劉恆與嚴歌苓編劇,以及克里斯蒂安·貝爾、佟大為等各位主創的又一部代表作。儘管發生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下,影片講述的卻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

 

故事結構

開端:男主角初來乍到,見錢眼開、見色忘義,遭遇日軍兇殘的獸性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想逃卻無路可退。發展:為苟全性命與女人共同進退,無論父親為救女而死,抑或妓女為救兵而亡,目睹的種種犧牲讓他在自我鬥爭中漸漸改變,直到面對離去的車說不,我們知道——選擇就此做出,獨善其身不再是選項,儘可能地保護大家才是唯一的目標,於是在他的帶領下,眾人為「狸貓換太子」付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結局:完成拯救,走出困境,職業與「死」掛鉤的他,最終帶給人以「生」。

 

一個騙財騙色的假英雄,在真正的邪惡面前,為無辜的村民們鼓起勇氣,在面具作用下、在責任驅使下、在正義感的覺醒與使命感的召喚下,最終進化成真英雄,自我昇華的同時拯救了擁戴他的民眾。……如此情節可能發生在任何西部片內,如與本片同年的動畫佳作《蘭戈》;但對中國電影、對第五代、對張藝謀來說,便格外有意義。

 

《金陵十三釵》是張導第一次成功駕馭好萊塢的經典「三段式」劇作結構,他以個人履歷中前所未有的清晰嚴整,把上述「極其簡單」的故事演繹得無懈可擊,這並不簡單!至於過目難忘的李教官的事蹟,雖在嚴絲合縫的三段式主幹上,繞了一根旁線的藤條,但有效地將故事從教堂延展到市區,短暫地打破了整體的「以點見面」,難得開啟了一扇正面戰場的「天窗」——不僅加重歷史的厚重感與戰爭的寫實性,也足以讓準備拿「妓女救國」說事兒的各路「無惡意或有惡意的閒人們」啞口無言。

 

視覺象徵

更令人叫絕的是,如果你僅僅以為,張藝謀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講故事上,那就錯了;張導最強的視覺表現仍然無限驚喜。在象征戰爭的灰濛濛的塵霧中,開篇豆蔻的琵琶便被割斷三根弦,已暗示出人物命運。此後,灰禿禿的牆外始終黯淡冰冷,惟有當人性點亮時才重現顏色,妓女的旗袍、教堂的彩色玻璃、玉石俱焚時飛散的綢布彩紙……,即使殘忍的灰黑暮色籠罩一切,也不能抹煞人性短暫卻又燦爛的華彩,反戰的影像語言溢於言表。

 

嚴歌苓老師在《金陵十三釵》原著小說中,未對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大書特書,而是描繪了一幅「更具神性的女性,以獻身的方式,為男性的戰爭獸行贖罪」的女性主義畫卷。張藝謀在電影中,用人性光彩取代了原著的女性主義,更普適、更通俗,是本片於藝術層面有所建樹之餘,奠定商業成功的一步好棋。

 

宗教隱喻

在此基礎上,這還是一則神話。入殮師假扮成神父(Father,父親),正如所有宗教故事傳頌的「先知」,起初不過是迷失的浪子,在反覆經歷自我懷疑與自我肯定後,堅定了信念並為之鞠躬盡瘁。「先知」面對的兩大群體的兩位代表的女性,一個是對漢奸父親失望透頂的女孩,一個是對不潔之軀自我厭惡的妓女。

 

覺醒後的「先知」,像《出埃及記》所記述的那樣,率領女孩遠離殺戮、邁向平和,正如真正的父親一般保護她、指引她。

 

與此同時,他又用與宗教受洗如出一轍的、儀式感極強的「平躺化妝」,表面上洗盡妓女的風塵,內心裡讓她們重拾尊嚴。仍如真正的神父一般,淨化、撫慰這些飽受外界與自我折磨的靈魂,送她們上路,完成片尾的「殉道」。

 

——殊途同歸,俱是救贖。在拯救別人的過程中,「先知」也自我昇華,終獲內心的寧靜,堅定不移地駛向應許之地,離開1937年底被殘暴獸行血洗的「人間地獄」南京。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