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esen

2011-12-16 22:13:44

一個彩色玻璃下的秦淮河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之所以用這個標題,是這部電影唯一讓我覺得在視覺上以及思想上有那麼一絲觸動的地方。
    在開始影評之前,首先需要感謝豆瓣,第一次當幸運觀眾參加豆瓣的點映活動,心情很是激動;其次要感謝我的父母,29年前如果不是他們的努力,我就不能在29年後參加這個活動;再次要感謝CCTV、MTV,至於為什麼,我也不清楚,反正獲獎感言都得說上他們;最後要感謝……
    不好意思,有點扯過了,言歸正題。看完電影回家後,第一時間登陸了豆瓣,發現對於這個片子的評分相對都比較奇怪:滿眼的五星和一星。首先從我的價值觀來評價,這個電影沒有五星的級別,具體原因,後文詳談;那些給一星的,我覺得應該就是唱衰中國電影的一批人,因為我隨手翻了幾個人的豆瓣頁面,這幫人有的給《讓子彈飛》一星,有個給《霸王別姬》一星,於是我大概能夠理解這群人「無故吐槽以求出位」的心理,不再糾結。
    我之所以認為這部片子不夠五星的級別,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影片場面(含拍攝、音樂等)
    眾多評分的人中,很多人對於外在的表現給了很高的評分,例如:場面、音樂、拍攝的角度、剪輯的手法等等。我不可否認在這些部份這部電影確實做的不錯,但確實也沒有好到無與倫比。影片前一段佟大為與日本血戰的場面雖然奔著歐美大片的路數去了,但對於早已被《兄弟連》、《拯救大兵雷恩》這樣的片子薰陶過的人而言,那部份前戲只不過是及格罷了。中間對於跟隨妓女的視角去找琵琶弦的部份也基本是常規的拍攝方式和剪輯方式,通常在表現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以及急於奔跑的場景是,第一視角已經是諸多導演不可不用的方式了。後期小女孩的眼神以及瀰漫硝煙的天空等等的拍攝手法也沒有太多的新意可言。然後在聊聊音樂,其實配樂不錯,但有誰記得影片中的哪段音樂嗎?這部電影只不過在該出現音樂的地方出現了音樂,該停的地方停了而已。在諸多討論區中,鮮有人「跪求」電影OST,便是最好的證明——大家沒有強烈的慾望要去收藏。
    二、演員表現
    演員表現其實是這部電影的一個關鍵因素,三個主要人物,神父、玉墨、小女孩。貝爾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說,帥哥加演技,大部份女孩給出五星的評分最起碼有四星是本著貝帥去的。女主角玉墨的表現確實很好,一個22歲得小姑娘,把久經風塵的秦淮河女人演的入木三分,確實不錯。但奇怪的是,很多人看完之後認為湯唯來演,效果會更好,我也有同感。我很手欠地在百度上同時搜了一下這兩個人的名字,發現其實很多媒體都把她倆進行了同類對比。老謀子最擅長的挑妞的本事在這個片子裡沒有很好體現,因為從鞏俐到章子怡再到周冬雨,這些妞都是唯一的,有很高辨識度的,或許有人說章子怡剛出道的時候很像鞏俐,但無論再怎麼像,我們只能說老謀子看妞的審美是統一的。《金陵十三釵》中的倪妮,無數人覺得是湯唯的翻版,我覺得單從這一點,老謀子就些許有些失敗。
    三、故事情節
    對於一個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故事而言,個人認為《金陵十三釵》比不上《南京!南京!》。在我看來《南京!南京!》才是一部探索戰爭給兩國底層人民帶來的痛苦的好片。整個故事中,十二個妓女為了女學生獻身的橋段確實沒有太多新意。這樣的犧牲在任何一部描寫戰爭的電影中,都會出現。每個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當你為了別人的生命選擇面對死亡,任何時候都是高尚的。在《南京!南京!》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為了保證安全區的存在,日本人要徵集一百個中國婦女去給他們當慰安婦。在教堂裡面,所有女孩聚在一起,徵集誰去當慰安婦,全場鴉雀無聲,突然有一隻青蔥般的手在刺眼的陽光下高高舉起來,然後是第二隻手,第三隻手,第四隻手……第一個舉起手的,就是一個妓女。我記得當年我看到這裡,眼圈紅了!(為了回憶這段情節,我又看了一遍《南京!南京!》中的這一段,我依舊想哭。)其實這部電影在一開始就存在著這樣的硬傷——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多新意,希望通過一個關於妓女有情有義的故事來打動我這種比較「鐵石心腸」的觀眾,老謀子沒有做到,或許編劇一直是他的硬傷,這部電影也一樣。
    四、人性探索
    在豆瓣上還看到一些評論,我不知道是花錢雇來專門用於炒作的人還是這些觀眾看的人性探索的片子太少。起碼我認為《金陵十三釵》對於人性探索上真的還差的很多。我相信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無論如何拍,人性的成份都存在的。或許是因為我對《南京!南京!》的喜好太多,我覺得在那部電影裡對於中國人和日本人在對於這場戰爭中情感有比較多的表現。中國人的視角不用說了,但凡是描述南京的電影,不可能跳過中國人的視角。日本人的視角通過一個叫角川的日本兵展現出來——無盡的殺戮帶給雙方的都是苦難。戰爭無論勝負,受苦的都是人民。
    五、情感滲透
    其實這裡要說的,才是和標題有相關的地方。小的時候,老師總讓我們從一些革命文章里找什麼中心思想,然後揣測作者的思想(從什麼一條路滿是腳印的文章中楞是拜出暗喻革命道路坎坷什麼的)。長大後,看什麼東西總會揣測一些思想什麼的,都快成強迫症了……
    要說《金陵十三釵》之間的所謂「情感滲透」的地方,一個是小姑娘的眼神,另外一個就是教堂里那個色彩絢麗的大玻璃。小女孩總趴在那個玻璃前看著外面的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外面的世界永遠是彩色的。然而,通過那個色彩絢麗的玻璃後,小女孩沒有看到彩色的世界,而是看到了一個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南京城;在那個色彩絢麗的玻璃下,她被撕扯著衣服,差點被日本兵強暴;在那個色彩絢麗的玻璃前她同學在躲避日本兵的過程中,墜樓身亡;在那個色彩絢麗的玻璃前,秦淮河的女人打碎了玻璃,拾起了碎片慷慨赴死……在灰色的、黑色的、血紅色的世界中,唯有教堂的玻璃和妓女的旗袍色彩絢麗,人世間最殘忍的屠殺和暴行在這絢麗的色彩前是那麼突兀……
    為了那塊色彩絢麗的玻璃,我給三顆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