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桐初

2011-12-16 23:25:00

我也曾有一架「鋼」的琴


在Lube的詼諧和鋼琴的沉靜交織之間發現,其實每個父母都用他們的方式為自己的小孩製造了「一架鋼琴」。

不管在外人眼裡看來荒謬也好,可笑也好,可憐也好。小孩子太小的時候還不懂得珍惜這架鋼琴,不懂得爸爸媽媽之所以造這架鋼琴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而長大了一點之後就開始不斷地抵抗、抵抗,嚷嚷著自由和獨立,把家視作牢籠。父母只有守在牢籠里,鋼琴邊,想像著設想中的完美場景,等待小孩真正長大、回家的那天。

我也曾有這樣一架「鋼」的琴。

6歲開始被媽媽用24號的紅色小自行車帶著去上鋼琴課。那時候還住在黃寺大院,鋼琴老師住在什剎海邊的小四合院裡,媽媽騎不動的時候就把我放到那時候還是58路的公共汽車上,讓售票員阿姨照看兩站地。然後媽媽再騎上她的小自行車跟在58路後面一直跟到鼓樓站,再接上我繼續騎。

穿過那時還不那麼熙熙攘攘的菸袋斜街和銀錠橋,穿過那個在小時候的我眼裡那麼稀鬆平常的小水窪。學完一個小時的湯姆森練習曲或者哈農練指法以後再順原路慢慢回家。

不曾想過那時的我和媽媽的樣子,想必媽媽還留著茂密蓬鬆的黑色長髮,穿著呢子的紅色大衣,幽默風趣博學多識,想必我還穿著兔子圖案的背帶褲,紮著辮子撅著嘴,臉上胖嘟嘟。每個週末都去什剎海看風景,也成為風景中的一部份。

《鋼的琴》中男主角督促女兒練琴的場景真是再也熟悉不過。

「腰板挺直」,「姿態很重要!」,

「手型,手型!要像握雞蛋」!

大概那裡面的小姑娘也和我小時候一起,此時心裡不斷嘟嘟著,「很難受的哦,你不是也不會,哼哼」。

這些年想起來,好像小的時候乖乖練琴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媽媽開心。

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因為忘記了回家上鋼琴課被外婆「滿山遍野」地喊回家;多少次,因為被媽媽抓到沒有好好練琴,或是沒有練習應該練的曲子,而被正好心情不好的她呵斥甚至打罵;多少次,因為冬天寒冷手腕僵硬,像虐待狂一樣地瘋狂甩自己的手腕,最後疼到麻木,眼裡含淚卻倔強地向大人們默默宣告,就算是折了也是你們的錯。

好像從來沒有過,為音樂的美而深深打動,從來沒有過,告訴過誰,我愛鋼琴。

可能正是因此,當電影中的小姑娘最終彈上了爸爸為她歷盡千辛親授製作的「鋼的琴」,我百感交集。我知道很有可能,此時的小姑娘並沒有感覺到幸福和快樂,即使所有大人圍繞著她露出欣慰的表情。我知道沒有可能,這個小姑娘能像朗朗那樣被訓練成專業鋼琴家。而這份鋼琴的重量可能足足要到二十年、三十年以後才為這個小姑娘所感知,而那時,可能這台鋼琴早已被扔進垃圾廠,可能爸爸早已不知去向。

每個人都有一台自己的「鋼的琴」。

可是當是小孩子的時候,總還是覺得不足夠,嫉妒別人的「琴」,也許真的是自己的琴不適合自己,但是當我們收到「禮物」時理應感知這背後父母的深情。其實從13歲起我已經懂事到十分感謝媽媽小時候逼迫我練鋼琴,可是直到即將22歲的我的今天我恐怕也沒有收集齊所有爸爸媽媽送給我的「琴」,仍覺得不足夠,仍在羨慕別人的擁有。

但是我終於意識到,我愛鋼琴,我也愛6歲那段閃亮的記憶和美麗善良的母親。

上個月,和我的鋼琴闊別三年之久之後,我重新彈起它,已然不記得任何譜子,但是它已分明褪去了記憶中「鋼硬」的外表,露出了木質芬芳的真正容貌,就像是一個已然記憶模糊的老朋友,它又回到了我身邊,卻比離開時還要熟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