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HAT'SINANAME

2011-12-17 04:03:40

謀子真的開竅了嗎?


一、從這談起
第五代電影人:謀子與他的高粱地
1978年,中國的電影業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作為國家電影學院的北京電影學院在經歷了文革期間的關閉後重新開始招生。四年後,即1982年,153名學生畢業,他們被稱為中國電影業誕生以來「第五代」電影製作人,同時也是中國首批關注世界其他國家電影界的人。這批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創意無窮的安東尼奧尼•米開朗基羅和黑澤明的啟發下倍受鼓舞,開始探索一種與領導者所鍾愛的枯燥乏味的樣板戲所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
作為這批人中最成功的一個,謀子導演的《紅高粱》(1987)贏得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使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國這陣電影新浪潮。

二、於是聯想產生了
聯想到高粱地,尤其是片中粗魯的日本兵。
聯想到謀子本人,「那恐怖十年」的下鄉生活。
聯想到那時謀子有個當攝影家的初戀愛人,他為了買一部相機被迫賣血,後又不得不用廁所的水來沖洗膠捲。

三、這次機會來了
這次克里斯琛貝爾被請來了!
我們說:我擦。。really?
嗯,沒錯。
半童星出身的貝爾也算有由中國情結的(八十年代,史匹柏的《太陽帝國》)好嘛。
於是謀子野心勃勃起來,拉贊助,搞宣傳,組建劇組,不亦樂乎。
成本?過億算什麼,billion算什麼?
難道你們不知道中國電影什麼都缺,唯獨就是不缺錢。
於是還沒上映,我們就開始造勢:沖奧!

我們GPD噌噌的漲,我們買的債券十幾億雙手都攥不過來,我們房價都快趕上西海岸了,我們沖美國電影協會搖著手指,撇著嘴。。。
come on america! come on world!
It's our turn !

四、去看了
畢竟,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
於是在首映日,我坐在了一家還算不錯的影院裡,頗多期待。
開場轟轟轟!我被拽回到了那個當時幾近淪陷的南京。
有血有肉,激烈巷戰,還有《兵臨城下》般的狙擊橋段。
好,一部份人開始被滿足了。

後來呢?
《南京!南京!》?這樣說對陸川不公平。
然後我發現自己在一個主題模糊的故事線中凌亂了。。。
兩個半小時,沒憋尿,沒走腎,更沒發現punch line

五、問題
剪輯問題嗎?
配樂不出彩嗎?
表演呢?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六、我想
走出影院,個別畫面的感官刺激與震撼還在,你無法不為本民族同胞的歷史傷疤而痛苦。謀子沒有用蒙太奇的拼接處理那些殘暴的畫面,顯得很有誠意,這是種觀念上的進步。
但是要衝奧的話,這遠遠不夠,應該說這只是導演的底線而已,可笑的是,很多電影人用了這麼多年才意識到。

七、回到電影

最大亮點:貝爾。
片中john這個角色極具張力:他既是入殮師又是偽神父,他既是花花公子又是喪女人父,他既是逃難者也是拯救人,他保護蘿莉他愛風塵女子,他酗酒他煙不離口,他在異國的戰火殺戮中本是一個邊緣化的渺小角色又不得不做一回英雄。
當一個於己無關的民族正遭受蹂躪之時,作為一個局外人的他不但不能全身而退,還不得不承載多重身份和非同一般的壓力。」,(在民主、人權、宗教等都在集體暴力下轟然倒塌時,我們誰又能全身而退呢?-- 人類彼此間的罪行終將償付於我們每個人身上。)

壞。喜。萌。仁。虐。
-- 他是一個非典型的英雄,有別於典型的「高、大、全」形象
如此極具挑戰性的角色,貝叔的演繹遊刃有餘,他向世人證明:不做蝙蝠俠,他貝爾仍然可以拯救生命,拯救人性。

硬傷:劇作主題模糊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道主義,女性主義,民族主義,個人英雄主義。
所有這些都能在電影中看出蛛絲馬跡。
但是每一個都似淺嘗輒止,走馬觀花般被一一掠過,最後幾乎什麼都沒剩下。
當你極具野心想把各種菜餚一口吞掉時,味道變怪了,故事也失衡了。
這解釋了為何觀影時會有種對導演表達意圖的凌亂感。

其實,專注遠比面面俱到更可貴。
比如人道主義有《辛德勒的名單》
比如民族主義有《勇敢的心》
比如女權主義有《時時刻刻》
比如。。。

謀子本想借貝爾之力成就自己的沖奧夢想,
結果錢也花了,力也出了,成就得反而只有貝爾自己。
這就是貝爾對中國電影--一個爆發戶的逆襲。
Kind of ironic.

八、反思
機會來了,謀子盡力了,而結果不盡人意,只能說明是我們還沒有準備好。
我們的電影評級制度沒有準備好。
謀子的心態沒有調整好。
我們野心太大,我們急於求成,結果事倍功半。

但我仍然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改觀和進步,我們開始獲得更多的國際關注,我們敢想敢做(四聲)我們敢想敢做(平生)
也許是路慢慢其修遠兮
也許會有柳暗花明之時
也許。。。
也許。。。
有生之年,共同見證吧,同胞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