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潤森
2011-12-17 06:25:10
做作、刻意、裝以及不真實
用性探究愛乃至生命的意義卻最終走向毀滅。一根筋的日本人給出的永遠是這般決絕的答案,在我看來,卻如此的做作、刻意、裝以及不真實。
最終的毀滅顯然不能單純歸結到愛之罪,甚至有沒有電影所謂的「愛」我都很懷疑。靈肉分離,甚至對立;愛之不得,則縱之於性;性中又哪能求得愛,終至所有的意義都崩潰消解而走向毀滅。這是電影表現的內容,但愛和性真的是分離甚至對立的嗎?畸形的愛得不到滿足就能怪之於愛嗎?靈肉對立的違背基本倫理的愛還能叫愛嗎?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導演嘗試著給出悲劇的合理性解釋。看完我也基本能表示理解。但一定要在影像語言上表現的這麼誇張嗎?一定要這麼渲染情色嗎?我的口味不輕,蠻喜歡重口味,但是前提的不能為了重口味而重口味,單純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對主題的表現沒有幫助。在我看來,電影中的許多場面都有點過,一些甚至毫無必要。影像上的刺激轉移了觀者對電影本身的注意,甚至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題的深度:看完了,腦中只剩下了重口味。這樣我還不如去看《人體蜈蚣》。
另外,電影對《城堡》和那首詩的引用和註解真心做作之極。
說白了,電影的中的人們都是愛無能的偏執狂。就算有罪,罪也不在愛,而在於他們自身對愛的誤解。演員表演地做作,電影表現地刻意,主題和形式很裝,總之覺得很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