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泉の向日葵

2011-12-17 06:33:36

誰的金陵誰的釵


      這是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這是部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的電影?不,這只是部張藝謀的電影,金陵或是釵,甚至那段慘烈的歷史,都只是老謀子鏡下虛化的背景。我看到了觀眾趨之若鶩的反應:哭紅眼睛、咬碎銀牙、叫好連聲……看到了巨大話題效應下白燦燦的銀子,卻唯獨看不到製作人員的真心。那份對電影的愛,在老謀子那裡,消失了那麼久,重歸之日,遙遙無期。

      原著(我看的是中篇版本)是以這樣的筆墨開頭的:「我姨媽書娟是被自己的初潮驚醒的,而不是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的炮火聲。」在重大悲壯的歷史面前,懵懂無知的少女,只是身懷對自身變為女人的忐忑與惶惑。如果電影以這樣的畫面開場,將是極為震撼人心的衝擊:整個城市的淪陷,以少女猩紅潮濕的鮮血為引——這是個體的、鮮活的體驗,而不是僵化的、固態的史冊。然而,沒有。在喧天炮火和灰撲撲塵土中跑來的大明星貝爾,只是平淡宣告著:我們在戰爭特效和明星選擇上是花了錢的,物有所值哦親。

      是的。貝爾。原著中貫穿全書的英格曼神父,在「蝙蝠俠」出場之前便已死去,在電影裡,貝爾從唏噓鬍渣的小痞子到眼神憂鬱的偽神父,「完美」詮釋了在大惡目前下,人性的復甦。身材曼妙的秦淮艷妓亦然。從感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開始,把捨己救人的獻身精神拔到了至高點。至於原著里和妓女有著曖昧關係的國軍,在片中完全成為「高大全」的代表,當佟大為以一己之力,用賽孔明的謀略和賽呂布的勇猛擊倒了意欲強J女學生的日本小分隊,你便會知道,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哦,不得不提的還有喬治,為了拯救女學生,毅然決定男扮女裝——當貝爾淚眼汪汪地對他說「你知道你接下來要面對什麼嗎」時,我虎軀一抖地以為:小伙子要成東方不敗了。當然,我很快發現,是我重口味了。

      《金陵十三釵》是這樣塑造片中人物的:日方:全然大壞蛋;非日方:都不是壞人(漢奸爸爸用自己的特殊關係讓女學生們脫離虎口,結局卻必然是死亡)。而原著中豆蔻被日軍輪J的部份,為和諧計,暴露不多,卻表現得更慘烈:不但死了,還多了一個好姐妹黃泉路上行——這種設計,套用朋友武束衣的話「我故事講得再差,我把犯罪過程拍得很猛,你看著總是要揪心的」,簡單易行得很,也粗暴直接得很。

      不客氣地說,看完《金陵十三釵》,我除了女主角妖嬈的背影和渾圓的臀部,什麼印象也沒留下。面對這部被不少人交口讚譽的影片,我甚至無法不懷念陸川的《南京!南京》。在這部同樣描繪南京大屠殺的影片裡,起碼,我看到了作為個體的人——地位身份不同的女性、軍人、妓女、日本人,哪怕在大歷史的傾覆下,這氣息是那麼微弱。

      記得那年看《葉問》,當片尾葉問猛抽日本人時,整個影院的觀眾如同打了雞血般的亢奮,鼓掌不息,帶動此片飛躍成為該年的「黑馬」。而到了更熱血的《葉問2》,小葉子卻無法不設計一個拂袖而去的外國人,那是他,對電影的真心,更是對人性的認知。善或惡,黑或白,絕非用膚色、國籍可簡單界定。而真實的葉問大師,若泉下有知,想必會喟嘆一聲:歷史就是供後人塗抹的娼妓。罷,罷,罷。

      在這部販賣國難和民族主義的影片中,所有的拔高,都顯得那麼蒼白和矯飾。頗具反諷意味的是,影片男主角貝爾,卻在現實中國,重塑了一次光明騎士的勇敢之旅。儘管,「蝙蝠俠」此次遭遇到的黑暗力量,令他鎩羽而歸,但我相信,就如歌譚鎮般,正義終究戰勝邪惡。

      歡迎鋼鐵人、綠燈俠、超人、蜘蛛人……來完成蝙蝠俠未竟的使命。

      而十三釵?讓老謀子繼續躺在錢堆上,幻想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