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501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明磊

2011-12-17 07:48:15

成長的孤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我來評價下影評人身份的導演,特呂弗和他的代表作《四百擊》。作為影評家的特呂弗主張摒棄好萊塢傳統的在攝影棚製作電影的方式,而應該拿著攝影機直接到街上去拍。
    
    帶有導演半自傳經歷的影片《四百擊》,講述了小主人公安托萬灰色的童年經歷。影片運用紀實性的手法記錄了主人公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遭遇,包括大人的偏見和冷漠,學校制度的僵化和教條,深深的刻畫了得不到關愛的主人公安托萬內心的孤獨。所有這些或許也是導演特呂弗兒時成長的內心寫照。特呂弗繼承了法國新浪潮之父巴讚的段落鏡頭理論,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真實的記錄小主人公的生活,展現出了安托萬的扮演者萊奧簡單樸實的表演狀態,贏得了觀眾對主人公的同情和喜愛。有人會問什麼是才是美?對於藝術作品來說不是那些徒有華麗的外表,而最真實的就是美。主人公安托萬是一個內心孤獨的小朋友,但我想這也不一定都代表不好,有人過說孤獨就是最高的高貴,為什麼?因為孤獨的人同時也是有思想的人,我們說過特呂弗的很多影片都帶有自身的影子,而我們已經知道特呂弗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為的影評人和導演。可以說萊奧就是影片中特呂弗的代言人,而在特呂弗之後的影片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這個演員,影片伴隨了萊奧的成長也像徵了導演個人的成長經歷,他們的關係情同父子就如同特呂弗和巴贊一樣。
    
    我們知道此片以大量的長鏡頭而聞名,影片開篇的巴黎街景和最著名的是影片的結尾。主人公逃出少年管教所,朝著他內心的自由在奔跑,「鏡頭一直跟攝,經過空曠的田野,經過灌木叢,經過空屋,一路跑向大海、沙灘、淺灘,單調空泛的景觀,象徵少年孤立無援的心靈。他逃避命運,逃避都會與人,但是大自然能提供他真正的庇護嗎?這組長鏡頭加上純屬安托萬凝視鏡頭的定格畫面,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也是最被廣泛討論的新浪潮美學」
    
    顯然影片鮮明的體現了特呂弗的個人風格,這也是新浪潮所提倡的作者論。「特呂弗主張電影是個人的藝術,導演是一部影片的作者,要完全把握自己的構思來創作具有個人風格的影片。在主題方面表現作者對世界、人性、社會等諸多方面的見解和感受。」我想這對中國的現實非常的有借鑑意義,那就是在中國這個智慧財產權得不到不重視的國家,更應該堅持對文藝作品的獨創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