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嘻嘻

2011-12-18 05:16:06

細節決定成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今天下午仰著頭看完電影的,座無虛席,我買的時候只剩第一排。

看來大家對這部投資6億的電影還是無比期待的,自然,《十三釵》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比如畫面、特效等等,很精緻,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但以上幾點是一部好電影必備的因素,所以決定成敗的就是細節。
這部電影是有細節的,這還是令人欣慰的,畢竟,有細節的中國電影真的不多見。

我想主要說說電影裡的幾個細節,我只看過一遍,若寫的不全,以後再補。

細節一:鞋

女學生在教堂外被鬼子追趕,危機之下被佟大為飾演的幾個中國士兵相救,慌亂中掉了鞋子。
佟大為凝視著漸漸逃向教堂的女學生們,以及那一隻遺落的鞋。
果不其然,在兄弟們全部犧牲,只剩一個11歲快要死的小士兵的時候,佟大為將其送入教堂,一併送回的,還有那隻鞋。

鞋在這裡必然是有意義的,鞋的諧音是「諧」,私以為鞋是像徵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眾志成城的精神。

所以佟大為會不顧危險的撿回鞋,將其送回,因為他和女學生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我們信我們的黃土地,我們要穿上鞋踏在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不容他人踐踏。

細節二:琵琶弦,耳墜

琵琶弦少了三根,豆蔻執意地逃出教堂要拿回,想要給將死的浦生彈一曲。最終沒能回教堂,慘死在日本人手裡。

琵琶是4根弦成調,缺一不可,所以其應該被賦予團結的意義,後來貝爾拿回血染的琴弦,也許是預示著抗戰艱難的路,但只要團結,勝利總會是中國。

PS 片尾12個女子身著華服手抱琵琶款款走來,畫面在美的同時令人心碎,大愛這個場景。

至於耳墜,我認為它肯定是有意義在裡面的,但目前為止還不找不到很恰當的說法,也許壓根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就是一個簡單的情郎送的禮物,或者祖傳的家寶。不管是什麼,任何情感都在戰爭年代尤顯珍貴。

細節三:貓

貓的出現有兩處,一活一死。

活貓:小蚊子找因為貓而撞上日本軍官,這隻貓的出現帶來之後影片的小高潮(其實本片沒有真正意義的高潮)————日本軍官點名要13個女學生去做慰安婦。

「死」貓:結尾處,日本方作為補償送來一些化妝品之類的「補償品」,還有一個招財貓。
貝爾把它送給哭鬧著不上車的小蚊子,小蚊子在接到發愣的一瞬間被推上車,最後給一個絕望眼神的特寫,影片「高潮」結束。

一方面,由於小蚊子要貝爾找到她心愛的貓咪並照顧好它,所以貝爾在看到招財貓的時候,條件反射便把它送給小蚊子,算是一種補償。

另一方面,這隻招財貓是日方送來的慰問品,是日方所謂的「補償」。招財貓源於日本,有吉祥祝福的意義,卻被當做慰問品送來?

我當時覺得很奇怪,總不能解釋成日本鬼子在祝福這群即將被他們凌辱的女人們吧!
後來我想通了,這禮物雖打著「慰問品」的名號,但這是送到Jone手上的,這隻招財貓的原本目的是日本向美國的示好,醉翁之意不在酒。
影片中玉墨也對Jone說過:「你是洋人,日本人不想惹你們。」


影片中還有很多小細節,例如翻轉的神父相簿、破碎的教堂五彩玻璃等等,都藏著導演的巧思。
全片沒有大高潮,我把它看成優點,與壓抑的情感基調相吻合,緩緩道來,並且深入內心。正如影片結尾,貝爾將卡車向著夕陽開去,飽含淚水。



好的電影必須是注重細節的,說白了,細節決定成敗。張藝謀這次做的不錯,但還能更好,看完影片還是感覺差了那麼一點,到底差什麼了我也說不清,也許是缺少一種觸動靈魂深處的東西吧,畢竟它還是一部商業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