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yechi

2011-12-18 07:42:23

美麗與哀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先來吐槽,呼籲影片分級,像《金陵十三釵》這種類型的影片並不適合未成年人觀看,一方面是在影片的理解上,另一方面是對孩子心理影響上。好了,言歸正傳。
        ————————————悲傷分割線—————————
    戰爭片裡面難免出現女性形象作為對立面,以化解過於強硬的電影氣場,甚至可以吸引更多的男性觀眾群體。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能往深了分析,信筆說說吧。儘管之前看過嚴歌苓的原版小說,算是有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大螢幕直面的視覺衝擊,還是感覺很震撼,那種人性的力量,很有層次的故事敘述,精細的表演,令人落淚的評彈調子,無一不讓人看出影片的誠意,和對那段歷史的尊重與述說。
   「我有一段情呀, 唱撥勒諸公聽。諸公各位,靜呀靜靜心呀。讓我末,唱一隻秦淮景呀,細細哪,到到末,唱撥勒諸公聽呀。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里,堂闊宇深深呀,『白鷺洲』,水漣漣,世外桃源呀」。這首《秦淮景》唱哭了影院裡的多少人,我算是其中的一個。相比這段影像也是悲劇至高點。穿著改裝後的學生裝的十二釵,迎著未卜的命運,為了悲慘死去的好姐妹的心願,撥著豆蔻用命換來的琵琶,唱一曲秦淮景。那時候我想起在秦淮河邊的那個晚上,坐著掛大紅燈籠的畫舫,路過李香君的屋子。那些被歷史風塵吹拂過卻依然艷麗的女子,美麗與哀傷。玉墨說,自古人說婊子無情,那我們姐妹就做件讓所有人都記住的事情。別人都罵我們商女不知亡國恨,那我們就讓他們看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自古的文學形象中,妓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秦淮河邊的女人。不僅僅是勾欄瓦肆,歌舞昇平,笙歌徹夜,她們有才華、有情義,有極高的人格魅力。最底層的生活並沒有蒙蔽她們的心,她們清醒而努力地活著。豆蔻對浦生說,你要是喜歡我就娶我吧,我和你回家種地。豆蔻還和浦生說,沒有地,那我給你每天彈琵琶,你就拄個棍子要飯,賺錢給你媽吃飯。她們放蕩不羈之下還是普通的女孩子,還有單純的內心。看小說的時候看到這句鼻子就發酸,看到活生生的豆蔻對將死的浦生這麼說,眼淚還是沒忍住掉了下來。
    電影對小說做了巨大的改編,伯仲難分,各有各的曲折。我認為電影的改編非常成功,更加具有戲劇性,充滿了波折。書娟張望世界的那個大窗戶,美得讓人眩目卻千瘡百孔。陽光折射在孩子們臉上的顏色聖潔而純粹。從這破碎的窗口張望出去,又從煙花巷中走出來的女人,有孤軍奮戰的受傷軍人,還有陰差陽錯的混混神父,這些互相衝擊的人物形像在一個密閉的教堂空間,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氛圍從劍拔弩張到惺惺相惜,生死與共。每個人都從最初的自私自利中猛然驚醒,然後在神的面前沒有貴賤生而平等。那個出色的小男孩陳喬治,或者李教官,亦或是胖春花,甚至書娟爸,他們都努力地保護著年少的孩子,為著最單純的願望。改編後的英格曼神父變成了混混約翰,直到日本人衝進教堂才忽然讓他覺得自己有必要保護這些弱不禁風的女學生,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玉墨最開始也只想利用約翰的外國人身份保護自己離開南京到後來真心願意為了保護女學生而替她們赴日本人之約。這些巨大的轉變,是人性的自我救贖,是那個水深火熱年代裡最卑微的人們做出的最大的努力。每個人都看的到未來又看不到未來,拼死一搏換得問心無愧天地動容。
    影片的最後,女學生們順利逃出了南京城,而十三釵們留給了人們最美的音容。如同小說的最後,書娟的講述在十三釵被帶走之後戛然而止,作者沒有也無需去交代那個可以被我們預知卻寧願留白讓我們去想想成美好的結局。而電影的最後,逃出南京的姑娘們算是大悲劇中一束微弱的光明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