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agle

2011-12-19 02:07:39

真實嗎?可以鼓動她們去送死嗎?


看了《金陵十三釵》,它有許多會導致流行的因素:戰爭、暴力、犧牲、美色以及愛情等。這一切都有序巧妙的組合在它的主題——英雄主義周圍。

一群平凡人、下層人選擇了犧牲做英雄: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為了保護一群女學生而命令快要逃出生天的手下出擊,幾乎全軍覆沒後,自己又為了保護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免遭日軍摧殘而一個人以犧牲為代價幹掉了一小隊日軍;克里斯蒂安 . 貝爾飾演的一個貪財好色的平凡美國人 約翰 在目睹日軍殘暴行為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做了英雄;一個教會女學生書娟為了和同班同學一起撤退而堅持不肯一個人和父親先走,在被日軍發現的緊要關頭要同學們一起向樓上跑而掩護了地下室裡的妓女們;妓女們在最後關頭決定集體代替女學生去赴險惡未知的日軍慶功會,女學生們得以逃出生天。最後這個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的英雄行為是整個電影所著力渲染的英雄主義的最高潮。

 但這部影片中的許多英雄主義行為並不具有堅實的生活根基。李教官能否幹掉那麼多日軍就是一個疑問。這且不去管它,單拿全片的高潮——玉墨們決定代替女學生去日軍的慶功會上合唱聖詩來說,這些除了玉墨外大都不會英語的妓女,更未經過合唱訓練,到場後必然露餡,後果必然是非常不人道的折磨後的死亡。面對死亡的威脅,這些好不容易逃到教堂地窖裡的風塵女子們真的能被玉墨的一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演說所打動?為了打消千百年來落在妓女身上的罵名而獻身?愛國主義和掃除落在妓女群體上的罵名會給予十二個風塵女子以足夠的動力去英勇赴死?即使再加上一個先前女學生們向樓上跑而掩護了她們、使她們未遭日軍荼毒的報恩的理由,這些足以使這些死裡逃生的妓女們毅然決然慷慨激昂的去赴那可以想見的痛苦萬分的死亡嗎?我不太相信。臨上日軍卡車前妓女小蚊子的退縮,大喊「我不是女學生,我不想去」怕才是大部份妓女們面對生死關頭、尤其是還是那麼恐怖的強姦折磨致死方式時的真實反映吧。起碼我見識過的人性告訴我很可能是這樣的。現在這樣的橋段設置煽情固然煽情矣,奈何卻不一定符合實際的世情人心。

當然這只是個出於常識的質疑。也可能這質疑不對,也可能這些妓女們真的選擇了慷慨赴死。但她們是在玉墨的鼓動下做出了這個選擇。那更大的問題就出現了:玉墨憑什麼就可以鼓動其他妓女也為了挽救女學生們去做出犧牲?她當然可以出於自己對愛國主義的追求和消除落在妓女身上的罵名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尚悲壯的結束自己的悲慘人生的想法而決定去做出犧牲,但她有什麼理由也讓其他的妓女也接受自己的這些理念而去赴地獄一般的死亡呢? 她實際上在選擇用妓女們的死亡來換女學生的生存,她真的有這個權力嗎?她這個選擇背後的價值判斷是什麼?女學生們就比妓女們更值得被挽救?。為什麼?女學生們年輕純潔更值得被保護生存下去,妓女們年長些、不那麼純潔或者索性徹底點說很不純潔就應該為女學生們犧牲?這樣一種價值判斷和選擇其實一點都不人道,也不公正。

 所以我們看到那個美國人約翰在劇中發出了疑問:我們在幹什麼啊?!我們有權力選擇為了救女學生就犧牲這些妓女們嗎?可憐這個疑問被陳喬治一句我們別無選擇就給打發過去了。

如果是所有的妓女們自願做出了代替女學生們赴死的選擇,那不管這背後隱藏的價值判斷其實對妓女們是多麼不公,我都會覺得這是非常高尚的一個決定。但如果其中許多人是被玉墨的言辭所鼓動、被從眾壓力所驅使,那麼這最終的選擇對她們其實是很不公的,她們實際只是做了別人信念的犧牲品,而那些人並沒有權力讓她們去送死。她們臨死時的痛苦一定是很值得我們同情的。
 
表面看,電影在表揚一群平凡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下賤的妓女們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高尚的選擇,但除了自願做出選擇的玉墨外,其他人實際上卻是被鼓動上了祭壇,而且是遠比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更為痛苦的祭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