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qy

2011-12-19 04:21:43

最美不過人


讀《朗讀者》的時候,封底上有這樣一句話:「最好的小說,一定是讓人慾哭無淚的。」當時讀完朗讀者受到強烈震撼的我實在無法認同再多,也許是歷史感薄弱,也許僅僅是因為沒有親身經歷過事件,所以二十萬的文字對我的震撼僅僅來自於主人公之間的愛情,而非其他,只是一廂情願的覺得這種所謂的一世之愛,很美。
看完《金陵十三釵》的時候,我的感受是類似的,即使我知道我自己應該感同身受的覺得悲痛,覺得沉重,可是我僅僅只是在電影散場的時候笑不出來,卻也沒有其他更多的情緒,只是依然覺得美,非常美,可是是哪裡美?這樣一部血淋淋的描寫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怎麼可能會美?我回答不上來。
是因為整個故事是從一個小女孩的口吻中描述出來的,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看,女學生們甚至在南京城破時,還在為一些發生過的,無關緊要的事鬥嘴鬥毆,她們大概只會關心自己想關心的,而那些殘忍的血淋淋的,自然而然的就被隱去了。所以電影的最後三個字,是那首溫柔婉約的《秦淮景》。
是因為導演給電影定的基調太過於冷靜自持嗎?不悲切也不壓抑,既沒有用配樂死勁的煽情,也沒有大篇幅的正面描寫,甚至在整部電影中還穿插著不少令人捧腹的笑料,所以電影收場時,觀眾僅僅為片尾的《秦淮景》停留了一秒。
是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國人的內心太過冷漠?沒有經歷過國讎家恨,一直生活在安逸環境下的我,該怎麼去正視一九三七年的事件?面對枉死的三十萬同胞,我應該露出怎洋的表情?我已經被社會或者網路麻痹了麻木了?所以在電影院裡,當玉墨勸說其他十一釵代替女學生赴宴:「我們本來就是做這個的。」的時候,我能清晰的聽到不遠處傳來的一聲男子聲音:「就是!」
可是第二天將醒未醒之時,腦海里一直充斥著的是十三釵最後離去的笑容,心裡像很多年前剛懂事的時候,一直哭著對著父母說:「我不好過,我很難受。」可是父母只是一個勁的讓我喝水,身上不痛不癢,那個時候的我不知道究竟是哪裡難受。
可是電影中不乏許多催人淚下,感情激烈的橋段,拖著引線被子彈擊下樓層的李教官,死前也緊緊握住琵琶弦的豆蔻,說著「你真的會愛上我嗎?」的玉墨。甚至在我低下頭盯住地面睜大眼睛的時候,能聽到後排女生傳來的飲泣聲。
可是書娟只是整個故事的眼睛,她透過教堂的眼睛——窗戶,觀察到一切,並向我們娓娓道來,而這座在硝煙中保存完整的教堂,又是淪陷中南京的眼睛,見證了發生的所有一切,可惜他不會說。
那麼,能不能容我大逆不道的說一句,這個有關民族仇恨,有關大屠殺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很美的故事,在慘無人道的屠城的對應下,更顯的她美麗動人,她讓你盯住地面睜大眼睛想哭,最後卻還是笑了出來。
我們所有人都聽過這個假設,把一群人放在一個封閉隔絕的空間,沒有食物沒有水,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互相殘殺,不管是多麼親密的朋友甚至情人,都不過想要一個最後活下去的機會,哪怕僅僅只是多活幾天,我也相信應該會有特例,只是古人在戰亂饑荒之時尚且易子而食,如今的我們對這種特例又該抱有多大的期待?
然而十三釵,我不知道他們的結局,但是我想一定不會是玉墨口中的「湊合的活下去。」他們隨身攜帶的利器以及喬治的加入印證了一切。然而他們幾乎走得沒有一點猶豫,老實說,我看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好假。
真的是好假,螻蟻尚且苟且偷生,何況人?有多少人會為了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放棄自己的生命?更假的是這些偉大高尚的人還聚集在了一起,為這場盛宴坐好了十足準備,這些偉大高尚的人甚至不是別的,是我們平生看不起的妓女。
她們怎麼可能做到?她們以什麼立場去做到?
進封閉空間前,你們可以是朋友可以是情人,可是進入空間之後,因為資源的有限,你們變為了競爭對手,你們要做到「排他」,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動物的本性。
國家安定富強時,你可以是神父,你可以是戰士,你可以是學生,你可以是殯葬師,你甚至可以是妓女,但是當國破家亡,戰火四起時,你只有一個身份——中國人!這,是人的天性。
在「性本惡」和「性本善」兩大理念下,我一直認為後者是正確的。因為我固執的認為,人之所以能稱為人,便是因為內心深處的那盞光明之燈,不管多微弱,也永遠不會熄滅。
所以李教官他們能為了保護女學生獻出自己也許並不健康但是一定堅強的生命,所以十三釵能為了保護女學生獻出自己也許並不乾淨但是一定純淨的身體。因為他們再那一刻只有一個身份,中國人。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是人,那麼他們心中的那盞燈,便永遠不會滅。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從畫面到色彩,從人物到精神,都美不勝收。
汶川地震時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情形已不用再說,部落格上的愛心傳遞也慢慢成了慣例。可是最後我們都看到了什麼?地震後越來越麻木的國人?為數字上訪受阻的遺像?終成騙局的愛心宴席?好心辦壞事的志願者?還是網路輿論變成制裁武器的荒誕鬧劇?
依然沒有答案,只能安慰自己,有美好的,就一定會有醜惡的。
就像戰爭!它幾乎是世界上最醜惡最令人作嘔的事物,污濁混亂卻無法避免。可笑的是這噁心的事物有時候還要披上美麗的外衣。解放?革命?援助?戰爭是為了和平?可是在和平之前的犧牲究竟是什麼?這種用戰爭堆砌起來的和平,究竟又能維持多久?
人類無法阻止戰爭,2012才可以,人類也無法阻止醜惡,但是可以讓自己美麗動人,在這分崩離析,支離破碎的世界裡,保住做人的底線,最後以人的姿態死去,像玉墨,像十三釵,像李教官和他的戰士。
最後,送余華的一句話給玉墨,給十三釵,給李教官和戰士們,更給枉死的三十萬同胞以及全世界的人。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