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詹斯特洛夫斯基

2011-12-19 06:54:06

淺談我心中的張藝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張藝謀的我也說不清。也許是大二某一個空閒的下午,我坐在電腦前,打開了萬年不變的暴風影音,然後打開了那部改變我之前所有對張藝謀的看法的電影--《紅高粱》。我覺得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電影裡那一片又一片的紅色,漫染到天空的紅色,隨著祝酒神的聲音漫進了我的心裡。從此,張藝謀就是我心中色彩美學的大師。

我不是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了。恰巧的是,我第一次一個人看的電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恰好也是導演的電影。這電影說實話真的不是張藝謀的最高水平,不過是他商業旅途中的一個驛站,他只是在那裡停靠,他只是在摸索。但是黃金甲裡的菊花海我還是印像極為深刻,還有血染菊花的那些紅色。紅和黃的纏繞鑄就了本片的唯一亮點。然後我第二次去看導演的電影就是好幾年以後了,我陪妹妹去看的《山楂樹之戀》。我還記得我在電影院裡哭的一塌糊塗的,哭的連我自己都鄙視我自己了,連我妹都覺得不好意思了,可是我又不知道為了什麼。但是當我重新審視張藝謀的時候,當我看過他拍的《活著》的時候,我重看了一遍山楂樹,我依舊是哭的一塌糊塗,但是這次我卻有了答案。我不能說山楂樹拍的有多好,因為裡面對於故事情節的刻畫不盡如人意,用文字來表示故事之間的過渡根本不是張藝謀應有的水平。然而,我想說,山楂樹之所以被人們所詬病,是因為這部電影裡面只著重於對於人物之間愛情的刻畫和「純愛」上面,少了對當時社會的反思,而對於對當時大背景下人們生活的刻畫又太過單薄。所以不足以突出老三和靜秋的愛有多麼的純粹和不易。可我想說的是,這不是導演所能控制的。一是有《活著》珠玉在前,山楂樹難以望其項背;二是如今的廣電總局是不會允許這種「社會反思」情緒的在片中滋長的。當年的《活著》就沒有過審從而沒能上映,如今走商業路線的張藝謀當然不會重蹈當年的覆轍。

那麼第三次在大螢幕與導演相見就是今天了,又是我一個人。我其實都習慣了一個人看電影了。這樣其實更好,能更專注也能容出來時間思考。其實這部電影我早在一年多之前就開始關注了。最開始並不是因為張藝謀,而是因為我愛的蝙蝠俠貝爾。當初知道他接張導片子的時候我還唏噓了一把,說貝爾自尋死路什麼的,說他俗氣了什麼的。事實證明,張藝謀和貝爾之間還是擦出了火花的。我覺得張藝謀應該給了貝爾很大的發揮空間,揣摩如何演好一個性格特徵有極大轉變的神父,也看得出貝爾下了很大的功夫。裡面有一場戲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日本兵攻入教堂四處搶掠,還要對手無寸鐵的女學生施暴的時候,貝爾飾演的假神父並沒有縮在櫃子里苟延殘喘。而是拿著紅十字的旗幟高喊著「This is the house of Lord!」他站了出來,也開始了他對於人性的自我救贖。再不是那個視金錢為至寶的入殮師。此刻的他蛻變成了一位真神父,一位救贖者。我覺得這是張藝謀以往的作品裡甚少表現的東西。他的作品裡有對社會的思考,有對人性的鄙夷,有對愛情的追求,也有對時代的感慨。而救贖,是張藝謀第一次觸碰的題材。我不能說他完成的近乎完美,但至少是用心良苦,細膩感人。

我想看過《金陵十三釵》的人一定對教堂上那面五彩的大鏡子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這就是張藝謀神的地方。他的每一部作品,或好或壞,總有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是總有一抹令你無法忘卻的色彩。從《紅高粱》裡的那滿眼的紅說起,《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的燈籠和鞏俐那回眸一笑,到《活著》里一幅幅充滿了諷刺意味的壁畫,再到《英雄》里落英繽紛之中張曼玉和章子怡的打鬥,那鋒利的劍和稍縱即逝的眉眼,再看如今的《金陵十三釵》中那面五彩的佈滿彈孔的鏡子。正是透過這面鏡子,書娟才看到了十三釵們緩緩的從門口從來,邁著她們婀娜的腳步和一身的胭脂水粉氣走進這扇救贖之門裡。鏡子的斑斕色彩和十三釵們香艷美麗相得益彰。那十四個活在書娟記憶裡的女子都被披上了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彷彿是上帝賜予她們的救贖之光。而我覺得本片裡另外一處寫著張藝謀的名字的地方,就是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犧牲的那個橋段。隨著樓房的爆炸而噴湧出來的那些細碎的花紙片,成了那場戲中唯一的亮色。李教官用一己之身保全了女學生的姓名,而他卻像這些五顏六色的花紙片一樣灰飛煙滅了,帶著軍人不朽的榮譽和慘烈的悽美。


所以回過頭來再看張藝謀,我想說,中國電影界,他是大師。而中國電影界在我心中也只有兩位大師,一位是他,一位是李安。有人說王全安,我說不,他走文藝片的套路十年如一。有人說賈樟柯,我說不,他是中國獨立電影的領頭人但還不足以成為大師。有人說陸川,我說不,他太年輕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歷練。有人說陳凱歌,我說不,他只有僅有唯有《霸王別姬》供他和我們回憶。有人說顧長衛,我說不,同樣是攝影出身的他,視野我覺得不夠開闊,拍的幾部作品題材都太類似。有人說姜文,那就恕我無能吧,我不知道他到底神在哪裡。有人說馮小剛,那我就明說吧,同學你眼瞎了。有人說謝晉,那不好意思,太過青澀的我還不足以染指謝大導演的作品。我說張藝謀是大師,是因為他是第一個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人。《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上讓人們眼前一亮,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的電影人也能拍出細節描寫如此細膩、人物衝突明顯、色彩如此明亮的作品。這就像現在我們看某個非洲小國或中東國家的電影一樣,驚艷,雋永。《英雄》是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它的好壞其實並不重要,它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的印象里開始有了「大片」這兩個字。我覺得這就足夠了,不管你如今把《英雄》罵的有多體無完膚,想當初的你有沒有去電影院裡一睹它的風采,即使你沒有去,有沒有像我一樣不明就裡的去租了一個盜版的DVD回家來看。這就是《英雄》的重要意義。你看懂或是不懂都沒有關係,它讓你開始走進電影院,它讓你開始看電影這才是最重要的。而現在的《金陵十三釵》則是張藝謀十年磨一劍的作品。這十年里他拍了無數的商業爛片來摸索如何拍出真正的,拿得出手的,中國的,「好萊塢」式的大片。這次的十三釵,從製作團隊,特效團隊到宣傳策略我們都看到了好萊塢大片的風采。不要說我俗氣。你可以不喜歡好萊塢,但是,我覺得中國需要好萊塢。這樣一個龐大卻井然有序的工廠才適合娛樂過渡消費的中國。從前的國產的大片如何坑爹我自不必言說,耗資了多少個億,有多少巨星無一不成了爛片之下的炮灰,這其中就不乏馮氏出品的「3D」版《唐山大地震》,也不乏張導之前的「名作」《三槍拍案驚奇》。我想《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一記振聾發聵的聲音。他被罵了許多年,他背負著罵名許多年,如今《金陵十三釵》就是他雪恥的一步。有奧斯卡最佳男配為他導航,有北美聖誕檔為他撐腰(這也是國產電影第一次走進北美院線的聖誕檔),我想導演這次會讓國人看到,國師終究是國師。

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文字,卻也沒有描白出我心中的張藝謀到底是什麼,卻好像是一堆為我喜歡張藝謀而找的藉口。而於我,從今以後的我再不會因為熱愛導演的電影而感到羞愧,因為身邊有太多不喜歡導演的人而不敢表白自己心中對導演的崇敬。我就是愛張藝謀,愛他的色彩美學,愛他在電影中不斷的尋找,愛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與探索,並尊敬著他對於中國電影的進步所作出的努力和嘗試。國產電影想要走出去,總是需要那麼一個人,總是需要拋磚引玉。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那麼一位導演,拍出了既叫好又叫座的享譽國內外的國產電影。但我覺得我們始終都不要忘記張藝謀,正是他一步步的嘗試,才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選擇。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商場裡放著惠特尼休斯頓的When you believe,她唱著「There can be miracle when you believe.」我當時就在想太多人不喜歡張藝謀是因為對他失去了信心。這裡也有導演自身的原因,但是我覺得至少我是相信他的,所以他在我心裡才是一道中國電影中的奇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