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謝甲德

2011-12-19 07:25:19

金陵十三釵裡的處女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映那天本來想看的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結果只有這片和《龍門飛甲》,其實兩個導演最近拍的片都讓人很失望,一想還是看了《金陵十三釵》。看完之後心情很沉重,回去的路上只想到一句話,「南京才是中國人的睪丸,捏一次疼一次」。本來想趁寫點東西,看了幾篇豆瓣的評論,卻又不想寫了,大概因為第一篇就是類似《張藝謀是同性戀的可能性》之類的狗血標題,第二篇是很不錯的一個對電影的評論。覺得自己大概寫不出更好的於是作罷。
 
今天校內上看到一篇《反日仇恨的廉價狂歡》的文章http://blog.renren.com/blog/225920619/791133261,讓我又想寫點什麼反駁一下,同時也說些我的觀點。
 
首先我反常態的給此文蓋個帽子,極端言論。
我想看過此文再去看電影的人,大概看到的只會有「強姦」。因為文章標題已經給電影定性了。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心裡想著是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大概作者想著的是強姦,看到的片子也就只有強姦。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網路,也就沒法調查嚴歌苓的背景,但我認為把舊故事包裝一下再寫一次沒有什麼不妥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各種故事的實質大多數是重複的,只是主角和細節有所變換。
 
從文章中說抗日還是抗「日」的角度說,電影是一種表現形式,不是紀錄片,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做一個全景式的展現。屠殺的場景,在《南京!南京!》里已經有很震撼的表現,是不是每次拍這個題材都有必要專門拍一段來表現呢?從抗「日」的角度說,不管是什麼民族什麼原因的戰爭,打到後面都會出現「日」的慘狀。為什麼?因為打戰的主體是男人,打戰是拼命,活下來是幸運,打戰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是淫慾。尤其在戰爭那種混亂的情況下,強姦不用負責任,於是發生了。但注意,我並不是為這種罪行開脫。我想說明的是,用強姦這種特殊環境下的一個點來反映整個事件恰恰是最有力的。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女人的父兄夫子還在,她們會被強姦嗎?這個事情的發生,是男人死絕了以後的,恰恰是最有震撼力的。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強姦,只能說是短視。
 
 
關於處女膜
我之前就知道電影的故事是妓女代替女學生去死。但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事件的發生,讓妓女站出來願意代替女學生死。我想之前還在為用廁所打架的一群女人應該都不具備這麼高尚的情操,去做的捨身救人的事。結果電影裡的場景果然,女學生們要跳樓自殺,妓女為了哄女學生下來,就說替她們去。結果女學生下來了,妓女們自己商量的時候,猶豫了。後來妓女中有幾個帶頭的,於是大家就去了。我有理由認為整個事情的發生,是一個群體決定,並不是一個個體單獨的決定。
 
群體中帶頭的人為什麼做這種決定,我認為是報恩的心態。為什麼?因為在影片開頭的時候,女學生沒有出賣妓女,不如日本兵早發現地窖裡的妓女們,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女學生沒有做的動作,很細微,但很重要。
 
所以,我認為,之所以是妓女去,是報恩,和承諾(哪怕只是一時應急的承諾)
 
我並沒有看到任何處女膜的東西在裡面。我不知道是不是文章的作者對這個太過敏感,遇上此類事情就像扒拉出來說一通。不過我個人是同意他的說法,處女膜情結是個2B的想法。
 
 
關於妓女
妓女頭玉墨的身世很無厘頭。在教會學校讀書,成績很好,被繼父強姦。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被繼父強姦就要當妓女呢?好吧,我只能說電影裡這是一個敗筆。你說她家窮被賣我還願意接受。
電影裡的場景,妓女們要出發了,出發前要明志,這是後胖妓女說了段話,大概是說,人民群眾對妓女的看法是固定的,這時候我身後有人就說了一句,「婊子無情」,其實我想到的也是這句。但胖妓女說得卻是有文化得多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由唱後庭花」。
先說婊子無情。這四個字是非常有力的帽子,如同中國人發育不全的邏輯思維一樣,沒有上下文,沒有情景,直接就給下了定義。於是我們看到有情有義的婊子,就會豎起大拇指,心存敬意。其實這是把人期望降低之後,突然遇到正常水平後的不正常心態。做人不該有情有義嗎?婊子不是人嗎?那只是一種職業。婊子無情的故事大概是因為很多嫖客對婊子動了情,花了很多心思和錢財,結果婊子不領情之後,給她們扣下的帽子。這再正常不過。婊子對於普通男人,我所說的普通男人是廣大的用下半身思考多餘上半身的男人,吸引力大得多,她們懂得風月,懂得男人要什麼。但是沒有人問過她們除了錢還想要什麼。嫖客對妓女動情,妓女沒反應,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單相思問題。老娘一天要見多少男人,有幾個能讓老娘動心的?所以,她們就被扣上這麼一頂帽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你妹啊,人是商女,不是王后,國亡不亡,關我屁事?國不亡我就不用唱後庭花了嗎?再說,寫這話的是李煜,滅李煜的是趙匡胤,都是中國人,不同於抗日時代的民族仇恨。可能千年之後,人類都是一國了,這詩也就無法被那時候的人理解。
 
所以對於妓女,我只能說,這是一種職業,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出現,發展到更高程度也一定會不見的職業。不高尚,也不下賤。
 
 
關於反日和大屠殺
please,電腦裡面留著後者有過島國愛情片、動漫片的青年們,就不要再談你妹的反日。
日本是我們的鄰居,不是個好鄰居,是個讓人敬佩又噁心的鄰居。如果因為被侵略,我們要喊反日,那麼,我們今天是不是要喊反蒙古,反滿洲?「一代天驕」(其實是超級屠夫)殺了多少中國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有多少人知道,並且願意談起?
歷史不應該被忘記,但我們也不能活在歷史中。日本就算再怎麼改教科書,中日也還是會做貿易。其實今天喊反日的人的心態,大概還沒有清末民初入的心態開放。別忘了,孫中山,蔣介石,周恩來這些人都是到過日本學習的,而且是在甲午戰爭,中國被虐了之後,在八國聯軍進了北京城之後。再說,民國時候國人就已經喊過抵制日貨,那時候是要支持國貨。現在呢?抵制日貨是發洩情緒,但也不支持國貨,支持LV,支持蘋果,再牛逼的小米手機也先被扣上「山寨之王「的帽子。
 
我質疑30萬的數字,稍微動點腦筋就知道在那種情況下,怎麼也不可能數出一個確切的數。30萬具有的更多是讓人萬萬不能忘記的象徵意義,讓人記得重要的是屠殺這件事本身。
中國曆史上自己屠殺自己的事做過無數次。前面說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前的明末張獻忠在我們的歷史課本里隻字不提屠殺四川人,提的是他的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殺了多少人?那時候的一個縣能被殺得只剩下54口人。這還只是四川的一個縣。張獻忠屠殺之後以致於到了康熙年間還需要移民開發,也就是「湖廣填四川」。再往前,公元前,趙國趙擴領兵於秦國作戰,戰敗,40萬人,被坑殺。
 
歷史很容易變成書上的文字,人命很容易變成人們隨便談論的數字。我們越來越缺少對人的敬畏,缺少對陌生人的尊重,缺少對「別人」的理解。看《南京!南京!》我就記住了一個場景。中國士兵被一隊排好坐在用繩子圍成的方陣里,竹竿一划,一群人起來,走到外面,被掃射。看著他們的面孔,大概有一兩百張,都是寸頭,都是東亞人的臉,我突然覺得他們可能是我,是我周圍的每一個人。我想著如果我是他們,怎麼辦?很自然的反應是不願意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但是喜歡看通史的人(我說的並不是某朝某代的演義小說),很容易看到無數「後人復哀後人」的輪迴。我相信沒有對人的敬畏、尊重和理解,屠殺永遠不可能從人類的歷史上斷絕。
 
關於反戰
前些天在電梯裡聽到這一一段非常經典的對話
「那件事你就不能讓著他點嗎?」
「憑什麼是我讓,他就不讓?」
「你讓一點,他讓一點不久完了嗎?」
「幹嘛他不先讓?」
「要像你們這樣都不讓,第三次世界大戰早打起來了」
「打起來就打起來,關我什麼事?」
這段對話大概反映了中國大多數人的心態——管好自家一畝三分地,誰也甭佔我便宜,為條三分寬的水渠能糾結幾百人械鬥的小農意識。中國人明面上說和為貴,實際上要被佔了便宜,打得過就一定要打。現在社會上,很少能聽到中國人對和平和反戰的呼喊。蘇丹達爾富爾屠殺了,我們的聯合國代表怎麼說,那是他們的事,他們自己解決?我們兩千年來的課本里有「達則兼濟天下」的字眼,今天中國人經濟牛逼了,可以說是「達」了,可不歸我管的那片天下,你們愛怎樣怎樣。
 
好在文明在進步,我們能排除像《紫日》那樣的片子。而不是灌輸仇恨和英雄主義的《地道戰》、《敵後武工隊》。反戰思想大概是不會管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的吧?
 
 
關於貝爾
其實看片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貝爾老兄屍骨村一行給中國人丟了多大的臉(原諒我這又民族主義了)。強姦是強人所難,軟禁也是強人所難。沂南鄉村的民眾比之日本兵好很多嗎?無數股牛逼得不行的「境外勢力」都沒能把瞎子從那個地方掏出來,中央政府卻不願正面回應。好吧,我知道說多了就會被和諧,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畢竟我相信,圍觀可以改變中國。
 
 
最後對本文開頭給《反日仇恨的廉價狂歡》這篇文章扣帽子表示歉意。我畢竟還是贊同裡面的一些觀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