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12-19 12:58:33

(轉)"金陵十三釵" - 一群依然與羊脂球同車的人...


張大導演要翻拍紅樓夢嗎?第一次看到片名我心裡一驚。看了介紹,才放下心來。

這是因為「英雄」以後,我對張導在影片中要傳達的價值觀頗為困惑。

然而「金陵」的主題讓我有一種本能的排斥,說不清是為什麼。

對中國人來說,南京屠城是一個太過沉重的民族歷史,商業片如果選擇這樣的題材,需要尤為謹慎。

這個題材是容不得一丁點粉飾和炒作。這個題材的影像就必須是觸目驚心的,刻意避免展現血淋淋的歷史,都是對亡靈和整個民族的不尊重。除非--如果你一定要選擇一個不同的視角,那這個視角必須有足夠的立意深度來支撐起題材的厚重。

無論是嚴歌苓,還是張導演,顯然沒有找到這樣的立意。

類似的題材《辛格勒的名單》,展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一個「原善」的人性光芒。儘管立意頗深,導演仍謹慎地使用了黑白攝影。與之相對,我可以想見金陵中色彩斑斕的旗袍風姿。

《唐山大地震》,馮導同樣選擇了微視角-一個母親在不可違抗的自然災難面前作出」不可能的選擇「。這個視角有一定的新意-在真正的災難面前,脆弱的不只是生命,還有倫理。依我看,勉強可以支撐這個題材。

第一次看片的時候,片頭的思路,我幾乎預想到下面的情節-哥哥被求救,但妹妹後來也被救出但失散,兩人偶遇,成為情侶-然後突然發現真相 」你們不能結婚!" -太肥皂了。

很自然地,金陵的題材讓人不可避免地聯想到莫泊桑的名作「羊脂球」。

同樣的侵略戰爭背景,同樣的妓女和良家,「羊脂球」的立意,在我看來,要高的多。莫泊桑直面了人性中醜惡和虛偽的一面。

試想,如果小說這樣寫:羊脂球起初不願意陪德國軍官,但在眾人曉以大義,終於「為國捐軀」,之後被眾人捧為」民族英雄「......那麼這將是一部平庸而虛假的小說而絕不可能成為傳世名作。

然而金陵的立意恰恰只停留在這樣水平。這就註定了它將只會--和張導的其他作品一樣--成為一部平庸的商業片。

妓女是文藝作品永遠的主題,事實上,主流文化對妓女的態度從來都是矛盾的,男人們,-如同片中表現的那樣,一面被他們的美艷所吸引,一面又必須道貌岸然地跟他們劃清界線。至於良家們,也許在注視年輕貌美的風塵女子在輕視鄙夷目光中帶這那麼一點點嫉妒?

「金陵」的題材,讓人不能不懷疑帶著一種對妓女的本能歧視: " 原來妓女不都是無亡國之恨的商女,原來妓女也可以有這樣高的覺悟。。」

問題是,一個民族,遭受侵略戰火的蹂躪: 此時,無論是清純的女學生,還是美艷的秦淮八艷,都是我們民族的女兒,不管是誰去赴宴,都絲毫不能減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屈辱。 這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男人們(或者所有人)的無能和屈辱。我們必需要正視這一點,立意圖強,而不是試圖從歷史的碎片中找一點點片段去挽回我們已經失
去的面子。從這個角度看,金陵的立意失敗了。

結局似乎在傳達「 以妓女的犧牲換來女學生的貞節和平安」,我們,好像在某種程度上維護了我們的尊嚴--這太自欺欺人。——如同 「 但是他們拿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貽笑大方。

也許,幾百年來。我們依然是一群與羊脂球同車的人。


-- 本文系轉貼 from mitbbs.com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