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焉知墨

2011-12-19 19:34:44

在南京看十三釵


用了兩張手帕紙看完了十三釵,當然我向來都是個淚點超低的人。如果說這部片子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看完之後,我才明白南京大屠殺到底有多慘。留在映象里,故事的主幹的衝擊力有些減弱,反而是那些不經意的城破後屍橫遍街的背景更讓人觸目驚心。日本兵就是一群禽獸,他們不但在南京造下罪業,他們幾乎在他們去過的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只是沒有南京這麼集中而慘烈。
幾天前,12月13日南京上空的警笛長鳴,還讓我不知所云,看完十三釵才知道年年鳴這個警笛有多重要。城破的南京就是一座活地獄啊。
南京這座城市太悲情了。從秦朝的挖斷龍脈開始,這座城市真是多災多難,但也始終興旺繁盛不斷。如果說有地氣,也許南京地氣是太不穩定了。即有秦淮河的煙水繁華,又有屠城的慘絕人寰。如果說有哪個城市負載了如此沉重的過去,也只有南京城了。
也許每個城市都是有自己的命運的,就像北京城它始終安穩閑雅,度過歷次危機,不像南京城,總是魚死網破的慘烈。
想想當年有那麼多冤魂不僅是死而且是慘死在這座城市裡,也不禁讓人有些膽寒,怪不得當地傳說南京城陰氣重。確實屠城之痛,怎麼能說散就散。看完電影,走在路上,我在想也許腳下的地方當年就曾經橫屍一片過。僅僅是一個江東門紀念館想來是無法平息冤魂們的怨憤的,而現實中的南京卻是如此平易地繞過這樣一個慘烈的創傷。那些歷史基本上在當地只能看到形式而無法觸摸了。南京應該用情感來不忘懷,而不是用形式來紀念。
南京大屠殺,世界在譴責日本人的獸性,可是我們中國人應該多想想,我們當年做了什麼,遭致如此災難。再一次放回的歷史的情境中,我們能保證類似災難不再重演嗎?還是我至近仍在走向遭到再一次重創的道路上。
如果說有天譴的話,就憑民國政府連自己的首都都保不住,讓自己的人民遭受如此悲慘的遭遇,它也該失去天下。不要再說什麼南京是民國的舊都 ,那是一種恥辱。一座不被保護的首都,一座代表全體中國人遭慘屠城的首都。
南京應該成為一個民族反省的城市,而不要再去追求當年的秦淮繁華。而我們似乎對這場災難還只是處於紀念的階段,從不敢深挖,從不敢自我譴責。
回到故事的主幹上來,如果沒有以上的讓每個中國人會感到切身之痛的歷史背景,故事其實很平常。在那種非常之境,任何人的人性之美都會被點燃並爆發,因為大家同為板上魚肉。但是作為視覺藝術,鏡頭很難明顯得交待人物的轉變。也許就是那不經意的觸目驚心,就足以改變了故事中人物的想法。非常之境無需再交待人物的轉變,那種境況刺激量過大,估計連人物本身也不明白,自己怎麼就突然就變了。
很不適應劇裡的玉墨們說南京話,南京話是那種憨憨的帶著點混不吝的調調,完全的沒有風情。(但是南京女人們就是這麼潑辣而又情深意重地說著南京話。有人說過南京的女人潑辣,因為她們的男人錢比不上海男人,官又比不上北京男人,所以南京女人就自己挺身而出了。不座不南不北的城市確實有很多自己的獨特之處。)
再說了當年秦淮河邊的女人們是以說揚州話為榮的,試想哪個城市裡的低層從業者會是當地人呢?倒是那首《秦淮景》吳儂軟語,極盡嫵媚之能事,當鏡頭在那些流光溢彩的秦准妓女身上恍惚起來時,讓人不勝感慨,從此城破,那些繁華美好不再。
電影裡對那些妓女描述太過繁華,妓女們哪裡有錢穿戴得那麼華貴,那是名媛,她們其實也是悲苦的一群。那些女學生最起碼應該是小康之家吧,那些妓女只能是社會底層的赤貧。
這就是殘酷的嚴實,平時權力掌握在達官貴人之手,一旦危難,那些手握重權之人消失了,就只剩下那些無辜百姓的以身飼虎。
讓這些平時就是底層的妓女來拯救那些孩子,一個民族的無恥和貧弱,何其張狂。
影片的最後,十二個女學生逃出生天,十二個妓女生死不明,但願文明的種子能在那十二個女學生的身上繼續延續著。
不要再簡單地譴責了,想想我們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危難之機,來扮演救世主的是那些卑賤的妓女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