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墨汁

2011-12-20 04:00:20

十三釵,秦淮景,大歷史下的偏隅一角,「下九流」的盪氣迴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張藝謀導演籌拍電影《金陵十三釵》的時候就對其傾注了極大的關注,到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十三釵的上映幾乎成為了唯一期待的事情。昨天終於去看了成片,寫一點觀後,對這部電影,對這個導演,對那段歷史仍有關注的朋友,希望給你們一點參考。
       稍有了解應該都知道影片的主線劇情,豆瓣的劇情介紹很誘人,抄襲如下:1937年南京淪陷,日軍屠城,屍骸遍地,血流成河。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暫時未被佔領,教會學校十二三歲的女學生、秦淮河畔風塵女子,還有一個美國人約翰,都先後進了教堂,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他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
       張藝謀此前拍的電影,一般習慣以《英雄》為分界點,前期被奉為經典,在開啟了中國大片時代之後,張的地位伴隨奧運開閉幕式水漲船高,口碑卻越來越差,每有電影問世,必被口誅筆伐,《十面埋伏》《黃金甲》《三槍》讓老謀子聲譽跌至谷底,其實三部電影儘管在張的電影裡並不冒尖,但在國內的導演作品中也不至於差到被唾沫淹死,其中很多閃光點也只有張能拍敢拍的出來。這有人云亦云,有煽風點火,國人擅為之爾。對於這樣一部講述國難的電影,有些慣翻白眼的人仍不能正視,讓人寒心。
       言歸正傳,電影很好,在亂糟糟的中國電影螢幕上,是一部難得的誠意之作。最吸引我的除了張藝謀作品之外,還在於用小人物的視角和命運,去闡述那段歷史。劇本無可非議,很誘人。張藝謀講看過原著後腦里有一個畫面:透過教堂破碎的彩色玻璃,在婉轉的琵琶聲裡,倖存的女學生書娟似乎看到了秦淮河女人們色彩斑斕地向她走來。這個畫面被張藝謀延伸成一部電影。歷史不只是冷冰冰一個字眼,升斗小民們也應該是有溫度,有感情,血肉豐滿的,,,南京大屠殺每提及的時候除了沉重就是痛心,更多的時候我們缺乏更加真切,細膩的了解——儘管可能會更痛苦,如同我們了解的歷史,一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一些大同小異的概論,,,《十三釵》是以那段歷史為背景,但這應該不是主要的,導演表達的,應該是和《南京!南京!》有所區別的,這從片名可以約略了解。前者以人為敘述點,電影也正是從女學生書娟的視角展開;後者是全景視腳,展現的更像那個年代的一個橫截面。《南京》的黑白影像講述,冷酷到震顫人心,但也讓觀眾從中剝離,站在相對場外;《十三釵》色彩的極致運用,有了豐滿的故事支撐,跟之前張的幾部視覺大片相比,更多了些深人人心的真切、震撼和美。。。是的,講述這段歷史的電影,但是看了之後可能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也只有張藝謀敢這樣去呈現,去表達這種感覺了吧。個人感覺陸川的《南京》像紀錄片多於像電影,這可能跟導演的個人特質有關,陸拍的時候站在了一個高度,試圖從歷史,從人性(共通而非個人,普遍而非具象)方面去解讀它(其實我覺得《南京》里關於日本兵角川的設置,小豆子二人逃生,結局日本兵用他們的傳統祭祀他們死了的戰友和慶祝勝利,,,是那麼詭異 不可思議 難以理解 ,,,不曉得陸川要這樣拍給誰看,,)張藝謀似乎真如有人評論的,擺脫了說教,只是在拍一部電影,講述一個故事。。也許,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裡,歷史真的只是一段影像,是故紙堆里輕難碰觸的東西。再沉痛的歷史,對於今人來說,也將漸行漸遠,畢竟隔了這麼多年代,歷史也被闡述的撲朔迷離,人們更願如張藝謀一樣,眼光的著眼點不在過於沉痛厚重的家國,而在於,在於轟隆隆碾來的歷史下,個人命運如草芥凌落,暗夜裡搖曳單薄卻難熄滅的一點人性微光帶來的震撼和感動。《十三釵》的劇本很迷人,導演的敘述切入點很迷人。這對於故事是否值得一看,能否將其講好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十三釵》是一部劇情片,得說說魏楠剪輯的預告片了,當然了,純是個人看法,並不專業。。。第一版預告片很美,但是兩個關鍵呈現點似乎都與劇情有所脫離,引來了很多並不客觀的口水,,電影的戰爭場面不多,但是很專業,逼真,,畢竟擔綱製作的是這個世界頂尖的特效團隊。開始的時候有一段激烈的巷戰,中國軍人的骨氣和熱血已然入木三分,,教導隊用生命換來了只是女學生奔逃時的一瞥。。我常想,置身在那樣的歷史中,當時人心裡該是怎樣的絕望,同為中國人的同胞被屠戮,沒有親臨的人何敢有資格去妄議那段歷史,,如果我生在當時會怎麼做?是懦弱躲藏還是委曲求全,或者像教導隊那樣,大不了一點熱血,大義之下,民族滅亡的時候,還需要什麼理由?第二個戰爭場面發生在教堂外邊,其時教導隊只有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一人了,獨自守在教堂外邊,,,中國的民族氣節,民族韌性,以及希望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現。佟大為的表演很精彩,是影片最觸動我的地方,對他的觀感有很大改變。
       《十三釵》戲份最多的無疑是貝爾飾演的約翰和玉墨,也許再加上書娟。貝爾的演技真是一流,沒有水份,果然很精彩,不過感覺稍有點遺憾,預告片裡貝爾吹口哨以及十三釵的旗袍背影組合在一塊產生出了奇妙的感覺,這種感覺現在想想有點不合時宜,原因可能在於影片的實際片長,這個稍後再說。作為一個新人,玉墨表現出了足夠強大的氣場,國內也許也只有老謀子有這個功力,新人到了他的電影裡總能有出彩的發揮。與這二人的角色和戲份相呼應的是女學生書娟了。這三個人,貝爾由一個小混混轉變成為教堂的神父,以監護人的身份保護書娟為代表的女學生,秦淮女人玉墨們和學生們的關係由開始的對立,經女學生引開日本兵,到釣魚巷的妓女(出自女學生口)甘願代學生們赴日本人的慶功會,感情轉為水乳交融,這種態度的轉變,不是那麼堅決,這也能理解。都是生命,釣魚巷的女人就比學生們更值得拋棄嗎?更何況是讓見慣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風塵客主動做出選擇了。然而某一釵(忘了是誰了)說的那句:都道婊子無情,姐妹們這次就做回有情有義的人!還是被觸動了。這應該是全片最大的高潮了,可是不知是導演刻意為之,還是怎麼,總感覺這塊欠缺點什麼?沒有之前想像的更有戲。貝爾的轉變一開始也覺得有點突兀,後邊道出貝爾和女學們年齡相仿死去的女兒時,這種想法才稍緩。不過劇情上,國內的電影已經鮮有更好的了,《十三釵》還是很完整嚴謹的,我在想是不是導演準備的時間太長,投資太大,壓力也隨之大了,影片要是時間更長一點,把本身極具張力的故事講得更豐滿一些,戲劇衝突起承轉合更自然一點,比方說,佟大為的死、貝爾的轉變、十三釵和女學生之間關係的變化這幾個地方再加潤色,是不是就像有人說的,張藝謀導演前期擅長的故事情節、思想表達以及後期電影的攝影和場面能達到完美的融合呢?儘管如此,十三釵已經做到國內電影的極致了,特別是老謀子擅長的視覺衝擊,,前邊提到,這部電影更多講述的是人性,在大的歷史環境下人性的抉擇和救贖,,貝爾、玉墨、豆蔻、書娟、喬治、顧先生等,,當十三釵換上女學生衣服,玉墨彈奏豆蔻用生命換來的帶血的琴弦時,電影給了一個畫面,一曲《秦淮景》中,透過書娟的眼睛,衣著艷麗的十三釵妖嬈的向觀眾走來。對此,張藝謀再三強調,對於那段歷史,書娟後來回憶的時候可能記得的不是苦難,而是十三釵最美的一個畫面,是美好。。這個畫面同樣很震撼。
       十三釵里最讓人痛心的是豆蔻了,她對將死的浦生說,你要是喜歡我就娶我吧,我和你回家種地;又說,沒有地,那我給你每天彈琵琶,你就拄個棍子要飯,賺錢給你媽吃飯。有多動人。還有喬治,,,
       有人質疑十三釵就比女學生更應該去死嗎?這個其實電影裡已經交代過了,十三釵改裝的時候,玉墨讓約翰將其打扮成十三歲的年齡,玉墨說,那時候的她還是個好女孩;豆蔻對浦生講的話都能看出,雖然是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如果可以,誰願意流落風塵,放蕩不羈下還是難掩單純。釣魚巷的女人從容赴死也許談不上為家為國,但是玉墨從書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願意讓書娟單純美好下去。有人對女學生說,替姐姐好好活下去。她們已然如此,不想讓孩子們再重蹈覆轍了。這裡沒有生命的貴賤的區別,只是簡單的人性的關懷和悲憫。

(轉載請註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