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keChou

2011-12-20 20:13:31

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我有一段情呀, 唱給諸公聽

諸公各位 靜呀靜靜心呀

讓我來, 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 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繡, 金陵風雅情呀

「 瞻園」里, 堂闊宇深呀

「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很久沒有這樣想衝到影院去觀看一部影片的衝動了,上一次還是《阿凡達》的時候。心懷急切地買了首映的票,請兩位好友一同觀看了此片。觀影時,幾次落淚。離開影院,心裡堵的慌,被情緒塞的滿滿的。趕回家,本想寫下觀影感受,竟無從下筆。和兩位久未謀面的前同事聊天,談到了電影,遂請她們再次走進影院,第二次被電影中的情緒縈繞於心。

 

很早就看了嚴歌苓的原著小說,也看了此前由他編劇的《天浴》,同樣壓抑憤悶。《金陵十三釵》用細膩深刻的故事,驚艷的表演和張藝謀一貫唯美的畫面講述了十三個秦淮艷妓(說十三是不準確的,看罷影片,自會明白)頂替十三個教會女學生捨身取義的故事。整部影片流暢自然完整,細節豐富,鮮有紕漏,實屬佳片,說經典也絕不為過。越來越討厭時光和豆瓣網,一群自以為是的影評人和所謂的文藝憤青連影片未看,就給了影片一星甚至超低的評價。自以為牛逼,實屬二逼之流。且不說時光網每況愈下,失真、有失公允的影評,單是網站給暮光之城這樣的影片8.9分的評價,就讓人對其失去了光顧的興趣。

 

整部影片以一個女學生書娟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了那個悲憤的時代。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為深重霧氣所籠罩。所有的人都在狂奔,但無人能跑出那片霧靄。狂奔的女學生後是殘忍狂暴的日軍,於此同時,一小隊國民軍人也在奔逃,為了保護女學生潛伏在教堂旁邊的廢墟中,一個趕去教堂埋葬神父的殯葬分子(christian Bale飾演)也在慌亂的奔跑。霧氣中,一輛載著秦淮女子的馬車馳過,通通通三根琴弦割斷,才有了後面豆蔻的悲劇。所有的人都被迫進入了教堂,後面的故事陸續展開,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力,一切都合情合理。

 

影片的情節不再贅述,感動我的有幾處地方。

 

國民軍人排成列隊,以戰友的身體擋住槍炮,一條條的生命在音樂中慢慢消逝,只為最後炸毀敵軍的坦克。

 

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本可以出城,但為了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犧牲了自己,也單槍匹馬乾掉了一小隊日軍。片子克制隱忍,沒有故意煽情,也沒了往日張藝謀片中的大紅大綠,但李教官最後拉扯的炮彈炸死敵軍的瞬間,從漫天的碎石和炮灰中飄散著紅黃綠彩紙碎,這是書娟眼中的戰爭,也是張藝謀眼中的戰爭,甚是感慨,興許是慘烈戰爭中人性昇華的光耀。

 

為給身受重傷的小戰士浦生彈奏一曲「秦淮景」,十四釵中年紀最小的豆蔻給琵琶續絃,冒著生命危險偷偷跑回青樓。與之同行的還有另外一釵香蘭,僅為了找回丟失的一副翡翠耳環。很多人不解,這麼危險的南京城,還出去找什麼琴弦和耳環。想起了片中豆蔻對浦生說的一段話:「小弟弟,你病好了以後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種地,沒有地,什麼都沒有,那我就跟你去大街上,我彈琴,你要飯給你媽吃。」為了浦生,為了她作為青樓女子的對愛情的單純嚮往,這個勇敢、堅韌、執著、可愛的女子最終被日軍抓住,被五花大綁在椅子上,雙腿被強行叉開,眼睜睜看著被一個個野獸般殘忍的鬼子輪暴。最後她咬掉了一個鬼子的耳朵,她說:「我日你祖宗八輩子。」最終她被刺刀刺死,鮮血濺紅了窗紙。香蘭呢,為了一副她放不下的耳環,興許這耳環曾是她的定情信物,最終被日軍槍殺,為了豆蔻,臨死前拖住日軍的腿。就連死後,也被日本強暴。約翰和小喬治趕到現場時,豆蔻頭髮上的血噠噠地滴在肩上,血泊里,是為了給浦生彈奏的琴弦。看到這一段,我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感動,心痛,更多的是憤恨。

 

為了頂替去給日軍唱歌的女學生,餘下的十二釵決定犧牲自己前往日軍軍營。學生給她們送來校服,她們給學生彈奏了豆蔻未了心願的那首「秦淮景」。當玉墨撥動染滿血跡的琴弦時,這極富金陵風情的吳儂軟語,瞬間撩撥起我的心弦,濕潤了我的眼眶。書娟的眼中,她們身著各色旗袍,款款走來,是如此優雅,高貴,怎似那青樓女子!誰說婊子無情,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國難當頭,她們有情有義,大義凜然。但影片沒有讓她們成為神,臨行前上車時,十三釵之一「小蚊子」大喊「我不是女學生」,這恰恰將她們內心的忐忑、不捨、不甘、大義等矛盾的情緒真實地表現出來。她們不是神,她們也是人。

 

因為日軍點名要去軍營唱歌(表則唱歌,實則。。。)的有十三位,除掉豆蔻和香蘭,只剩下十二釵。不得不佩服本片的編劇劉恆(曾和張藝謀合作過《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他在嚴歌苓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少改編。改編之一就是讓神父的養子小喬治男扮女裝,成為捨身取義的第十三釵。扮演喬治的小男孩,性格一根筋,單純,倔強。他是男孩子,被發現,必死無疑。可是他不同意跳車。他單純的那股傻勁讓人感動,他可以被欺負,可以受挫折,他自卑,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好,他答應過神父,他要努力,他要努力做的最好,只為了一句單純的承諾,為了對生命的那份虔誠和對恩德的感懷。

 

另一個改動較大的地方就是讓原著中的神父來了個身份轉化,貝爾扮演的入殮師,剛開始為了錢才來到教堂,酗酒,貪圖美色,在小喬治眼中就是個二流子。當日軍來到教堂,強暴女學生時,他剛開始的猶豫不絕在女學生掙扎而從樓上摔下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起,他內心深處的那份人性和血性被激發了,他不想讓這些孩子受到傷害。他在教堂中的所見所聞,讓他潛在的人性在這個特殊的氛圍中慢慢展現,離開教堂去尋找豆蔻和香蘭時,他有想過離開,但內心的正義和對生命的虔誠讓他留了下來。其實影片後文有伏筆,他成為入殮師是為了他死去的女兒,如果他女兒不死,也和那些女學生一樣大了。他是有血有肉有正義感的人,也是一個父親,所以他會聲音顫抖,眼泛淚光地對女學生解釋十三釵的頂替,他會給小喬治帶上假髮時,強忍淚水和心中的那份不捨。

 

最後簡單說說本片的絕對女主角玉墨。不得不佩服老謀子選角的精準。她出場的那刻便技驚四座,艷壓群芳。一顰一笑都是戲。優雅、高貴、大氣。在與好萊塢出了名的演技派貝爾面前,絲毫沒有被壓住氣場,其表演張弛有度,表演張力十足,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從未演過戲,年僅23歲的小妮子,其前途無可限量。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結束於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止於書娟的畫外音。她活了下來,十三釵的命運無人得知。在30萬人被屠殺的南京城裡,這只是萬千悲劇中的一樁。有觀眾抱怨電影結局應該來一場十三釵與日軍的抗爭,可觀影中抑鬱憤懣的內心還能接受優雅美麗的十三釵再次被日軍蹂躪嗎?

 

十三釵,李教官,女學生,假神父,小喬治,所有的人在矛盾中完成了人性的轉變,成功地進行了對自我靈魂的救贖。

 

我一直信奉一條,我從不在乎別人所謂的影評人和文藝青年對影片的好壞的定義,我在乎的是一部影片是否從內心深處打動了我。金陵十三釵做到了。

希望我們不要忘記那段歷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那段歷史,畢竟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