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nfun

2011-12-20 21:01:05

對於政治道德的討論實在是捉襟見肘


這是一部在政治背景下討論道德的電影 雖然喬治克魯尼克魯尼本人卻並不覺得這是一部「政治電影」。他說:「政治在這部電影裡只是一個背景、一個舞台而已,並沒有起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這個故事,更多的還是關乎道德,關乎一個人是不是能面對自己的靈魂的。所以,把劇本改編到華爾街,或者是其他的任何背景里,都能成立。不過,我確實偏愛那些極有權勢的人,他們有權力和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達到一些並不道德的目標。於是,影片的政治背景絕對提升了電影的檔次和品味,因為在這種環境下,人們的選擇和表現才有最典型的意義。我覺得,人們在政治的中的行動是一如既往的,從尤利烏斯·凱撒時代開始就是這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過。」

The Ides of March的字面意思是3月15日。在歷史上,這一天是尤利烏斯·凱撒的遇刺日。在莎士比亞的劇作《尤利烏斯·凱撒》中,一個預言者告訴凱瑟,要「當心三月十五日」。所以The Ides of March的片名是一個像徵,暗喻著某種爭執上的陰謀和詭計。

然而我認為對於這種政治權利爭奪的有關道德的討論還是過於道貌岸然了 政治就是政治 其實和生意 差不多的 需要能力 資訊 人脈 資本 和有時成功關鍵一搏的也許就是道德 但道德的深層挖掘也是有底線的 否則就是自掘墳墓了

這種資本主義民主的競選政治在相對於公平的基礎上由於競爭激烈的不可避免性自然而然的必須誕生策劃 宣傳 排擠甚至是陰謀 監視 誹謗等等 政治醜聞的不斷貧乏暴露 也可以理解 競爭之中不擇手段所謂道德的缺失 而過份對於道德的討論未免不急小之而誇大之 因為對於公民的普通甚至毫釐的行為道德都難以妥善的自保又怎麼放在對於至高權力的追求中的捨棄呢 當然 也許 普通公民和政治大人物的覺悟應該是不一樣的 但道德類似 只是對於利益不同的不同環境的抉擇 相信意義是差不多的 相對民主的政治競選成功似乎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利益妥協 退讓 互相分享的所謂幾近的雙贏的局面 政治野心應該是相當龐大的強大的心理預謀 有關統治欲 那麼對於政治道德的討論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讓人感到很沒有說服力 因為比這更大的陰謀似乎都已然發生在現實 又何以去更加善意的揣測呢?除非變得更加透明化 自古就有一將成名萬古枯 更何況是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