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utterflyvv

2011-12-20 23:50:51

死亡的另一面,關於《入殮師》,關於中國電影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也是人生最後的一個代名詞。
    在看《入殮師》之前,我是抱著第81屆Oscar的最佳外語片的好奇去看這部電影,在看電影之前,我沒有去搜索相關這部電影的任何資訊和資訊,在看完電影之後也沒有立即就去寫相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一直到現在突然想去寫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也是突發奇想的,因為這部電影值得你去寫點什麼。
    《入殮師》整個電影調調都跟以往經典日本電影所傳達出來的純美、淡然的風格是一樣的,比如岩井俊二《情書》和渡邊淳一《失樂園》,這兩部電影都訴說了有死亡和愛情,從道德觀念和細枝末節中去傳達人類心底的感情。
    入殮師這個角色一提起,絕大數的一樣會以一種另類的眼光是去看待,就如這部電影中的女主角一樣,但得知自己的丈夫找到這樣一樣職業的時候,從憤怒到失望,從放棄到擁有,經過故事的情節發展演變至理解和尊敬。社會中有很多職業是很卑微和渺小,更有的職業是永遠得不到人們的尊重和理解,職業的背後是人格的體現和表露,也是人類認知的表現,我們常常把醫生、律師、科研人員的這種職業當作很神聖,而忽略城市清潔員、售票員等職業存在的偉大和價值。《入殮師》的故事傳達的不僅僅是種對卑微職業的尊重更是對人格細微描述的真實流露,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很完整的人生和對死亡的另一種詮釋。人活著的時候的尊敬和對死後的屍體的尊敬是同樣重要的,入殮的過程是最死者的一種淨化更是對死者的尊敬。這部電影裡描述最令人感動的便是影片的最後,那種情感的傳輸是電影的結束也使電影存在的意義得到了昇華。影片告訴我們親情的偉大並不在於血緣關係,而是埋藏最深的流露和挖掘,就如影片中的那塊微不足道的石頭,它的意義是父親一生的寄託和兒子對父親的釋然和原諒,父子之情表達極其通透和印象深刻。
    在中國的電影,我們看到有很多死亡的鏡頭,但可以說沒有一部電影會描述像《入殮師》一樣的電影,中國電影裡的死亡對於我們來說代表只是一段回憶、一個骨灰盒或一塊墓碑。我之前也在網上看到關於殯儀館化妝師的一些描述,殯葬儀式在中國會有很多種,但我想中國的殯儀館工作人員一定不會像日本的入殮師一樣對死者充滿尊重,一直都會有人說日本是個變態的民族,擁有像北野武這樣的變態人格的導演演《大逃殺》這樣的變態影片,可你看過《菊次郎之夏》嗎?你能否懂得同樣一位電影之間是否有如此大的變化。中國電影最為缺乏的就是一種敬業精神,當然我所指的敬業並不是所謂的露點出賣色相,而是一種素質和文化的體現,回想下《入殮師》裡的男主角坐在田野之間拉著大提琴的憂傷片斷,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來這位演員是真的會拉大提琴,再來想像下我們中國武俠電影裡的演員,彈琵琶、吹笛子,你要裝好歹裝象點,音樂節奏與手勢完全不一致,這樣的場景相信看過類似電影片斷的人心裡都會有同樣的感受,作為導演、作為演員,你覺得丟人嗎?這樣的敬業精神去拍攝一部電影會讓人信服嗎?沒有兩把刷子就像作為大導演大明星,恐怕都靠一些不光彩的緋聞出名吧!實在讓人心寒的電影人。
    在每一屆Oscar開始前,中國的影迷都在渴望擁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電影能在Oscar有個展露手腳的機會,除了李安的《臥虎藏龍》的獲得73屆最佳外語片外及幾部電影獲得提名外,在中國電影史上從來沒有一部電影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中國。所謂的第四代、第五代的導演所拍攝的「大片」「好片」可否站在外國影評人的角度去看待,為什麼外國人喜歡模特呂燕,呂燕在中國人的眼裡會是美女嗎?急功近利、坐享其成、文化差異使中國影片無法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更無法得到挑剔的影評人認可,打著投資高、強大的演員整容、耗資大去拍攝一部電影是一種可悲,否認中國電影並不是否認全部,而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當廣電局下達各種通知,扼殺外國優秀電影名正言順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們在網路上尋找新的途徑去了解外國電影,網路時代使我們輕而易舉的去了解網路的力量和文化的傳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像中國擁有如此大的力量和反響。我一直都很欽佩在網路上能大膽說話大膽發表真實想法的性情中人,他們代表著群眾的聲音更說明中國電影的傳播其實並不是電影院。當我們聽到一點痛罵的聲音大快人心的時候,就被扼殺了;看一點情色電影時候,被告知傳播色情了;看一下R級電影時候,被宣佈太血腥暴力了。中國的電影院所展示只會是當男女主角上了床後一起倒下然後轉移至蠟燭的場景跳轉到第二天的含蓄,也只會宣揚著我們如何熱愛祖國卻並沒有真正去正視歷史回望歷史的膽量。真是種可悲啊,因為我們只能通過網路途徑去了解外國電影,深入認識外國電影,作為熱愛電影的我們應該向無數的網路傳播和不求任何回報的電影字幕工作者致敬!
    我們很多人都對日本人存在歧視,卻忽略了日本電影裡傳達的文學是中國人應該借鑑的,我想說明的是,為什麼我們從來不可以擯棄不公平的歧視,而正視自己的缺點去學習別人的菁華和文化素養。如果中國電影能稍微拿出點敬業精神和低調的學習,一定不會是現在的情景,當然也許我說的過於片面化,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會得到「廣電局」所謂「高層」的認可,這是一種悲哀更是落後的根源。
 
    電影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縮影,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愛電影的同時更要從電影裡去了解電影所傳達出的文化底蘊,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我們在有生之年所能期望的是中國電影事業能像中國的四大名著一樣聞名全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