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希娃子的早稻田

2011-12-21 06:34:54

金陵十三誰的釵


最近張藝謀的新片很熱鬧。我沒有去看。憶起06年時大約讀過小說原著,找了找,果然在舊隨身碟裡找到這篇「讀後感」。
下午看到一篇小說,叫《金陵十三釵》,初以為是關於石頭記的,讀下去才知道說的是南京浩劫。再看一眼作者是誰,心裡就不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個弄巧作態的名字了。
嚴歌苓的小說為人熟知,多半是因了那篇後來拍成電影、李小璐在片中大了尺度的《天浴》。
不少文宅下了電影又找小說,無盡幻想的同時也記住了這位「旅美女作家」的名字。
「晦暗年代的美艷女子」,再加上刻意討巧的文化衝突,這樣的元素組合嚴阿姨嘗到了鮮甜,幾部代表作都是這個套路,卻也屢試不爽。《十三釵》也不例外,屠城陰影,逃難煙花,教堂少女,外合《聖經》,內結《紅樓夢》,這是一種旨在同時討好中西文化背景的敘事結構,
小說製造了一個生硬的聯繫作為開頭:書娟初潮和日軍屠城共同的血腥味。作者在後文中闡釋說想把小女子的污髒感和國家名譽聯繫在一起,但這個聯繫更明顯的實際效果是造成了一種色情意味濃厚的懸念:如狼似虎的禽獸士兵和含苞待放的純潔少女。作為凝重題材的嚴肅文學,這個開頭實在是格調不高。
在開頭部份還有一處弗羅伊德式的文字,說日軍坦克排成僵直的隊陣,直搗停止掙扎、漸漸屈從的城池深處。嚴阿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惡趣味描寫」。
按作者的定位,這是一部關於「救贖」的小說,教堂庇護了煙花女子,受到感化的煙花女子聖徒般拯救了純潔的唱詩班少女,於是眾生平等,聖愛無邊,阿彌陀佛,哦不,哈利路亞。
可是這種替換的邏輯前提多少有些可疑,似乎是煙花們本來就「髒了」。請你替我去死,我封你「人性閃光」。作者這樣的「人性」設定,起點太居高臨下,恰是沒人性。
小說中的幾位神父也是奇怪的存在:越是熟悉中國的,「聖味兒」越淡。對煙花,對傷兵,對教堂雜役,神父們言行間絲毫不掩飾鄙夷的神色。作者可能是希望人物的性格層次花一些,但這個意圖沒有實現,反而削弱了宗教應有的感召力。如果不是有意為之,當是筆力不濟的表現。
煙花女子中有一位玉墨,不知有沒有讀者注意到她名字的含義。「墨」就是黑,「玉墨」就是「黑玉」,也就是「黛玉」,這一層和上《紅樓夢》;「黑玉」英文是black jade,也有「煙花女子」的意思,這一層又和上嚴阿姨「旅美作家」的頭銜。類似例子在文中有許多處。寫作時過於醉心營造這樣的討巧細節而忽略設定合適的敘事節奏和磨鍊獨特的語言風格,這是嚴歌苓小說共同的主要缺陷。
不過話也說回來,無論立意如何、手段高低,嚴老師身在異域仍心懷故土,活在當下而不忘國恥,這樣的寫作實踐本身就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堅持,我的批評止於文字層面。希望這種精神能夠推而廣之,不復有《金陵十三釵》中「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人是男兒」的悽慘。

PS: 忽然想起,南京浩劫時,守住國際安全區大門的,恰是今天關不住冰箱門的西門子公司。不知義人拉貝先生在天有靈,當做何感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