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涯羈旅

2011-12-21 20:17:14

【盛開在南京屠場的,西方人道主義之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被迫和朋友共看《十三釵》。自從《黃金甲》、《三槍》之後,對謀氏再無興味,可嘆片場檔期寥寥,刪繁就簡,就賣了此片的票。
    
     不像預想的那樣。我一口氣憋在心裡。整場未曾落淚,而整場都在喘息。直到散場後,聽著眾人對女主角和強暴戲的嘖嘖,我才緩過勁來。和朋友爭吵起來。心悸換成了精神衰弱後的疲憊。
     沒有生硬,好萊塢的戰爭鋪陳推波助瀾。不見穿鑿,六個億的場面搭建生面別開。
     我的心在日軍將刺刀扎向女學生躲藏的麻袋那一瞬,就已撕裂。之後的影影綽綽的屠戮和施暴,我一度感謝導演的慈悲。
    
     我不得不說,這部片子是張藝謀迫近暮年,攜手奧斯卡劇本評委、美籍作家的嚴歌苓和賺盡中國票房的編劇劉恆,共同操刀的一部電影——作為對奧斯卡最後的諂媚,也作為自己票房的證明。
     深受西方文學濡染的嚴歌苓,將原著寫成了一部現代版的《圖蘭朵》,即使場景再還原,還是根植於西方角度的戰爭臆想。將天主教堂搬上南京的殘骸,在地上畫上大幅紅十字,貝爾展開巨幅的十字旗,在哥德彩繪玻璃映射的光芒下,佑護教會教育下的學生們。妓女的頭領亦是教會教育下的中國的「羊脂球」。難道妓女們撕下窗簾改校服的時候,沒能看到《亂世佳人》斯嘉麗的影子?難道貝爾穿上貼身而一塵不染的神父衣服時,沒有看到《駭客任務》基努里維斯的畫像?倪妮保密數年的培訓,更出色的是英語口語還是琵琶彈奏?西方人道主義的信念從死去的神父身上,傳到他的義子,再傳到貝爾心中。當教堂變成監獄,貝爾的行動就成為了南京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可超越這些——閉眼忘掉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整個電影無疑是美的。
     是美輪,美奐的。
     中國戰士死亡的爆炸,整個畫面飛揚的是絲綢和錦緞。日軍初進教堂,施暴就在彩繪玻璃的光斑下進行。整個南京瀰漫硝煙,日軍將領在聽學生們高亢的詩唱。妓女們獻身的前夜,十二釵在地窖里彈奏「秦淮景」婉轉端莊。
     廢墟和十字架、坦克和教堂、嗚咽和詩唱,妓女和女學生,鮮血和聖光,繁華與死亡。
     張藝謀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以柔畫剛,大音希聲,背面傅粉,堪奪造化。
    
    人性在細節處熠熠閃光。
     妓女對貓和戰爭遺孤的疼愛;女學生為救同伴不吭一聲被刺的犧牲;女孩們為保護妓女們不被日軍察覺不惜被困在樓上。更有一捆血淚殷殷的琵琶弦,一擊讓父愛被永恆誤解的冰冷槍響。
    
     張藝謀是深沉而殘忍的。
     但他不僅寫冷色調,寫死亡、戰爭、山河盡殤,也畫暖色調,畫曖昧,情慾,人物的碰撞。
     一個失去女兒的入殮師,貪婪、重利、刻薄和好色。轉眼就是救贖苦難教父,充斥人道主義、真愛、和勇氣。他真實又荒謬,戲劇又合理。
     一群墮入風塵的煙花女子,最初的戲謔、輕薄、哄鬧和骯髒。轉眼就是孤兒的姐姐、女學生們勇敢的替死者。她們自棄又清高,庸俗卻雋永。
     觀影之後,無數的廢墟和鮮血之外,更多人記住的,是一首琵琶曲下,彩繪玻璃窗外那幾個走秀般的婀娜。
     電影人物多而不臃,恰如其分,每個細節的推進都流水行雲。能教電影凝重亦多彩、宏大又精緻,悲壯中透著嬉鬧,人道主義里傳達中國式的取義精神。
     如此叫好叫座,除張藝謀外,再無二人。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超越電影的聲與色,讓我們警心的是戰爭無論以任何面目所顯示的恐怖和殘忍。回想南京歷代建都,無一不血刃收場。從「王睿樓船下益州」,到陳友諒血戰朱元璋;從太平天國的困獸猶鬥,到南京屠殺的血色遺霾。南京給我們留下太多的嘆息。
     我們寧可只在電影中看到人性在催逼之中綻放的,鮮血的花朵。
    
     何況這電影,只是一朵,盛開在屠場的,西方人道主義之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