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napotery

2011-12-21 20:28:44

《十三釵》之後


      影片還是張式電影,大場景、大手筆、大背景,絢爛到極致的色澤和光暈、陣容髮聵的各類聲響,踏在秦淮河土地上的風情萬種的女人們、透過鏡頭看到的背負著沉痛和深沉的軍人們、本該過著無憂少年時光的孩子們。一句話來說,這是一部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的以南京大屠殺也就是1937年的南京為背景之下,以竭盡所能闡釋小人物的命運為主線的電影。而故事的展開是通過角色——書娟的回憶、口述來完成的。這也承襲了張式電影的一貫風格,從《紅高粱》「我的爺爺小時候」、《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爺爺奶奶的故事」,到近年《山楂樹之戀》以第三者的角度旁白。都是以第三者的眼光或者角度來陳述、回憶縱貫一線的故事,從而鋪陳開來。從此可以看出,張式電影擅長陳述在一個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而且往往這個大背景是所有人都熟識或者可以想像得出來的。這就很好的能夠引導觀眾進入一個影片希望觀眾去釋放和流露感情的軌道(因為大家對大背景都有共識了),那麼影片中的高潮或者若干高潮迭起的部份,就能起到共振的效果讓觀眾情難自禁,往往以定格在電影最後一幕為最大淚點(如果要煽情的話)。這一手法似乎屢試不爽,不得不說,張藝謀是個會講故事的人,很多人評論他在電影的劇本編劇方面是短板,而我這個會講故事的意思是能夠相對自然、合理地將觀眾逐步引入劇情或者電影的感情當中。
 
      回到劇情上來,這部電影定義為劇情片,不過因為我在此之前已經看過原著,所以大致了解故事發展脈絡。而電影子乎忠實於原著,而且較為成功地將文學作品轉換為視覺上的電影,這種表現形式。而至少我個人在觀影的時候,沒有對電影情節厭煩,感到情節之間脫節的嚴重問題,當然不少評論在吐槽情節節點的小紕漏。比如李教官這個人物的出現,John這個冒牌神父和玉墨之間的感情戲碼,都似乎有偏題之嫌疑。總之,整個線索似乎在引導觀眾的感情,卻沒有一個讓觀眾感情釋放的高潮。如果,李教官身亡的那一段算是高潮的話,必然是偏離主題的了。雖然經過兩大作家不斷打磨,還是有些不盡如人意。不過,缺陷總是會有的。就不要過於較真劇情細節上的問題了,但是差不多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劇情流轉是較為順利的。附加一句,對於國人抵制日本的那種情緒,在電影裡面顯得得比較抑制和克制,點到為止,留給觀眾自我思考和審視的空間,沒有像陸川導演的神作《南京!南京!》那樣光怪陸離,視覺上不斷地給觀眾衝擊,到最後什麼也不能留下(當然這也許是它的缺點,沒有一個釋放點,前文有提到)。
 
      依照個人口味,非常喜歡倪妮扮演的女主玉墨(從看到官方海報的那一刻起),演員本身清麗內斂,不乏年輕姑娘的靈動聰慧,表演出來的玉墨的風情萬種、高挑美艷。而對於張藝謀一貫的挑選女演員的口味,以及最後敲定的女演員,幾乎都和我的口味極度吻合(純屬個人偏愛,不代表普遍審美)。而其餘各釵雖然不是每一位都是主流審美的美女,但是戲中的裝扮給人帶來各有千種風情讓人評說的感覺。這就牽涉到演員的挑選和培訓,以及服裝的設計等等幕後工作。一部電影的誕生,特別是類似於這樣的大片,背後各大部門協調合作不是一個小工作,而所有部門的工作最終都要匯總到導演的手中過目是否能順利過關。除了製片人老闆之外,導演就是一個一手掌控影視帝國以及電影生命的人。而張藝謀最初從看到嚴歌苓的小說,被其打動,開始了想把其小說轉變成電影的念頭。這個想→最終成為電影這個過程,總共花了四年,期間各路奔波,各種焦頭爛額,複雜、困難程度,各種壓力,各種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和承受,僅從這點上來說張導還是非常欣賞和佩服的(真心推薦《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這部紀錄片,講述《十三釵》是如何誕生的)。
 
      《十三釵》電影製作和宣傳運作的背後的系統,其實頗具玩味。首先,《十三釵》是一部目前為止中國電影投資中耗資最大的,投資六個億(官方數據),所以電影的每個細節應該是精緻之極的。其次,像電影宣傳中所說的,這是一次國際化的合作。從演員到製作團隊,比如澳洲的爆破團隊、日本的美術指導、後期處理等等,都是各國菁英攜手完成。再者,演員幾乎全部啟用新人,特別是女主角和演員們的挑選和培訓過程,也是自成系統。有評論說二張的合作越來越複製好萊塢模式了;劇情、演員的選擇都西式化,如果沒了南京話,沒了秦淮景,這個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某些程度上來說,似乎是這樣的,但是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我想說,正如二張陳述的這是一次國際性的合作,一個電影的製作被拆分成各個部份,每部份都由全球最專業的團隊負責。那麼這時候導演需要做的就是部門定稿之後,審稿,協商,修改,拍板。對於使用不同語言工作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團隊,這個溝通協調工作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為此耗費精力必不可少。既然把國際化作為目標,自然文化的輸出和讓西方人(更多的是美國人)接受成為不可避開的一個命題,所以在價值觀取向,西方人對於中國文化元素的想像將成為整部影片的目標(影片中南京話和英文的結合就是範例)。西方審美和東方審美可能會不一樣,有時候又有重疊的部份,這些都是值得推敲而微妙的問題,而且這也就是導演張藝謀需要考慮,並且最考驗功力的時刻了。對於這個電影製作過程,也許模式的好處在於可能不是上等佳作,但至少保證它不是爛片(比如好萊塢模式)。
 
      大片之所以稱之為大片,除了炫目的一線明星和高聲譽的導演之外,我覺得另一點電影的投資相當重要。這個動輒幾個億的投資不是所有的導演都能做到,甚至幾乎沒能有幾個導演能做到。二張的「投資——製造」電影的模式,可能在中國再無第二例。張藝謀負責電影製作的全部,而張偉平則負責投資和市場推廣。他們是在97年第一次合作(《有話好好說》),在此之前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朋友,這種朋友、合作夥伴、兄弟的關係一直到現在。所以,當別的導演在各處拉贊助的時候,張藝謀的片子從來不愁資金(馮小剛就曾經非常羨慕這樣的二張組合)。而這種組合的高潮就是02年的《英雄》,雖然各路人馬不斷評論這片子有多麼差,多麼喪失導演才華。但不說別的,分敘的主題感和武打設計部份不錯,值得一提的是畫面、音效、色彩等,可以說是臻於極致。而且,《英雄》這部電影算得上是中國電影的里程碑了,並且在歐美的影響力之廣泛,在國外常常被拿來當作家庭影院的試機片,也是首次打開北美票房, 這個背後關於電影產業的意義更大於評說電影本身。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電影自上而下推行「院線制」,「張偉平是從業外新進入電影業的營銷高手,他把這種氣質帶到了電影營銷上,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大片真正的商業化運作。這是一次將商業運作方式與電影結合的大膽嘗試,開啟了中國商業電影的新時代」(《中國電影報》2011.1.30,杜思夢)。2002年之後,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在中國開始進行著商業運作,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的觀眾有了「大片」的概念。之後,《十面埋伏》、《2046》、《天下無賊》、《功夫》等等「大片「相繼出世(2004)。張式電影經歷了眾多波折,對於張藝謀之後的片子評說眾多(《滿城盡帶黃金甲》、《千里走單騎》、《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等等),這些我就不多做評說了。總之,二張的電影是在這個電影商業的二張模式之下運作的,同時主動引導,被動迎合這中國電影的變遷。
 
     《十三釵》的前期宣傳按照張偉平的說法叫做以靜制動,對於女主角等等一些列主創採取嚴格保密的態度。當然,這也的確釣起了大家十足的胃口。在16號公映之前也爆出了女主角寫的《我和貝爾床戲》(題目大致如此)的部落格,以及劇照、各個版本的宣傳片、首映禮等活動的啟動也吊足了胃口(至少吊足了我的胃口)。當時劇照一出來的時候,我還是被女主和周圍場景的渲染著實驚艷了一把。其次,因為女主部落格的曝光,所謂的「激情戲碼」作為宣傳手段也吸引觀眾眼球,而宣傳片當中的香艷場景奪人眼目,戰爭場景想引起大家的情緒。不過,這一切一切都是宣傳手段,宣傳片的香艷場景可能給大家會造成一個誤導,所以,我覺得觀賞影片的時候應該摒除這些因為商業目的而採用的各種手段。
 
      最後,八卦一下同檔期上映的《龍門飛甲》。由徐克導演的《龍門飛甲》同期上映,去電影院的時候看見兩大海報面對面擺放著,很有爭相PK的感覺,當時心理就在琢磨這背後不會有什麼貓膩吧。何況《十三釵》本16號上映,不知何原因提前到15號18:00正式上映。《十三釵》上映之前就就鬧出「八大院線聯合抵制十三釵上映」的事件。這背後充斥著各種商業鬥爭,最為白熱化的就是新畫面的老總張偉平和保利博納(中國幾個屈指可數的影業大亨)的老總於冬之間的博弈。張偉平毫無疑問鼎力支持《十三釵》,因為之前張--於的過節,以及商業利益問題,於冬站在了《龍門飛甲》的一方。加上之前激烈的「八大院線」事件,長期積怨也罷,瞬間點燃的戰火或者商業博弈的策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於是就造成了《十三釵》提前上映,漸成與《龍門飛甲》隔江觀火的燎原之勢。不過,博弈的結果很明顯。新畫面財大氣粗,人脈活絡,作品明顯比對方高N個檔次,在國內市場上說,結果明了得很。
 
     總之,一個電影作品的誕生,背後支撐其運作的系統是相當複雜的,除去電影本身的創作,電影產業的制度化、商業化仍是中國電影行業值得努力的方向,因為照目前來說還是很不完善的。而「二張」組合的模式的確也是中國電影業這麼多年來不可複製,可遇而不可求的模式,在一片不完整的電影制度之下。而對於他們提出走向世界的口號我也是接受的,單方面批判複製「好萊塢模式「無任何意義。對於不知前方道路如何的嘗試,敢於走出去,勇於嘗試是很值得肯定的精神。張藝謀是藝術家,也是個追夢人,他知道用怎樣的方式最便捷有效果的在中國將自己的藝術創作表達出來。至於張偉平,首先是張藝謀非常要好的朋友,其次默契的合作者,最終他是個商人,他不懂藝術。
 
    而我最終的願景是看到按同學的話說,有誠意的作品。不是所有片子都能有這樣好的條件,成為大片的條件。但是,我喜歡所有的影片忠誠於藝術,而不是浮華誇張的幻影。
 
Ps:大愛女主喲,嘖嘖,高挑美人俺滴最愛~~以及華麗麗滴背景、音樂、服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