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12-21 23:01:23

我沈重的,是身為民國子民的一絲嘆息


我不是什麼專業的影評人,在這之前,張藝謀對我來說就是個名聲響亮的大導演,但他導的片子,我也只看過「英雄」,但看完「金陵」以後,我很確定我會去把他以前拍過的片子找出來看,因為我想知道,這部片是不是他的顛峰之作。

這是在民國26年發生的故事,但與其它族繁不及備載的抗戰史詩相比,這部片敘述的只是南京城裡的一角,講述的是對於整個悲慘時代與戰情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小小一隅,但也因為如此,每個橋段的舖設才能細膩到讓我不自覺的深入陷阱,被劇情的轉折、呼嘯的槍聲、悽厲的尖叫所震懾,最讓我欣賞的,是這部電影的分鏡編排與慢鏡的表現,應該說,拋開劇情與演技,我真正受感動的,是攝影,電影中運用大量的慢鏡,從國軍無畏生死的衝鋒、碎裂的玻璃窗、破碎的鏡子到十三釵搖曳著步入教堂的身影等等,每一秒鐘都可以感受到是導演琢磨許久精挑細選的成品,不矯情、不拖踏,這種讓人揪心的美感我很喜歡,在凸顯戰爭的殘酷上,很多戰爭片都有大紅的鏡頭,但金陵大紅的鏡頭卻不讓我覺得血腥,而是恰到好處的刺痛,大量運用教堂的彩繪玻璃窗來對比教堂內與教堂外不同的兩個世界,內是亂世之中帶有希望的依靠,外是殘酷冷血與絕望現實,許多望向窗外的鏡頭讓我好像身歷其境一樣,站在教堂的走廊上、聽著隆隆的槍聲、12月的寒風刺痛皮膚,內心問著聖母瑪利亞為什麼我的家變成這樣?

再來我想談談歷史、人性、民族、戰爭,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資訊越來越透明化的現在,在表現抗日戰爭的電影上,國軍已經不再是所謂消極抗戰、積極勦共的軟弱軍隊,佟大為飾演的正是在正面戰場上不畏生死的國軍戰士一小例代表,頭盔上青天白日的國徽,對於我這個台灣人來說,它異常的醒目,帶著那一絲親切感,但又因時空背景不在台灣與長久的隔閡帶著一些異樣的陌生,但我知道,這是大陸慢慢對歷史事實的一種尊重,我深感欣慰。
在人性的刻劃方面,這部片走的依然是主旋律的抗日題材,醜陋、邪惡的日本侵略者,弱小但堅毅不拔的中國人,唯一讓人亮眼的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士,這次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青樓女子,然而克里斯丁在詮釋在華美國人上對於心境的轉換還是稍嫌生硬,從一個貪財輕浮的外國人到穿上神父服裝後進而激發他人性光輝一面的過程略嫌牽強,但秦淮河女子與學生之間的交互磨和搭配道地的南京話是自然生動與扣人心弦的,導演花了很多鏡頭在刻劃那時代青樓女子的舉手投足、目光流盼與他們在面對國家存亡時的心境轉換,對於那時代的女子來說,投身青樓就已經註定拋世棄俗了,相對於生命,他們更看重的可能是一對耳環、一捆琵琶弦、一隻小貓或是一群未受污染且對於即將亡國的國家更有貢獻的女學生,而導演把這些人性的光輝透過教堂的背景互相輝映互相襯托的很好。
在民族部份,這部電影很顯然是拍給中國人看的,我很懷疑外國人對這部片會不會有很深的感觸,甚至是被去中國化影響深遠的台灣年輕人,我想都不會有任何激起民族氣憤的感覺出來,因為政治因素與時空隔閡,台灣人對於這段歷史已經沒有歸屬感,然而看一下演員名單與製作人員,幾乎有三分之一是日本人,他們可以親自來演繹敘述自己民族極端醜惡一面的,而且演的那麼好,說實在我佩服當今的日本人,他們的民族性已經比中國人更成熟與理性,缺少了理性,這部片我害怕的,是中國人看了可能激起更廣大的仇日情緒,培養出更多愛國賊與所謂憤青,而我嘆息的,是身為中華民國國民的台灣人,現今還有多少人會對這個憲法法理上定義的首都內發生的悲慘故事有歷史接軌與民族氣節上的認同感?
最後,戰爭是殘酷的,就我這個理想主義者來說,沒有戰爭,就沒有亡國?商女何須知亡國恨?張藝謀不是史蒂芬史匹柏,抗日電影也沒有宣揚反戰情結的習慣,中國導演們仍然熱衷於主旋律的抗日題材,觀眾們的胃口也迎合這樣的主旋律,過多激昂的仇恨讓吃著片尾慰問品中的森永牛奶糖、明治巧克力、圓鐵盒水果糖長大的台灣人看來,實在有些疲乏與困頓,我們期待的,是更加突破的國產戰爭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