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242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日狂想

2011-12-22 03:39:11

張藝謀離奧斯卡還有多遠?


據說,大師電影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懂克制,比如麥可•哈內克的《白絲帶》,力圖讓情緒潛伏在表象之下,浸潤於鏡頭之間。於是,一直走在大師路上的張藝謀也將《金陵十三釵》打造成了一部很有克制的電影,不濫情,不矯情,所有的節點看似恰到好處。他幾乎成功了,實現了一個工匠導演的最大努力,6億人民幣的投資絕非吹噓,從攝影到美工,從表演到編導,影片運作的方方面面都在向好萊塢A級巨製靠攏,看起來活脫像是史匹柏們的作品。影片在上映當日就傳來金球獎入圍的喜訊,坊間口碑一路攀升,我們不禁要問,張藝謀離奧斯卡還有多遠?

近些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致透露了這樣的訊息:以微小的事件出發,在人與人的矛盾衝突間展現一幅社會全景圖。今年《更好的世界》如是,去年《謎一樣的雙眼》如是,前年的《入殮師》亦如是。回望歷史,1993年的《霸王別姬》應該是我們最接近這一標準的時刻,表面平靜優雅背後隱忍悲嘆的又何止是劇中的程蝶衣們,這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真實寫照。然而電影最終與最佳外語片失之交臂,這是中國的遺憾,但更多是奧斯卡的遺憾。

反觀十三釵,無論主創們如何表現對於獎項的漠不關心,影片對榮譽的渴求都是顯而易見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三次沖奧未果,張藝謀的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直至《金陵十三釵》的誕生。姜文說,要站著掙錢;老謀子說,票房我要,獎我也收了。真有這麼容易嗎?

《金陵十三釵》是一部由拯救串聯起的電影,國軍部隊拯救了少女,少女保護了妓女,妓女又為少女受難,最終少女被一位典型的美式英雄所救。而一旦分析其核心,問題就出現了——我們很難看清國民性的部份。所有曾經被戰火屠戮的國家都可以拍攝近似的影片,恐怕正如它的英語名所指,這是一個戰火中的女性犧牲故事,套在中國近代史災難性的一頁上。你甚至可以想像到美版的《金陵十三釵》,卻絕想像不到美版《霸王別姬》或者《大紅燈籠高高掛》,因為後二者直指我們的社會文化根基。

同樣,奧斯卡影帝的加盟既是創舉也是牽制。張藝謀一直在為內地影市建立各種標準,先有《英雄》的大片模式,後有《十三釵》的中外對接。奧斯卡影帝固然可以為影片在歐美市場的發行鋪路搭橋,但作為一部華語沖奧片的男主角,其地位卻略顯尷尬,美國流浪漢的精神昇華,從一心向錢看的利益至上轉化為一個充滿宗教光環的人道主義者,這正是傳統好萊塢影片的拿手好戲,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張藝謀此舉若能成功,則大師威名不遠矣。

說來道去,影片沖奧最大的絆腳石還是故事本身,所謂有佳句無佳章,你可能會為佟大為捨身赴死時的奼紫嫣紅感慨萬千、為兩妓女的追逐長鏡緊張不已,為少女們跳樓前的危樓遠景心有餘悸,不過且慢,這難道不正是張藝謀趙小丁們最為擅長的嗎?再來看故事,為了取琴弦和耳環離奇出逃,為了找貓捨身赴險,這些矛盾衝突的解決都算漂亮,但配置的因由未免太過兒戲。除了這種明顯低智的劇情,剩下的部份也被各種同類影片似曾相識的片段佔據,只是製作了更加精良的外衣。

或許應該關注一下對手: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有力爭奪者,已經拿下諸多前哨獎項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台譯為略顯庸俗卻噱頭十足的《分居風暴》,是一部有關吵架的電影,影片幾乎從頭吵到尾,卻一點不會覺得聒噪,成功的抓住了觀眾,吵出了社會百態,也吵出了民族信仰,是一部反映伊朗人民社會生活形態不可多得的佳作。這顯然與奧外的甄選標準不謀而合:那些獨特的,可以於細枝末節間俯瞰歷史對於一個國家刻痕的電影。

無論如何,我們仍然應當不吝祝福張藝謀和他的十三釵斬獲國際大獎,只是這無關影片本身,而是讓世界更深入的了解中國那一段歷史,誰都不能忘卻的歷史。【北京青年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