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言巷陌
2011-12-22 06:42:34
秦淮緩緩流, 盤古到如今
看原著的那幾天正好一個人住。文字中處處充滿的是隱忍、冷靜、「恨」的力量,更是一種站在女性視角對戰爭的敘事。似乎只是在講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什麼都不想解釋。但是,都告訴你了,就像緩緩的秦淮水。這無疑不是嚴歌苓最好的作品,只是她一貫的風格。
哥哥說一起去看電影,才知金陵十三釵上映了。又拖到週日才去影院看,票價比其他影片的貴。期望值卻不高,在去年寫《山楂樹之戀》的影評時候我基本就下定論了,第五代的大導演們沒幾個再去「以強烈的探求渴望和主體意識去觀照且獨特表現紛繁複雜的歷史和現實」了。
但影片結束之後,真心覺得這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1937年】
那一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書上說「幾十萬潰敗大軍正渡江撤離,一座座鋼炮被沉入江水,逃難的人群車泥沙俱下地堵塞了幾座城門。」「正是那個時刻,人們抱著木盆、八仙桌、樟木箱跳進隆冬的江水,以生命在破城而來的日本軍隊和滔滔長江之間賭上一局。」
影片不動聲色的展示,並不詮釋。在拔高,卻未脫離真實。沒有跳河的場面,卻增加了正面作戰的國軍以肉身搏坦克的悲壯,那不止是死亡,導演還刻意將每名隊員最後倒下的動作放緩、藝術化,以舞蹈家的步姿迎向死亡,像是撲向光明,又像是回歸。
緊緊看著戰爭的畫面,心裡的難過、悲愴都湧上來了。什麼是螳臂當車什麼是血肉之軀什麼是無能為力什麼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南京城,六朝古都,終難免浩劫。
是世界末日吧。
屍橫遍野。
哪裡是鍾靈毓秀金陵邑,分明是地獄。
1937年。
「真有上帝,上帝怎會這樣無能?他一定是為他的上帝找了許多藉口,其中之一是:上帝把一幅地獄畫卷展現給人們,一定有一個重大的啟示。而他完全解答不了這啟示。」
【12月】
大雪吧,影片中拍的是素冷,書上卻說是天氣是個好天,南京城的末日居然是個好天。
書裡的神父在影片中一開頭就已經死了,來了個鬍子拉碴來埋葬的入殮師。
從這裡開始電影裡的故事和書裡的已經不是一個故事了,而確確實實又是一個故事。
那光、那影、那素色、那旗袍。教堂的彩色玻璃。偷窺。血。
黃碧雲說「以血救贖 以酒潔淨 以水潔淨 各人流各人的血,各人尋得各人的救贖。」
看影片的過程中,不停的閃回一些傑出的影片的片段。
他們的光、影、視角。是一樣的。置身其中,毫不突兀。
真的,這是一部用心拍的片子。
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所擁有的從容和入戲,風塵女子的姿態和風情,入殮師的平凡與偉大。層層疊疊,一層挨著另一層,似乎高潮一直在接近一直又未到來。在重重遭際碰觸到新的柔軟與悲愴的傷痕,似乎那不止是電影,不止是歷史,是活生生的擺在眼前的現實。
整場電影裡只有一處落淚,但電影所帶出的情緒卻在散場後縈繞了很多天。
【13日到25日】
是最為慘烈的那幾天。
大屠殺。
裡面有人性,壞的、好的、無恥的。有慾望,活下去、死掉、佔有、瘋狂。群體性的瘋狂和群體性的災難。
也有沒能突破黑暗的掙紮著的光輝。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佔領南京的日本軍隊聽見火光和血光聲中升起的聖經詩篇,歌聲清洌透明,一個個音符圓潤地滴進地獄般都市,猶如天堂的淚珠、正在縱火、揮舞屠刀、行施姦淫的侵略者散失的人性突然在此刻收攏一霎。」
諸神都閉上了昏昏欲睡的眼睛。惡魔好像也暫時沉寂。
有一種被洗禮的感覺。配樂真的是好。
可清冽的歌聲也只是微弱的燈火罷了,戰爭永遠是暴虐、冷酷、弱肉強食。
女聲清唱外加慢鏡頭,那是秦淮河畔的一部份吧。所佩服的是講述者的鎮靜。「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秦淮景確是為那些女子們證言的。
聖經的歌拯救不了眾生。卻是歌舞昇平的窯姐一命換一命救了學生。
「我有一段情呀, 唱給諸公聽
諸公各位 靜呀靜靜心呀
讓我來 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 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繡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裡 堂闊宇深呀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倒也是一曲絕唱了。
願世界和平。
南京大屠殺74週年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