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skimi

2011-12-22 17:29:09

《金陵十三釵》還差觀眾一個「高潮」


三日半,票房已達1.52億,《金陵十三釵》成功逆轉《龍門飛甲》成為目前最火的一部片子。各方面好評如潮加上「沖奧」的噱頭讓《金》在電影院裡一票難求。昨晚有幸在聖誕節之前觀看了這部「神作」,發表一點淺見。
對於砸上6億創下中國電影投資記錄的《金》來說,無論演員陣容、戰爭場面、逼真特效等都表現的無與倫比,很對得起「大片」的范兒。值得一提的是,嚴歌苓的原創劇本是整個片子的靈魂所在,而張藝謀這一次也很好的把這個故事「說」好了。對於網友對《金陵十三釵》的成功=一個好劇本+一個好導演的說法,筆者表示贊同。
但是這部電影就完美了嗎?筆者認為不盡然,雖不才卻對雞蛋里挑刺的事兒很有癮。整部片子長達145分鐘,到結尾出演員表的時候,我還楞了一下,怎麼就結束了。可以說整部電影無尿點,也可以說我還在等一個高潮。當然不是說《金》平平淡淡一壺白開水,《金》的「亢奮點」還是貫穿始末的,無論是李教導單挑整隊日本兵時的有勇有謀,還是「十三釵」決定捨生取義替學生們參加演出,都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的。個人覺得最讓人震撼的還是「神父」的那一聲貫穿雲霄的「stop」。但除了這些零零碎碎的高潮以外,竟然就隨著「書娟」的畫外音結束了。這樣的一種開放式的結尾一方面能豐富觀眾的現象,同時也讓故事情節更符合邏輯。但也使得整部電影明顯有點「頭重腳輕」,從「十三釵」決定捨生取義之後就無亮點了。個人覺得「神父」鬼斧神工的化妝或者那段「床戲」都不能算是「亢奮點」。從這方面說,《金陵十三釵》還缺一個可以引申到「更高」的高潮點。
整個故事其實很「簡單」,一群落難的學生無意中被一小隊中國軍人救起,並和一群秦淮河女人陰差陽錯的躲進了同一個教堂。而一個搞殯葬的美國中年混混去教堂淘金,也陰差陽錯的成為了「神父」。為了保護這群學生妹,社會最底層的妓女和混混實現了完美的「蛻變」,散發出了人性的光輝,成功的拯救了學生們逃出南京城的故事。而影片想通過小人物的人性「蛻變」來表現出這種戲劇反差,顯得有些用力過度。從「秦淮河女人」出場的「歡呼雀躍」的喜悅之情與之前慘烈的巷戰成為強烈的反差,甚至讓人覺得這十四個女人是不是瘋了,在戰爭年代還能如此的淡定從容。此外,刻意表現約翰之前的輕浮和貪財到最後義無反顧決定留下來拯救學生,也顯得人物「性格」轉變過猛。「壞人變好人」的套路在好萊塢司空見慣,也比較受觀眾青睞。但刻意突出這種反差只會讓影片顯得有點矯揉造作,不太真實。
電影《金》本意為以小博大,以一群很普通的南京當地人為切入口,深入淺出的表達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反戰的思考和對活著的渴望。但看完整部片子,戰爭的殘酷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反戰及求生的深層訴求卻很隱晦。看似「神父」開著卡車通過關卡,背著南京城越開越遠,像是一種勝利,一種對學生「拯救」的勝利。其實非也,戰爭還在繼續,日本兵的殘暴也在繼續,這場反侵略的抗戰也沒有從任何地方預示著中國可以取得勝利。從臨上車又反悔的「小蚊子」和躲在車廂底「書娟」惶恐的眼神,都證明希望並沒有隨著「逃跑」而冉冉升起,反而加劇了學生們對活著的「恐懼」。美國人約翰救出學生們,本是出於一份責任和擔當,表現出來更多的卻是憐憫在戰爭中備受摧殘的年輕的生命。而反觀學生們,並沒有在生命攸關之時,爆發出強烈的求生慾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這樣的「被活著」讓人有種寒心的絕望。
總而言之,《金陵十三釵》還是值得讚賞的,中國電影開始探求對人性的思考就是可喜的一件事。雖有瑕疵,仍不失為一佳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