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攢刺

2011-12-22 18:58:39

哀其不幸


       關於經典,我們總能找到多重的切入點去解讀:從《影武者》中,我們可以去體味「我」與「他」的思辨,也能感慨體制對人性的侵蝕;從《七武士》中,我們會悲嘆英雄的時代是終結於一顆小小的子彈,也會為這七位捨身忘死的英雄高唱頌歌;從《火線追緝令》中,我們會糾結於到底是宗教還是法律才能代表這世間的正義,也會思考,用暴力去消除罪惡,這本身是否就是對上帝的褻瀆?所以,從《金陵十三釵》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國軍將士用血肉對抗坦克的悲壯,能跟著影片的節奏去感受人性的光輝對一名普通斂葬師的影響,能因為年輕的陳喬治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而毅然走上未知的死亡之路而痛哭流涕。不過,似乎這些都不是導演要說的重點,張藝謀其實是要講一個故事,講一個關於妓女的故事。
    南京,六朝古都,聽起來風光無限,但歷史上建都於此的六朝,個個都是短命王朝,所以才有了劉禹錫「金陵王氣黯然收」的感懷。也許正是這黯然潰散的帝王之氣,讓這座江南名城的空氣中增添了一份陰霾和乖戾,所以才有了秦淮河上的鶯歌燕舞和紙醉金迷。
    影片的開始,繚繞的霧氣,破敗的殘垣,似乎也印證了這座城市的悲愴。但十四位濃妝艷抹的「秦淮女」,卻是那麼的風姿卓越;華貴優雅的旗袍,和當時的環境是那麼的格格不入,讓人不由得怒火中燒:國家都要亡了,你們還只記得擦脂抹粉,梳妝打扮。而教堂中的女學生對這群人的鄙視似乎也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心聲:卑賤的娼妓!
    那麼,是誰在養活這群卑賤的娼妓?是妓院的老鴇?還是王公貴族、市井無賴?
    冒死回到翠禧樓,僅僅因為豆蔻想在浦生走的時候給他彈一曲「秦淮景」,僅僅是香蘭想找齊一副耳墜,但最終兩人都沒能逃脫悲慘的命運;小蚊子會為了一隻貓而將自己暴露在日本人面前,於是又增加了一個送死的名額。這些平時美艷動人的女子,願意為了一捆琴弦、一副耳墜和一隻小貓賭上性命,因為這是她們唯一的寄託。人人都怒其不爭,又有誰會哀其不幸?
    玉墨會說英語,因為她在教會學校念過書,但是在十三歲那年被繼父賣給了妓院;紅菱在臨走前,將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錢給了女學生:「小妹妹,這是姐姐的贖身錢,過了今天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用,都給你了吧。」;豆蔻摟著懷裡的浦生喃喃說道:「以後我就跟你回老家,讓你娶了我,你種田養活我,我天天彈琵琶給你聽。」;怡春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自言自語地說「我媽媽看見我這個樣子一定很開心,我們家就缺個讀書人。」又有誰願意出賣肉體,幹這些個陰暗的勾當?又有誰不憧憬自由明媚的陽光?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只是玉墨給自己找的藉口,什麼民族大義,什麼國家危亡,這些對她們來說就像自己的身體一樣不值一提。她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她們這個年紀,我們已經接了不知道多少個客人。」當看到女學生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貞潔不惜跳樓自盡的時候,她們義無反顧的代替女學生去死,也許是不願意看到悲劇再一次重演,也許她們保護的是曾經的自己。
    當她們最後用柔軟細膩的腔調唱起翠禧樓的招牌曲子「秦淮景」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女學生眼中的留戀和敬仰,想想剛開始女學生都不願意和她們共用廁所,可知這留戀和敬仰是如何的珍貴,即便要用生命作為代價她們也在所不惜。
    諷刺的是,從一開始,最理解玉墨的卻是美國人克里斯蒂安·貝爾。
    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豆蔻和香蘭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而躲進了一個小院子,這時豆蔻發現琴弦掉了,起身就要回去找自己的琴弦,而身邊的香蘭輕輕地抓住了豆蔻的旗袍,似乎她知道這一回去凶多吉少,但最終她沒能抓回豆蔻,也沒能抓回兩人悲慘的結局。這似乎代表了所以青樓女子的命運:無依無靠的她們,拼命地想抓住命運賜予的機會,但她們的雙手是如此軟弱無力,憑她們自己,似乎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在影片的最後,在貝爾給她們燙頭髮的時候,我聽到有人說:「玉墨姐,等他燙好頭髮還要很久,我先睡一會,到我了你叫我啊。」
    這群不知死活的卑賤的娼妓,卻讓我熱淚盈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