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長亭

2011-12-22 23:52:49

十三釵,一篇該打多少分的作文


去影院前想起學生時代寫作文。

多半是命題作文,每個人帶著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去解讀、構思、落筆,一千個人眼裡便有了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還是好的,真正恐怖的情況是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長得差不多)。
作文每有一個分數,便總想著怎樣才算一篇好作文?我認為架構之類是其次的,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模仿學習獲得的「術」,真正的「道」在於文章的立意和精神,立意差了,精神就差,用再多美麗辭藻、完美結構也沒法彌補,而這個在你行動之時應該就可以看出幾分端倪:

拿分數、應考試的心占幾成?博褒讚、貪虛榮的心占幾成?通古今、明是非、抒胸臆、辨真偽、立身行道的心又佔幾成?

所以,怎樣才算一部好電影,《金陵十三釵》們應當首先問一問自己:

沖奧斯卡的心占幾成?做生意的心占幾成?還剩幾成留給誰?

南京大屠殺不好寫。拿到這個題目,每個導演都會有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看過陸川的《南京!南京!》,沒看過《拉貝日記》;知道一點張純如;還有就是課堂里歷史書上那一小段。我得說,《金陵十三釵》看得我十分壓抑,大約有一兩天沒緩過來。

相對陸川,張藝謀的這篇作文應該要更好寫一些。它的視角是戰爭中的女性,從中英文片名都可以看出,最起碼更容易引起女性觀眾的共鳴,任何一個女性如果面對這樣的電影、這樣的鏡頭而沒有強烈反應,都可以說是奇蹟。所以,最基本的,十三釵做到了——它讓更多人知道、了解、記住南京大屠殺。那麼,記住幹嘛?

我們要記住這麼血淋淋、赤裸裸、慘絕人寰的鏡頭幹嘛?

你不能怪網評罵十三釵,宣傳策劃不知道怎麼了,面對這個明知不能娛樂的話題,卻拿床戲作開路先鋒官,不是赤裸裸地侮辱民智嗎?當然,我們同樣不敢侮辱主創和宣傳團隊的智商——也許這是他們一早設計好的。在這個時代,叫罵聲同喝彩聲可以收到一樣效果。君不見,受「看過了再發表意見」之激,眾多網友打算進電影院......然而,假使我們繼續往這個話題上頭去糾結,只能說明我們都是不入流的,無論是製作這部電影的人,還是觀看這部電影的人。

我覺得還是嚴歌苓自己說得好:

「戰爭中最悲慘的犧牲總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終極戰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總是雙倍的。無論在何種文化里,處女都像徵一定程度的聖潔,而佔領者不踐踏到神聖是不能算全盤佔領的。這就是男性遊戲——戰爭致於女性的悲劇。」

「.....『Rape』則是以踐踏一國國恥,霸佔、褻瀆一國最隱秘最脆弱的私處,以徹底傷害一國人的心靈來實現最終的得逞和征服,來實施殘殺的。並且,在大悲劇發生後的七十多年中,事實仍然在被否認,被篡改,於是它是一段繼續被凌辱、被強暴的歷史......由此看來,歷史柔弱可欺,至今是可被任意辱沒強暴的俘獲品。」

張藝謀應該愧對嚴歌苓,他沒有將這些通過電影很好地表達出來。

士兵們死了,妓女們上祭臺了,女學生們逃脫了。處女的得救彷彿象徵了這個國家並沒有被全盤佔領,尚且有救。還有救嗎?不見得,最好拿妓女換處女的爭論暫時休一休。但這個基本很難,因為影片給了這麼一種導向。

我也仍然認為,貝爾這個人物沒必要,原著中的神父和法比這兩個角色就很好;士兵們也不需要被上升成戰鬥英雄,書裡的描述更符合真相;玉墨的言行有時候更像一個政工領導,她和貝爾的床戲我真的看不出美在哪裡。能把國破家亡生死懸於一線同男女交歡放在一起,並且顯得合情合理甚至是唯美而不是那麼突兀生硬乃至錯亂的,在我看過的電影中僅記得《Enemy At The Gates》一部。

《金陵十三釵》給我們帶來巨大震撼,觸動當下國人們已經被現實錘鍊得麻木的神經,我卻沒法給它打多一點分數;我會給《南京!南京!》更多分數,因為至少它在多方位地思考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因為我們想要更好的今天和明天。

對於南京大屠殺,我們要的不過是真相,任何描眉畫粉說故事都是多餘的。

最後,作為吳人後代,我很喜歡那一支《秦淮景》,詞好,曲好。它也是戰爭中開出的花兒。它不是靡靡之音,是天下蒼生在這片土地上可以不受飢餒、不受侮辱,安寧、平等、共生的願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