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直很安靜

2011-12-23 04:13:57

戰爭中的那些花——《金陵十三釵》觀影手記


今年年初的時候,市面上零零散散有了張藝謀開拍《金陵十三釵》的消息,在書店粗粗翻閱到嚴歌苓的原著,女學生、風塵女、教堂,直覺這會是一個在情緒上有很大爆發空間的題材,於是對電影的放映有了期待。

然而直到走進電影院的前一天,我才知道它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殺。不禁猶豫,那場屠戮超越了我對人性理解的極限,除了小學時被迫看過《屠城血證》以外,從來未敢直面,包括近年來的《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但我想,作為一個民族的一份子,到了對人性有自己感悟的年齡,是時候鼓起勇氣去直面刻入血脈的慘痛,那麼,就從一部直覺會好看的作品開始。

影片的底調是絕望,你看到那些已成粉畿的建築,那些嗜血成性的屠刀,猶如經歷七十三年前的切膚之痛。一座被保護者遺棄、敗像已定的城池,淪為獸行狂歡的地獄,在這樣的地獄裡,李教官和他僅剩十餘人的隊伍成了一抹悲愴的亮色。他們僅差一步之遙便可逃離南京城,但是眼看一隊幼弱的女學生即將被日軍凌辱,他們選擇了戰鬥。當暫時擊退日軍,李教官從瞄準器中目送女孩子們逃離一刻,沒有槍炮聲,沒有背景音樂,只有急促的腳步聲,奔跑的女孩子和士兵們匆匆對望一眼。大多數人的催淚橋段是稍後戰士的「人牆」戰術慷慨赴死,唯獨我卻偏記得這一眼的沉默對望。這一望中含有太多複雜的感情,女孩子們來不及言說的感激,在軍人心裡卻是苦澀的。空有一腔男兒血,忍看同胞成新鬼,那種孤獨無力感,定然錐心刺骨。

而影片遠遠不只是打算站在男人的視角來表達亡國的疼痛,故事的主線在一座教堂里延伸開來。一群十三、四歲的教會女學生,一群花枝招展的風塵女,為了求生在這裡相遇。由關注自己生死、彼此排斥,到相互照應,惺惺相惜。在極恐怖之境遇中,人性的光芒並沒有一味泯滅,反而倔強地愈燃愈亮,最終,女人們勇敢代替女孩們踏上了赴死的日軍宴會。之所以很多人評說張藝謀把這部電影拍出了好萊塢風格,應該是指好萊塢電影慣用的手法:多種不相幹的人生軌跡因為一個偶發的事件交集在一點,互相發生作用,相互催發昇華。而我相信,以嚴歌苓的中國思維,在她內心深處這兩群人從來就不是毫無關聯的,清純和滄桑原本都是女人人生道路上必經的歷程。她們如同塵世間的花朵,從鮮艷到衰敗,在風霜撲面的世界裡隨風搖曳。風情的玉墨當年也是教會學校的優等生,她和她的青樓姐妹們穿上學生裝即將赴死之時仍然關心自己樣子好不好看,脫不了嬌憨的女孩子氣;而女學生書娟她們,經歷了這場浩劫,內心再也不可能回到原來單純稚嫩的孩子氣,她們終將如同玉墨們過去經歷的一樣,承受著慘烈的命運滄桑起來,她們之間的人生路並沒有那麼決裂。

因為經歷,所以憐惜和成全。玉墨們最終舍已為人,身為女人,我忍不住在生死大義之外揣摩一下她們的小心思,或許那些女孩子的未來就是她們在顛簸流離的人世歷程中最乾淨的一個夢——可以好好活著,還有機會以純潔的心靈和身體去愛人,和被愛。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仍然甘願保持做這個夢的權利。

 客觀地說,張藝謀是很擅長詮釋女人的導演。《紅高梁》、《秋菊打官司》、《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他一直在作品中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發掘中國女性的美,他的女主角往往以倔強、冒險、抗爭打動人,對傳統的女性觀有不小的震撼,但近些年來卻缺少突破,漸漸讓人感到疲乏。小說《金陵十三釵》給出了一個新的機遇,讓他從另一個角度來拍女性給我們看,這是從野性美到人性美的轉換,是善良和悲憫之心。在《金陵十三釵》里,她們弱小到無法掌握自己的生死,但她們強大到用一顆柔軟的心照亮了殘酷世界的一隅。

有評論批評《金陵十三釵》走情色愛國主義路線,把民族創傷記憶變成床上記憶,把政治敘事變成身體敘事。以一個女性觀眾切身感受而言,唯一的一點的床戲完全是劇情需要。一個女人,她第二天就要失去身體和生命自由了,在這樣的情形下她最後一次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情慾,並不顯得突兀,電影處理得水到渠成。批評的人或許不怎麼在乎每個遇難的人的面孔和個性,更希望看無數人血肉拼成巨大傷痕的長畫卷,我建議他可以去看《南京,南京》,或者《拉貝日記》,前者據說是以一個余善尚存的日軍視角來掃視戰爭的本質,後者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來回憶人類史上極為慘烈的屠殺場面。但是我仍然感謝嚴格苓和張藝謀,讓我以一群同性的視角體會了自己民族那段難以直面的歷史,小情小欲,大情大義,個體的痛苦恐懼,人性的溫暖亮色,往事如昨,還載著遇難者的體溫。

說到張藝謀的拍攝,我一向不是他的影迷,主要是個人實在合不來那種狂野的情緒釋放。但《金陵十三釵》從細節處理上來說確實做到了情緒飽滿而又點到為止。國人都知道獸兵的殘忍,不忍一再溫習。李教官的殉職,你看到壯烈看不到悽慘;妓女豆蔻被虐殺,你能感受到獸兵的殘暴和她的美,十三釵踏上日軍的軍車,也給出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我們無須撕心裂肺地目睹她們最終的命運,但她們的大義,已經足夠我們品味。

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採用的蘇州評彈《秦淮景》,張藝謀學攝影出身,把這一幕處理得像一幅群體像油畫,在暗色的光影下,女人們穿著深色棉袍,細眉明眸,扭動腰肢,江淮軟語。是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岸猶唱後庭花」?一首《秦淮景》,分明讓人在柔美的歌聲中強烈感受到了國讎家恨,那一瞬間,我在電影營造的地獄中看到了天堂,在獸性暴行里想念艷麗秦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