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巨饃蘸醬屌炸了

2011-12-23 13:16:17

幾點小感


無意劇透,不過推薦,只是簡單地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關於電影

       首先,當然是電影本身。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然而抽象和概括了生活,作者把他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融入其中,使之具有靈魂。在我看來,評判藝術作品的準繩在我的認識當中應該是我對其所作出的反饋。藝術之所以和哲學與科學並列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三大主要力量,正是因為人們在不斷對過去的一切進行總結和反思,而藝術正是扮演了這個引導人們產生思考的角色。一部好電影,準確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此同時喚起觀眾的共鳴或者引發思考,使得鑑賞者在這個藝術欣賞的過程中得以完善完備思想的體系,還應該能以不同的視角切入,看到不同的觀點的存在,這是包容。一部完美的電影,沒有觀點,但是從任何角度去觀察,都能給予飽滿而令人信服的答案,剔除掉主觀的因素,是客觀的完美集合和再現,但是這本身是一個悖論。因此我們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走得很遠很遠,去尋找一個答案,最後發現也許這只是你自己的答案,不是所有人的答案,但是這就夠了。我想我現在十分理解那些飽受詬病的人們,不管是張大導演還是更加臭名昭著如國足一般的人們,求索不易,但不能放棄努力。《金陵十三釵》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排除掉原著作者作為一個美國公民想要傳遞出來的美國式人道主義和普適價值,我們依然能發現很多閃光點,追求,人性,愛情,轉變,責任,寬容以及自我救贖,這些將在後文進行詳細分解。無論是選對了劇本還是導演的境界得以提升(我願意相信是後者,畢竟張大導演也到了該有所思考,有所領悟的階段了,被罵了那麼多年,也該反思出一些成果了),電影拍出來能打動人使人產生共鳴,同時能改變人的想法,傳遞很多方面或者更深層次的思考,不很容易。也突然反應過來也許張大導演一直也在努力向這樣一個方向靠攏,只是中間走了些彎路誤入歧途,或者是思想的深度還不夠,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路通向拍出一部好的電影,直到今天的電影的出現表明重新回到正確的方向上來,這個曲折前進的過程,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二、關於愛國主義

       不可否認,《金陵十三釵》披上了一件華麗麗的愛國主義的大衣,在她還沒誕生之前彷彿就為她的未來定下了好的基調。然而愛國主義是一種泛泛的情感,不明確的指向和不具體的內涵使得愛國主義往往被惡意地濫用,正因如此,才會有「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這樣的概括。電影中,在大屠殺的背景下,同胞所遭受的苦難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感同身受,對侵略者的恨也一樣,作為一個曾經的狂熱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我覺得那不是愛國主義的準確內涵,很多人說,我們如果有一天也能對侵略者以牙還牙,血債血償,那我們和他們又有什麼區別?但是換個角度而言,在任何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哪一個日本鬼子不是以被一槍爆頭的姿態告別螢幕的,那就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對待敵人的態度。試想你作為一個侵略者,面對受害者這樣的國民心態,在戰爭中頻繁經歷生離死別,你會去堅持人道與人性?是個正常人都會瘋狂,我想,也許這時候,你會想:你,就是正義。我覺得我就是這樣。因此戰爭,尤其是關乎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愛國主義在這裡的定義是你死我活,是不擇手段摧毀對方的一切精神與物質支持,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確實認定侵略亞洲事關他們民族與國家生死存亡。存活下去的本能驅動人們拋掉人性是不難理解的,所以有日本人無惡不作,漢奸層出不窮,也許正因如此人性才顯得彌足珍貴,在那樣一個人性泯滅的時代。

       但是中國人真正的愛國主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任何時期,無論強盛或者衰敗,這種可貴的民族精神一直在延續,歷史上征服過我們的民族有,蒙古人,女真人都是典型代表。但是最終征服者反而在完成了征服霸業之後被他所奴役的人民同化掉了,失去了原有的可以與之抗衡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最終成為漢文化的分支與附庸。蒙古人曾對漢族人進行過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據野史記載,被蒙古人血洗後的四川只剩下80萬的人口,但是依然不能避免被同化的命運,可能人只是一個載體,愛國主義的精髓寓於民族的生命力和民族文化的張力在這片土地上長存,只要還有一個中國人還在,中國就不會滅亡,民族就沒有被滅絕。我想和平時期愛國主義的體現反而是在於對自身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本質的認同,無論政權的更迭和意識形態的變遷,認同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所接受的文化的核心,這就好比正視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一個過程,痛苦,但是現實。

 

三、關於電影帶來的思考

       朋友回來時跟我說,看完了《轉山》他重拾要走滇藏線的激情,看完了《金陵十三釵》他堅定了要走滇藏線的信念。我不解,他說,某些事情之所以要去做,完全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答案,去堅持自己想堅持的,去做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正如john在電影中的轉變,雖然突然,但是不突兀,很自然,是一個內心正直的人對自己的捍衛,也許是迫不得已,但是至少敢於做自己認為自己應該成為的那種人,或許沒有人理解,或許會搭上小命也沒有人知道沒有人會讚許,但是至少,對自己有個交待,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我無以形容,於是我稱之為——追求。

       電影在以妓女們的拯救——這一閃耀人性光輝的行為作為結束之後,也同時拷問著我們,什麼才是人性?難道一定要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以生死為代價才能換來人性的彰顯?那這個世界對這些可憐的人未免太殘酷了,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人性是一種尊重和包容,存在即合理,女學生們一開始看不慣妓女們的所有一切,最後卻被這群風塵女子拯救,看到了掩藏在浮華外表下的真實人性。如果她們都安然無恙,不需要妓女們挺身而出,難道就可以否定妓女們說她們沒有高尚的人格,恐怕並不能。不同的人需要各自生存下去的一套套路,可能看上去並不崇高,但是如果還保有善良和正直,就應該無條件地去相信人性,尊重和包容。

       電影子乎沒有關於愛情的描寫,在那種極端環境下,簡單的理解和相互扶持就足以產生乾柴烈火般的化學反應不難理解。但是我願意相信john是真的愛上了那個舉手投足都投射出與眾不同非凡魅力的風塵女子,還願意相信這也是助他轉變成教堂的堅強守護者的部份原因。愛情最偉大的力量是可以讓人做到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同時也深刻地改變著雙方,促使人轉變,使價值體系重構,讓人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篩除掉不好的方面。解構,重構,解構,重構...不斷提煉概括的思想價值體系,愛情在其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我把她稱之為——成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