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roline

2011-12-23 17:52:53

金陵十三釵之憤怒青年觀影評感


關於看電影。
其實算一算,一年下來往影院跑的次數加起來也沒幾回,而且與好壞無關,無非是想去就去了。連畫壁那樣的爛片都無怨無悔我的心理素質是有多好。唯一一次不痛快的經歷是看《武俠》,你說你讓我哭讓我笑讓我無奈驚恐都行,可你丫愣是沒給我一點觀影感受啊,從頭到尾都太乏味了好嗎!
決定去看十三釵,是在部落格上看到@二逼瓦西里 這樣說——要一部中國電影,做到通篇沒有硬傷,而且不乏味,還不讓人齣戲,甚至揪著心,間或盈眶一下,有台詞的角色你都記得住,分得清誰是誰,為她們的命運擔憂,覺得可惜燎的,電影看兩遍仍不覺得煩,看完了後還有點兒意猶未盡的感覺,容易嗎?告訴你答案:太他媽難了。但是金陵十三釵做到了。所以我興沖沖地欲趕首場,因母后臨時駕到而順延。好幾坨跟我說帶你媽媽去看呀。其實對於我媽那種只看電視劇的中老年婦女,對電影的確是沒啥興趣的。而且作為窮光蛋子女,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在父母面前耍闊而他瞧你不上。於是,我自知自覺地省略了。後來我媽中午剛走,我晚上就顛兒顛兒地奔而赴之,不是不心虛的。。。
看完回來翻影評,豆瓣實在是太氣人了!喜歡一個人而羞於啟齒那是天性使然,因為廉恥心。可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於一部電影也要遮遮掩掩欲語還休非得反其道而言之才能折射其風姿綽約矯矯不群嗎?一個個酸的要死,生而為人卻沒做成導演,對於丫們來說,真的好遺憾呢。我就是覺得金陵十三釵很好看。十二釵並排走來的那個畫面美得讓人窒息,恩,建議永載史冊。以及,我沒有一次如此希望中國電影能拿奧斯卡。有同學說,張藝謀都沖奧5次了,再不給一個我都看不過去了。也有說不拿沒關係,只是但願它能成為《霸王別姬》那樣的經典,經得住時間的長久考驗。雙雙~雙雙如願吧~~

關於張藝謀。
路金波說張藝謀是間歇性腦殘(說來我對路金波也有一種偏執,因為他總能給我強烈的情緒體驗,一時覺得他才華橫溢,一時覺得他下賤至極)。我一度認為張藝謀已不僅才華耗盡,且接近腐朽。而事實證明,對於人類這樣一個物種,過於絕對的評價是永遠行不通的。他人潛藏著怎樣的能量,預留著怎樣的際遇……都是不可估量的。可能,專業藝術對領域內的人來說並不復雜,門外漢卻總顯無知。
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呈現了一些拍攝過程——順便說,前兩天有不少人轉了一句話,說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看你寫過的所有狀態,翻你從小到大的照片,走你走過的路聽你聽過的歌,甚至去別的地方尋找,一切關於你的資訊。大抵喜歡一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初始階段。故事,從強烈的探索慾望開始。而衡量是否真正喜歡一部片子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同樣是看你是否千方百計的搜尋有關於它的一切採訪、報導、點評、討論……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如此認真地對待,邊邊角角、點點滴滴,都充滿好奇。紀錄片當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記錄,只是一些拍攝的過程重現,有艱辛,但非一味強調艱辛。所以致少從這部電影和紀錄片裡,讓我覺得張藝謀是一個三觀很正的靠譜導演。他有對藝術美的精準審視和執著追求,同時力求表現人性美——關注人性是即便擰巴的文藝青年也崇尚的話題,因為其實,沒有人喜歡宏大敘事。
看過《南京南京》,似乎是以另一種視角來反思戰爭,你不能說他毫無意義,似乎也是引人深思的,但是總覺得彆扭,且最終陷入虛妄。所以我偏激的認為,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其實是審美。因為在沒有外界惡劣的情勢逼迫下,人心總是向上的。你所積極追求乃至於表現出來的,就是你對美好的認知。只是所謂的價值觀,在真實的命運面前,卑微得抬不起頭。從小灌輸正確的道理,卻往往經歷一場錯誤的人生。

關於豆瓣青年
我只想說,評論和實施,永遠是兩回事。不乏一些傑出的豆瓣青年已經能夠從前者走向後者參與電影電視的編劇創作等工作了,但是不難發現,水準並沒有因為其身份標籤裡帶有豆瓣二字而到達應有的高度,甚至連普通編劇都不如。所以,對他人懷有敬畏之心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恩哼,看客也是要有職業道德的。作為看客,我已經過度認真地寫下了這些不是評論的評論,大概只是想表達一下不算憤怒的憤怒。但是表規勸我說認真你就輸了哦,憤怒就是當你認真地對待一件事物後有人跟你說何必何必較真。好了,我說完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