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lact

2011-12-24 16:12:30

對日仇恨+捨己救人


 最近看了《十三釵》。有感。

如果說有文以載道的說法,電影也是有所載的道的,也就是主題。《十三釵》的道,是犧牲自己(也許是賠本的買賣)去救贖別人,無論是國軍犧牲自己救女學生,還是妓女犧牲自己救女學生。這個主題類似美國大片《拯救大兵瑞恩》。

《十三釵》在豆瓣上得分非常高,很多人都給了5星,我想原因有二,一個對日本人的仇恨,二是對人犧牲自我救贖他人精神的感動。

先說第一個,仇日。我先聲明立場,日本人侵華犯了很多罪,是絕對應該譴責,而且日本應該對中國進行賠償的。

但這十幾年,仇日好像成為了一種工具,需要和日本友好的時候ZF就不讓提,需要轉移內部矛盾的時候,或者需要和日本人談條件的時候,就拿出日本從1895年開始的一系列暴行來刺激青年和社會。這種仇日很功利。中國要做到的應該是自強,如果能做到自己強大,把日本遠遠拋在後頭,仇日的情緒就不會這麼大,那個人會對吸過自己血的蚊子耿耿於懷呢?恨日本說明對日本還是在乎,還是有些怕。

再說一個問題,我們對日本的仇恨很正常,因為日本犯下了嚴重的暴行。可是同樣是異國,俄國也幹過海蘭泡大屠殺的惡行啊,德國人殺義和團、強姦北京婦女也無數,蘇聯45年在東北也沒少操我們的良家婦女啊,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恨同樣暴行的俄國、德國和蘇聯呢,在中國人腦海里,這些暴行都沒有發生過。我猜想是不是就像《阿Q正傳》一樣,阿Q可以忍受被趙老太爺打,還覺得是榮耀,但是絕不能忍受被自己的平級、甚至以前還不如自己的長工小O打。中國人覺得被歐美人欺負很正常,但是被曾經是自己的徒弟——日本人欺負,就是奇恥大辱,所以加倍的仇恨小日本。

第三、凡是債務,都應該得到償付,而且加上利息。兩清以後,就不要再執著了。否則來回殺來殺去,恨來恨去,成了世仇耽誤了發展的時間。日本人應該怎麼贖罪,中國人自己可能也不明白。我猜想這個隱含的要求是日本人明確道歉,承認大屠殺30萬,並且賠償經濟損失,最好還成為中國的小弟。可中國政府當年明確的說明放棄了對日的索賠。現在的狀況就是,中國佔據了道德製高點,你看,你欺負我了我也沒讓你經濟賠償,你就應該聽我的,乖乖的。可是日本又不乖,在釣魚島、俄國輸油管道上和我們鬧彆扭,於是我們就加倍生氣,加倍仇日。說白了,中國不如直接開價要求日本對1895-1945的賠償,獅子大張口也行,賠完了大家就結算乾淨了。以後大家還是兩個國家,該怎末合作怎末合作,該怎末鬥爭怎末鬥爭。現在這種狀態,中國人也難受,日本人也難受,中國人總覺得日本人不認罪,日本人總覺得祖先的債還不清,久而久之疲了也就不認錯了。

再說舍己救助他人的問題。

為什麼要捨己救人呢?隱含的含義是不是被救人的人比自己更重要?還是看見別人要被害,不管那個是什麼人,也不管自己是什麼人,都要犧牲自己去救助他人?如果是後者的話,這種行為是自我道德滿足,還是一種聖人行為?

軍隊人員保護平民是應當的,畢竟吃納稅人的糧,所以有了佟大為的小分隊舍己救助女學生的故事,讓人感動。同時也有另一種說法,軍隊應該保護好自己,以後消滅更多的敵人,這是從更大層面上保護人民。你看紅軍撤離井岡山,去瑞金開闢新根據地了,井岡山的人民遭到還鄉團的清算。後來紅軍又轉進陝北,留下了瑞金老區的革命群眾。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說,軍隊是不是應該犧牲自己保護平民,或者說保護知識分子。

妓女換學生,大家都是人,換了是崇高的精神,不換也符合人性,如果藉著大義說女學生、處女珍貴,以後女學生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以此要求妓女獻身,那就是裝B了。

隨便寫一點,抒發一下自己所想。總體感覺這片子可以去影院看,但催情過度,硬傷較多,尤其是洋人和妓女的思想轉變太生硬,從長期角度看,很難成為經典影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