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e

2011-12-24 16:13:07

歷史不會死,只是會凋謝


一直喜歡張藝謀,從他無名,有名到充滿爭議。

一直不喜歡南京大屠殺題材的片子,原因再簡單不過-恨不消恨,端賴愛止。

於是,《金陵十三釵》就矛盾地立在那裡。坦白的說,不想看是假的,但雖有想看的念頭,卻一直沒有行動的動力,潛意識裡彷彿在等待著一個巧合,或是某種機會,比如朋友邀請的話,我定會痛快的去看。

當聽說此片獲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的時候,我突然認識到,等是不能等了,於是立刻馬上,看了此片。

你可能要問,為什麼這樣一個理由可以決定我是否看一部電影?因為這個理由讓我感動。張藝謀先生作為一個媒介,讓中國這段歷史中的一頁能夠在國際視野裡面綻放出來,很打動我。

有時和朋友聊電影:「你知道嗎?我好喜歡一部電影,叫《拯救大兵雷恩》。」 朋友聽後大都不以為然:「切,這樣的電影誰不喜歡,這種片子分明就像大眾情人一樣招人喜愛嘛。」每每聽到,不免感嘆,美國戰鬥部隊裡面的一個好故事,通過一個好電影傳播到全世界,讓大家像喜歡情人一樣去觀看,去下載,去評論,去感動,甚至去學習裡面的英文句子,最關鍵的是,讓超越國界的人們獲得一種通感,並一起去銘記,有那樣一群人,曾經在歷史的天空下穿梭過,為了信仰,最後幾乎全部死掉了,然而死掉的原因,卻被以電影,這樣一種現代的方式很好的保存了下來。

中國有那麼多好故事,它們沒有死在歷史的天空下,卻凋謝在人們的腦海里。

我有一個印度的朋友,他有個中文名,叫周海博,後來他自己搞混了,糊里糊塗變成了周海波。海波是一個喜歡聊歷史的人,他對中國曆史也很有興趣。可是每每聊到二戰,我們就會起爭執,因為他所學的教材,把中國軍人描述為不勇敢的,無能的,怕死的,因此輸掉了和日本人間的戰爭,最後依賴美國的原子彈才把日本人驅逐出去。雖然他沒有惡意,但我的民族感卻也會隱隱作痛,繼而必須糾正他說,」中國軍人是非常勇敢頑強的,雖然他們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失去了大片土地,但中國卻從未有一天真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最後用持久戰的方式把日本人趕了出去,kick out, u know?「

海波跟我繼續辯論,因為他不會完全相信。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一個的媒介-比如電影讓他能夠了解到那段歷史。另一方面,海波卻像孩子一樣相信中國功夫,即使柔弱的中國女生對他說自己會功夫,他也會偷偷跑來問我,:「jack,她好厲害的樣子,不是真的會功夫吧?」除了要傲嬌的告訴海波每個中國人都多少會點功夫外,心裡也不禁暗想,這就是李小龍他們的功勞,透過電影這個現代媒介,讓大家對中國的一種獨有文化有所了解。

外國人對我們這段歷史那麼的陌生,那麼中國人呢?一個愛國學者在收集抗日戰爭中老兵的資料,用來籌建一個抗日博物館,因此頻繁穿梭於中日之間。他有這樣一個感嘆,當他到日本靖國神社裡面去,他驚訝的發現,日本在戰爭的死亡和被俘人數記錄可以精確到個位,甚至每一個死者的名字都清楚。和日本相比,中國至今搞不清抗日戰爭中的俘虜人數,注意哦!精確到百萬位也不搞不清,現在學者們仍然在為被俘虜人數是100萬,200萬還是300萬打來打去。

他繼而又說出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淞滬會戰的時候,國軍最厲害的炮團,清一色的德國裝備,炮的口徑比日軍的還大,長官都是受訓於德國的軍官。另一方面,日本也有一支裝備精良,作風嚴謹的炮兵部隊。

兩邊在意識到彼此的存在後,都在想辦法幹掉對方,然而炮兵間的戰鬥和步兵或是其他機械部隊不同,搞清楚對方的座標極為重要,因為如果一方得知了對手的座標,對手又不能馬上撤離,就必然遭到毀滅的打擊。於是兩邊的長官就發了瘋的想要確認對方的座標,派出了多批間諜四處打探,杳無音訊後,又派出多批人員去抓捕間諜,竟無一個活口。就在這死一般的僵持中,日軍使用出了最後的手段,他們像空中放出了熱氣球,通過熱氣球中的觀察員就可得知國軍的方位。國軍的炮團長,看到遠處那距離題地面30m高的熱氣球時,眼淚止不住的灑落下來,他下達的最後一個命令,就是所有炮彈裝彈,向著他們假設日軍所在的一片樹林全力發射。日軍畢竟沒有在那片叢林裡,稍頃,國軍最優秀的炮團灰飛煙滅在鐵血煉獄裡。。。

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即使於我們大多數國人,卻也只是那團灰色記憶中模糊的一朵,軟綿綿地沉在腦海。

 

銘記不是為了仇恨,而是讓我們有根可尋。傳播不是為了煽動,而是讓世界能夠看見,在人類歷史最黑暗的那一頁,中國的土地上曾屹立過無數根閃光的脊樑。。。

 

 

(特寫此文支持《金陵十三釵》)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