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の殿

2011-12-24 21:12:21

銘記歷史,面向未來……(《金陵十三釵》引發的思考,有劇透慎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金陵十三釵》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一段被淹沒了60年的歷史,一段歷史中一個地道南京人對於自己幼年時期遭遇的那段慘劇的點滴回憶,一個充滿愛與犧牲的故事。在看完電影的24小時後,我依然一閉上眼睛,就看見那十三個粉黛麗裳的秦淮河女人走進教堂的那一個畫面定格,聽到那曲動人心弦的秦淮景,就像剛看完那時一樣。我沒有看過原作,也不懂電影,這裡,只是單純的從觀眾的角度講一下看完電影后所引發的我的思考。

      一.人性的兩面:

       縱觀整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人物的刻畫開頭到結尾給人的感覺有了180度的轉變,從故事的主人公john到為了救女兒淪為漢奸的淑娟父親到嫵媚動人的秦淮河的十四個「商女」甚至於從頭到尾只出現過兩次的日本長谷川大佐都為如此。同一個人,為何會有如此不同 處世態度?我在這裡把他理解成人性的兩面。 這裡我們以長谷川為例,中國抗日題材的電影在對於日本侵略者的刻畫上有一個通病,臉譜化過於嚴重,我們只知道他們是壞人,他們幹盡了喪盡天良的事,卻不知道他們為人的一面,從而造成了觀眾對於人物理解的不全面,這一點《南京,南京》上有了飛躍的突破,一個日本人為了中國人死了,但《金陵十三釵》這裡用了不同的手法。看過電影的人應該對長谷川彈唱的那首日本童謠印象深刻,簡單的旋律描寫的是家鄉平常的景色,門外的哨兵的哼唱充分說明了長谷川為代表的一類日本兵的思鄉情結,或許有人認為這時為後來的劇情做的誘餌,我這裡認為,誘餌為真,情也為真,這裡的他不像是侵略屠殺者,而像是一個熱愛家鄉與音樂的紳士。但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全變了,當john了解了留下十二個女學生的真實原因時,他懇請長谷川放過女學生,長谷川擺出的是一幅令人覺得殘酷的堅定表情,這時的他不是那個思鄉的日本人,而是把中國人當成支那豬的可恨侵略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如果待在對一件事物具有普遍錯誤認知的環境下,那麼他自然會把錯誤的事認知成對的,人是有顏色與外殼的動物,一方面選擇互相依賴與行為的同調得到互利,一方面又各自保持的堅硬的外殼與特殊的行為方式來保衛自己內心的秘密,亦善宜惡。

       二.犧牲與奉獻:

       這一點是該影片的亮點也是該影片的缺點。說缺點是從老謀子以往的電影形式上來說的,死亡是動物最具絕望的代表性感覺,也是最具衝擊力的感情表現手法之一,凡是藝術作品總是需要昇華,而從《紅高粱》到《活著》再到現在的《金陵十三釵》,這一情感被運用的次數真的有點多了,這就是影評上所謂的模式單一。說亮點是從劇情上來說,這裡具體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個為國民黨駐守南京部隊的李教官,本來能夠安全撤離南京的部隊在他的指揮下為了拯救十四個十三四歲的學生跟日本人選擇了血拼,後果可想而知,帶著受傷戰友孤身而退的他沒有選擇放下戰友穿著便衣在日本封鎖南京前離開,而是選擇了用自己的生命繼續守護那幾個在教堂里身處絕境的女學生,一是出於心底里對於軍人天職的認同,保弱護小,更多的是對於戰友生命的延續,一句:「好好保護他們,不然我的戰友們就白死了。」道出了真情,面對來襲的日本小分隊,他用戰神級的表現在危難中暫時拯救了十二個小女孩,跟敵人同歸於盡,並且是一開始就這麼打算的,實屬感人。第二個來說說電影描述的核心,十四位「商女」,中國有句老話:「戲子無情,婊子無義」,而「商女」這種職業既為婊子,又為戲子 ,不應有情,更不應有義。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的,一心想著離開南京的她們暫時躲避到了教堂里,而且是硬闖進去的,她們衣衫不整,舉止輕佻,絲毫沒有英雄的樣子,但就是這幾位「商女」,卻成為了電影中最堅強,最動人心弦的人,在小女孩們打算以死亡捍衛忠貞的時候,她們選擇了用自己的毀滅代替他人的重生,那段最後日子的一曲秦淮景,動人心扉,加上蒙太奇式的畫面渲染,讓人真的感覺到了天籟也不過如此,當她們把打碎的間玻璃戴在身上去赴會的時候,我才明白,她們沒有對生報希望,她們打算用地獄的聲響去銘記死亡,她們真的是至情至義。

  我有一段情呀, 唱給諸公聽

        諸公各位 靜呀靜靜心呀

        讓我來 唱一支秦淮景呀

        細細呀 道來 唱給諸公聽呀

  秦淮緩緩流呀, 盤古到如今

        江南錦繡 金陵風雅情呀

       「瞻園」里 堂闊宇深呀

       「白鷺洲」 水漣漣 世外桃源呀

         三.銘記歷史,面向未來

         這一點只代表個人的感想,與影片本身無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厭倦了CD里一首又一首的情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腦里已經沒有了國產偶像劇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歌頌夢想與友情的日本流行音樂以及一部部勵志的日劇。我不是喜歡日本,我只是喜歡日本的音樂,日本拍的東西,音樂沒有國界,文藝沒有國界,我只是這樣簡單的想著而已。我不是想評論孰優孰略,當我們的流行歌曲在講述失戀之後依然還懷念那個充滿溫柔體溫的他的時候,日本音樂在呲著牙,大聲的喊著:「名為現實的怪物啊,我什麼都不怕」,當我們的青春偶像劇里男主角開著中國吉利產的跑車在校門口堵自己喜歡的女生的時候,日本電影喜歡讓兩個天真無邪的少年各自騎著單車,到離家不遠的便利店裡買一個大肉包,一人一半開心的吃著,我只是在做一個普通人的判斷。大部份中國人都討厭日本人,因為他對我們的同胞曾經做出了如此慘絕人寰的事,甚至有人在日本大地震的時候放鞭炮慶祝,對此我只能表示惋惜。小的時候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課本如此大篇幅的描述那一段黑暗的歷史,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地獄般的日子。難道真的如電影中所講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不符合一般人的邏輯,如果總是沉溺在過去的羈絆里,就沒有辦法全力的把握當下,這是少年都懂的道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慢慢的了解到,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慢慢的轉動著,它輪印下留下的不僅僅是傷痛與淚水,也有美夢與微笑。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社會形勢的發展,更是人性的發展,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去將那份埋藏在黑夜裡的憎恨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不是去否定來自曾經敵人的一切訊息,不是告訴自己那一個幾經肆虐的南京城下埋著千千萬萬白骨遲早一天要為他們報仇雪恨,而是回歸我們世世代代發展的人性的本源,去記得那些傷痛帶給人們的絕望與悲傷,去記得那些醜陋的嘴臉肆虐人間所帶來的中華民族的哭泣,用歷史去指明我們的方向告訴我們那條荊棘的不歸路的終點不是美麗的天堂而是地獄的深淵,我們需要的是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凜然與王者風範氣宇軒,海涵無際納百川的胸襟,用它去面對歷史。之後我們可以面帶微笑,帶著歷史上路,去用美好夢幻的東西去好好的裝扮自己的未來。

           最後推薦那些還歷史漩渦中糾結的人,好好的去品味一下這部《金陵十三釵》……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