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火车谋杀案/AgathaChristie's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7.3 / 47,188人    128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Paul Dehn 艾嘉沙克莉絲蒂
演員: 亞伯芬尼 洛琳白考兒 Martin Balsa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malldie

2011-12-25 00:05:48

個體的悲哀。


很久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而且總能聽媽媽說原來這部老電影如何如何。就像《幸福的黃手絹》一樣,當年這些上譯配音的所謂的老電影,是我耳熟能詳的,但統統不解其意。

如果我不去注意導演Sidney Lumet,僅僅從表面上看,也不過是一部眾星雲集的大片。也必然會拿原著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說說事兒。然而,我現在必然注意到導演是Lumet,因此,這部影片的味道驟然就變了。

對普通觀眾來說,東方快車上12名乘客和乘務員,集體密謀對一個罪惡滔天的壞蛋復仇,看到最後都會挺解恨的。也看到有評論提出編劇有很多漏洞的問題,而且影片裡也沒有提供被殺者就是當年綁架案主謀的確鑿證據。可我認為,這些都不是導演Lumet要表達的重點。

縱觀Lumet導演的眾多影片,其主題總是一個——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衝突。我想《東方快車謀殺案》也不應該例外。所讓我感到新鮮的是Lumet導演這次竟然棄用了寫實主義風格。

哪怕被殺者罪有應得,12人的謀殺集團不過是以暴制暴。這不符合法治社會的法則。大偵探對整件案子洞若觀火,但最後他不得不緘默的離開。

這不是公正與非公正,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較量,而是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較量。大偵探明白,他無力對抗這個謀殺集團。之後南斯拉夫警方介入,為了方便省事必然會按照簡單的方案去處理,更能讓警方懶惰懈怠的理由就是遇害者罪有應得。一個睿智精明的偵探,本著真實公正的原則,此時面對的,只能是個體的悲哀。

就像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所說:在觀念簡單化效應的作用下,凡是抱著懷疑精神、相信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極不易發現「確定性真理」的人,尤其是一個習慣於用推理和討論的方式說明問題的人,在群體中是沒有地位的;當面對激奮的群情時,他尤其會生出蒼白無力的感覺,因為他意識到他要與之作對的,不僅僅是一種錯誤的行為,還有「多數的力量」,還有貫徹這種行為時的偏執態度。我們更能理解,所謂專業菁英,不管其智力多麼高強,他陳明利害得失的理性努力,面對被空洞的觀念衝昏了頭腦的群體,反而會感覺自己十分迂腐和無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