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radle

2011-12-25 08:38:11

極端環境下的母性光輝


作為普通老百姓,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我表示自己在看小說和看電影時都哭了。

去年初,在看過嚴歌苓一部小說改編電視劇後,對她的作品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少看到一位作家能把女性心理和女人本性剖析的如此深刻和到位。我自己的職業就是和各種各樣,不同層次、類型的女人打交道,所以對女性題材的作品特別敏感。

在我看來,十三釵的故事從來都不是在說南京大屠殺,從來都不是為了表現戰爭的殘酷,或者要講述一個以命換命,所謂賤命抵好命的故事。

十三釵,只是在講述女性在極端環境下,面對弱小,面對強權,面對死亡的態度,只是在表達某些女人的母性雖然常被壓抑,但在極端環境的壓迫下爆發反抗,不懼死亡的偉大。

一群至純稚弱的女學生,一群放浪形骸的秦淮女子,在南京大屠殺的嚴酷背景下聚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

當危險被洋人神父(不管是小說中的真神父,還是電影中的假神父)暫時擋在門外時,中國人的階級觀念佔據上風,女學生看不起卑賤的妓女,妓女亦不屑稚嫩的學生,女性之間高貴與卑賤的傳統意識,讓這兩個群體彼此對立。
當日本人終於敲碎這扇脆弱的保護之門,當豆蔻的慘烈意外砸碎了虛假的寧靜,所有人都意識到生命正受到死亡威脅,甚至是更可怕的凌辱摧殘。

暴露的是一群稚弱的女生,受到直接威脅的也是她們,現在的矛盾在於,面對這樣的絕境,作為一個「人」應該如何選擇。

神父沒有辦法選擇,上帝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有資格進行選擇;
女學生沒有辦法選擇,她們已經處於絕境,沒有道理,也沒有意識到還有生的希望;
現在有選擇的是那些秦淮女子,自保沒有錯,但當看到絕望少女寧可跳樓的慘況時,她們性別中最本質的善良和博愛便被激發出來,一個女人,只要她不是本性惡劣如魔鬼,我始終相信有一種本質叫「母性」。

她們是一群被凌辱、被歧視的生命,她們大部份的母性是被壓抑的,但面對那些需要保護和照顧的生命,面對那些比她們更弱小的生命時,她們比誰都更能對悲慘故事感同身受。

豆蔻對浦生的愛,就是一種最佳的母性體現。她把他當弟弟,當成最需要呵護和關愛的人。她可以為他做一切,所以,只為了讓他在死前能開心,她不惜走出保護地,用生命去換一個笑容。

這些女人不是沒有愛,是她們得到的愛太少,以致忘記了愛應該如何表達。
當面對一群孩子的絕境時,她們中最聰慧者最先感知這份傷痛的絕望。她們自己幼年時的生命已經慘遭欺凌,她們的人生已經破敗不堪,所以,她們最能體會那份慘痛和絕望。

這就是嚴歌苓的高妙之處,她善於塑造女性的光輝,善於把女性置於極端環境下展示她們的偉大之處。

這些中國最卑賤的女人們,這些被男人最瞧不起的秦淮女子們,當威脅近在咫尺時,卻願意用自己殘缺的人生,換那些至純至弱的女孩們尚且完整的未來。這不是因為她們有多偉大,這只是因為她們骨子裡的「母性」在熠熠生輝。

面對弱小的女童,她們以母親和姐姐的心態誓死保護。
而面對惡狼,這些女子的狠辣決絕同樣激越,她們每個人都帶著兇器赴會,笑傲面對死神和強權的豪放,正是中國女人骨子裡不屈的抗爭。

其實,小說中的人物設定和情節走勢更能體現對女性的歌頌。因為小說中的那群逃命躲藏的中國軍人就是最好反襯。但即使這樣,面對孩子的慘境,中國的爺們最後也爆發出了男人的尊嚴。

電影中的國軍顯然要偉大無數倍,這可看做老謀子在為中國男人翻案,結果電影院的部份文藝青年反而不能接受,表示李教官的神勇無畏根本就是多餘劇情,電影中不需要體現這種孤膽英雄。

我倒覺得,老謀子其實用心良苦。
十三釵中的女性形像已經過份高大、偉岸:無論是女學生面臨危險時的刻意隱藏,還是妓女們的決然赴死,都把女性形象塑造到了極致。
而影片中為數不多的男人:老外保護了一群中國女人,表現足夠英勇;中國慈父是個漢奸,不必多言;如果再搞一批中國軍人自顧逃命,那外國人看到的中國男人形象簡直就是窩囊廢的代名詞了。

私以為,考慮到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準備申奧,老謀子肯定不希望抹黑全體中國男人形象。所以,才賦予李教官英勇善戰、機智無畏的光輝形象,更用一組經典的慢鏡頭表現了中國軍人捨身抗戰的不屈品質,這一改動的確有偏離主題之嫌,但也的確為中國男人的群體形象增了色、加了分。
所以啊~~~~~~~~那些臭罵老謀子的男人們,你們忒沒良心了!

從電影中段開始,我就哭得稀里嘩啦,身為女人,身為一個母親,我能夠理解那群秦淮女子的選擇,因為,面對孩子,女性之心必會以全力去保護。

劇中改的最好的角色定位是神父。
從真正的神父,到入殮師的定位,最華彩部份是最後的臨行變裝。

所有女人身著學生服躺成一排,接受假神父的化妝。這是她們人生最後一次精修面容,這是一場提前到來的入殮妝容,每個人都平靜面對,安然享受。
這場戲的張力十足,靜默肅然的化妝,一排女子平躺的安寧,其中的情緒卻如波濤洶湧,既推動了劇情的合理化,又暗示了慘烈的結局。這場戲映入腦海,成為整部電影給我最深記憶的部份。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喜歡這部小說,更難得的是,我認為電影和小說一樣精彩,這就夠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