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淨化藥水

2011-12-27 01:56:18

有進步、有差距——《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其實,我本來並沒有堅定的決心,要去學校禮堂看電影《金陵十三釵》。然而當我身負買8張票的重任看到售票處烏鴉鴉排隊買票的觀眾時,我才有了對電影的興趣。待看完電影,也覺得時間沒有白費,是一部很好的張藝謀風格的電影,大紅大綠的色塊顯示出老謀子絕不捨棄他那種招牌式的往幕布上扔顏料的技法,《秦淮景》的橋段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紅高粱》裡的顛轎、《活著》裡的皮影戲和《十面埋伏》裡的水袖擊鼓。
   整部電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故事的主人公——十三釵(確切的說是15個)。釵是一種美麗的飾物,然又極易折斷,《紅樓夢》中用十二釵比喻金陵城中最美麗和富有才情卻紅顏薄命的十二個女子,而電影用的是十三,又多了幾分不祥之意。紅樓中的女子是在末世的風刀霜劍中漸漸凋零,而電影中的十三釵則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用自己的身軀換取同胞的生存。「仗義每多屠狗輩」,有時並不需要什麼位高權重的身份,小人物也可以站在一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展現出光輝的人格。我想,這是整個電影的主題。
必須承認,十三釵們已經超越了以往抗戰題材單一化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她們身上少了一些個人英雄主義,多了幾許人性。她們對學生的保護,不單單出自於愛國心,而是交織著同情心、負疚感以及對尊嚴的呼噢,甚至還出自於對自己年少回憶的珍視。當玉墨看到鬼子瘋狂的追著女學生,她何嘗不會想到自己曾被繼父糟蹋的場景,我們說,當一個人曾遭受過深切的苦難,他可能會用轉移的方式去幸災樂禍地看著別人受著同樣的痛苦而得到病態的滿足(甚至親手加害),也可能難以忍受苦難的重現而挺身奮力解救他人於水火,電影中的玉墨選擇了後者。做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人,性所給她們帶來的屈辱,她們不希望看到別人同樣承受。
    然而,我想,促使他們脫下綢緞而換上布衣,從卑賤走向高貴的,更重要的還在於她們對尊嚴的渴望。自古以來,商女不知亡國恨的詩句彷彿咒語一般禁錮著她們的心靈,電影中李教官為不能保護一個國家的女人而遭受羞辱,軍人的天職讓他不能坐視女學生被凌辱自己全身而退,要嘛戰勝敵人要嘛戰死的信念促使他戰鬥到最後一刻,儘管沒有完成使命,但同歸於盡的煙花是他軍人身份的昇華,這裡有他的驕傲,這種驕傲可以受到時代的禮讚。妓女呢?這個古老的職業似乎除了爭頭牌沒有其他可以為之奮鬥的意義。但是,如果只是為了爭口氣,還顯不出這部電影折射人性的獨到之處。「如果我媽媽看到我穿著這身學生服,該有多高興啊!」這句台詞,印象頗深。我想,僅僅是玉墨們想給自己一個正名的機會嗎?恐怕內心深處還有對做學生唱聖歌的羨慕和嫉妒,甚至赴鬼門宴也蹈死不顧?人性的複雜,以致於斯。
    當然,自不必說電影的最後,還有一釵臨到上車徒生懼意,拼命掙紮著要回去,以致於是被其他同伴強行拉上了車。很好,非常真實。就像說好去打針的孩子看到針頭還是哭著要回家。這種場景不是說別的導演拍不出來,而是我們電影要求的高大全的形象不允許這麼拍,既然有人嘗試了,以後會有電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不是技術問題,不用過多溢美之詞。
    但整個電影其他角色的塑造就遜色很多。約翰頭一天還是個小混混,喝完酒一覺醒來就華麗變身了,轉折非常生硬。學生們也只是一群被攆來攆去的羔羊,除了慘還是慘。喬治好一些,但最後要赴死的理由也非常牽強。此外,無論是喬治被牧師養大,玉墨兒時被糟蹋,約翰的兒子夭折,似乎就是導演需要什麼背景演員自述一下就可以了,電影成了小品抖包袱。
    嗯,關於電影裡面的床戲…話說現在很多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都有床戲了,應該說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床戲這東西,在電影裡真的要應景。一方面兩個人要有點基礎,像《海角七號》那樣一直吵架吵著吵著就上了床讓人就不能理解,這裡兩人所謂在戰火中由相識到相知,產生了革命愛情,大體上說得通。另一方面,在極端恐怖的氣氛之下,對未來命運無法掌控,說難聽點用肢體語言麻痹自己或者說好聽點互相汲取勇氣和信心,雲雨一番也十分自然,這方面的理論相信拍《色戒》的李導演會有話要說,這裡便不再贅述。

    看這場電影是12月23號,第二天就是平安夜,按說有點不相稱。以致於看完電影校方還安排了抽獎活動,頗讓人無語。這都不要緊,我早就沒有兒時那般「左」或者「激進」了,日貨一直在抵制,卻顯得古怪而又孤獨。其實放在聖誕期間,也何嘗不是一種提醒:74年前的今日,沒有節日的馨香,沒有良夜的安詳,有的只是瘋狂、暴虐、凌辱和死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