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姊妹--The Help

相助/姊妹(台)/写出友共鸣(港)

8.1 / 494,666人    USA:146分鐘

導演: 泰德泰勒
編劇: 泰德泰勒
演員: 艾瑪史東 薇拉戴維絲 奧塔薇亞史班森 愛莉森珍妮 西西史派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蟲

2011-12-27 05:47:21

小議電影《The help》的中文片名翻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The help》(中譯名為《相助》)根據美國作家Kathryn Stockeet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該片講述了1960年代,在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的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鎮上,一個來自富有家庭的白人小姐雯,冒著極大的風險採訪鎮上的黑人女傭,並將訪談集結成書出版的故事。因為「help」在英語裡既是「傭人」的總稱,也有「幫助」之意。有人認為,該電影片名翻譯為「女傭」或者「身為女傭」更加合適。根據讀書和觀影后的感受,我闡述一下我對該題目的看法。
我同意The help這個題目有多層意思,但是我認為取「相助」這層意思更好。
The help其實是故事中雯小姐和女傭們一起出的那本書的題目。那本書是黑人女傭的口述實錄,因此如果說故事中的這本小說翻譯為「女傭」是非常恰當的。但有意思的是,本書的作者同樣將The help作為整部小說的題目,應該是想指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白人小姐和一群黑人女傭寫the help這本小說過程中發生的事。可惜,中英文的差異使中文直譯很難將作者擬題的巧妙表現出來。
我不認同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表現黑人女傭和白人僱主之間的矛盾。故事儘管花了很多筆墨描述黑人女傭為白人工作時受到的委屈,但也用了很多篇幅敘述白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感情。故事中至少有4處體現了這一點:一是雯小姐和從小照顧她的女傭康斯坦丁的感情,二是女傭明尼和希莉亞太太的感情,三是露紋娜和露安妮太太的感情(這段電影省略了),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雯小姐和女傭們一起寫書,為黑人爭取權益,本身就體現了她們超越種族和階級的友情,一種守望相助的精神。
但是,「黑人女傭幫助白人」也不是這個故事的全部主題,畢竟,這本小書並不是為了歌頌黑人女傭的無私奉獻。然而,要白人社會尊重黑人,首先就要使白人知道黑人為他們的付出。儘管黑人女傭幫助白人是重要內容,但也不能概括全個故事的主題。
我認為,用黑人女傭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只能算這個故事的切入口,故事真正的主題,是表現一種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大愛。雯小姐違反種族隔離的法律,為黑人女傭出書謀權益。反過來,她也從黑人女傭的視角重新認識身邊的朋友,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正如書中雯的自述:
「碰到百無聊懶的時候,我便會設想假如我沒有寫那本書,我的生活會怎麼樣……西麗會管她的女傭叫小偷,而我只是坐在那兒聽著。伊利莎白會惡狠狠地抓著自己孩子的胳膊,而我只會掉轉頭避而不見。我會和斯圖爾特訂婚,不穿短裙,也不會想著冒險寫什麼黑人女傭的故事,生怕惹他不高興。但同時,我會誠懇地告訴自己,我改變了對西麗和伊利莎白這些人的看法,至少我不必在假裝附和她們。」
作者希望用雯小姐和黑人女傭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告訴人們,兩個種族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鴻溝,完全可以和平共處。摘錄一段作者的話:
「讓女人們知道,我們只是不同的兩個人,但我們之間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隔閡。遠遠沒有我以為的這麼難。」
這是一個用愛感動大眾,用愛去喚醒人們平等相處的故事。它沒有打算過度揭示黑白人之間的種族仇恨,鼓吹黑人揭竿起義,用暴力血腥的方式追求平等。它希望的是,兩個種族共同努力,如雯小姐和黑人女傭的相助,黑人和白人和解,最終實現平等。
至於用「女傭」和「身為女傭」為題,我覺得沒有「相助」那麼好。這不僅僅和故事主題有關,也和故事的敘述角度有關。的確,書中書The help是以黑人女傭為視角。但是如果有看過原著,不難發現整部小說是從雯小姐、女傭艾碧蓮和女傭明尼三個角度敘述的。儘管電影模糊了這三個角度的界限,但是仍然可以看到電影用了大量篇幅敘述雯小姐寫書期間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事情,如相親,求職,和母親的矛盾等。所以,如果將「女傭」或者「身為女傭」定作標題,就不能很好地將另外一個主角雯小姐的故事囊括其中了。
關於題目的翻譯的見解,我既立足於電影,也參考了原著的情節。雖然電影對原著有所改動,但都是情節上的,大的主題與書並沒有很大出入。好的題目往往是一個文藝作品的點睛之筆。但因為語言差異,要給外國的文藝作品擬一個貼切的標題卻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希望和各位繼續討論,為一部我們共同喜愛的電影,起一個滿意的名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