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午夜巴黎/午夜巴黎(台)/情迷午夜巴黎(港)

7.6 / 451,036人    USA:94分鐘 | Argentina:100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歐文威爾森 瑞秋麥亞當斯 麥可辛 瑪莉詠柯蒂亞 安卓亞布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1-12-27 15:40:58

穿越的美感和遺憾


        當一個藝術家有一件關於某個城市的作品時,我們常常稱之為這位作家寫給XX城市的情書。這樣看來,《午夜巴黎》絕對算是伍迪•艾倫寫給巴黎的一封情書,寫給巴黎一個藝術家薈萃時代的一封情書,寫給藝術生活的一封情書,也是一首讚歌。《午夜巴黎》有著伍迪•艾倫作品一貫的巧思妙想和絮絮叨叨,但是又是一部特別的伍迪作品,如此的精緻,如此的情緒,如此的餘味無窮,在2000年後的伍迪•艾倫作品中,我對這部電影的欣賞已經超過了我對《賽末點》的喜愛。

        伍迪•艾倫作品的劇本常常是奇妙有趣的,故事飽滿的,而這次的《午夜巴黎》略有不同,它同樣地巧妙,卻並未特別專注於敘事,而是引出一個奇妙的線索,展開一場時代的風情畫。是的,故事很簡單,一位作家不甘於寫些程式化的好萊塢劇本(伍迪•艾倫從來不介意開涮自己的行當),而是想寫出真正偉大的藝術作品。而這樣的熱情考驗著老婆的耐心,又讓岳父岳母不太放心,在巴黎,他流連忘返,一次午夜鐘聲響起,穿越到了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與一眾藝術大師交談,也愈加陷入與現實生活分裂的尷尬境地。穿越的故事,特別穿越到過去的故事對中國觀眾來說非常熟悉,然而如此藝術的穿越之旅還是少見。在這場穿越之旅中,伍迪•艾倫可不想讓男主角改變歷史,更多讓他充當一個主觀鏡頭,去一覽那個精彩紛呈的藝術巴黎,讓人們去「數星星」,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畢卡索、達利、布努埃爾,等等,讓男主流連忘返,過去的世界看上去很美。

        然而,如果你認為伍迪•艾倫只是像個男主一般的追星族只是致敬就錯了,他老頑童般的諷刺和調侃在片中不斷。菲茨傑拉德夫婦傳言中的糾葛被很生動鮮活的表現出來,而海明威時刻一副嗑藥般的亢奮狀,布努埃爾一副與其後來作品不匹的木訥狀。而對於男主來說,那時的巴黎,或者說那時的世界才是最美的,彷彿大家都醉心藝術,沒有他岳父岳母一般的尖刻和銅臭氣息,女人也愛追求藝術的追夢者而不是一天到晚的嘮叨。這一切幻象最終抽象出一個歷史上未有其人的虛擬人物:阿德瑞娜,在男主眼中,這個女人那麼美麗,一如那個時代,漸漸地,他愛上了她,與她才能更好地交流,而非與他的未婚妻,一如彷彿他與那個逝去的時代才能更好地神交。然而,他也目睹了大師們的種種平凡之處,也看到了阿德瑞娜對目前時代的不滿,直到隨著她穿越到一戰前,茨威格在筆下無數次留戀的美好時代,然而,結果是那時的人們也在懷念過去。這才是本片精彩之處,過去、現在、將來,都在歷史上有自己的位子,自己的精彩,自己的遺憾。男主愛著19世紀的阿德瑞娜,19世紀的巴黎;阿德瑞娜愛著18世紀末的巴黎。這似乎是一種「通病」,一如今天多少人常常提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如何熱衷藝術、文學,感嘆如今如何人心不古,都衝著錢去。然而,人只能活在當下,體會當下的精彩,或許這份精彩在幾十年後又是後人眼中的美好時代。男主最終在當代的巴黎邂逅了一位女郎,是的,這個世界沒有那麼遭,今天的問題和困惑還是要在今天辦。

       伍迪•艾倫以穿越的故事,對留戀過往的情緒做了一種「否定」,但是又是那麼溫柔的一擊,絲毫沒有把過去巴黎的美好撕碎了調侃。整部影片從色彩上就對新舊世界做了區分,現代光彩顯眼,陽光明媚;過去的世界在午夜裡精彩,色綵帶著濃郁的復古懷舊氣息,從佈景、道具,甚至演員的化妝與真實人物的契合度上,伍迪•艾倫都給予了嚴謹的再現,讓人看了感覺非常舒服。這麼多藝術大師出場,難免給人「掉書袋」之嫌,伍迪也不怕這個,甚至直接弄了個掉書袋的角色。不過其實,伍迪•艾倫讓大師們的出場也顯得銜接自然,毫不做作,如果你不是特別熟悉裡面的人物,之前做些功課,或者看看國內字幕工作者貼心的說明,也不影響整體觀看,記住這些人都是「著名」、「大師」就成了。這也讓這部電影成了一部體驗更個性化和立體的電影,一如那種「影迷電影」,你對其中人物背景或者作品的熟悉程度,決定了不同人更加不同的體驗。比如,如果你沒有看過布努埃爾的《泯滅天使》,是無法理解男主和布努埃爾關於人們為什麼在一個屋子走不出去的一段對話的趣味的。而如果你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看了菲茨傑拉德夫婦的角色,特別是菲茨傑拉德夫人的舉止,會生出更多感慨。

      《午夜巴黎》,一部有趣的影片,伍迪•艾倫在影片開始,就以巴黎旅遊局般的視角,將巴黎街頭諸多景觀靜態的展現出來,非常漂亮。接著,又以超現實主義的藝術之旅,將巴黎的文化和藝術動態的呈現,讓人愛上富於生命力的藝術巴黎。伍迪•艾倫近幾年的片中常在歐洲轉悠,但是倫敦、巴塞隆納都更像一個故事的背景,《午夜巴黎》不同,這座城市就是這個故事的一部份,象徵著一個又一個逝去的時代,城市還不變的在那裡,等待著人們去遊覽去體會,去無意識的創造這個城市新的回憶。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2c8b012e15dbfd0c2fd78f3.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