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瓊林

2011-12-28 23:05:59

玉墨和王佳芝,張藝謀和李安


也許是那身風情妖嬈的旗袍,看到玉墨,我還是想到了王佳芝。

張藝謀喜歡跟著李安跑是肯定的了,也許從《臥虎藏龍》開始,中國的導演就跟著李安在長跑了。

玉墨和王佳芝,因為兩人的創造者不同,所以完完全全不在一個路數。

也許我喜歡有一點自戀的女人,張愛玲顯然是,王佳芝也是,但玉墨卻是自卑的,她的自信是用在她瞭如指掌的男人身上的,一遇上唸書的學生,她的妓女身份就立刻低人一等了。

當然,嚴歌苓和張愛玲絕不在一個檔次,張的那種蒼涼和尖刻,如果不是感同身受,根本就學不來。

在張愛玲的《色戒》里,一個女人僅僅為了一瞬間的感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張愛玲說得清楚,王佳芝並不了解她會為了放老易一條生路而賠上自己的性命。張筆下的王佳芝是一個單純、虛榮而又茫然的漂亮女孩,她去暗殺漢奸的理由很簡單,她愛演戲,貪戀鏡頭前的繁華,扮演麥太太給她一種粉墨登場的虛華,而旁人入戲,則讓她有種觀眾在喝彩的快感。結果呢,戲演得長了,身為女主演的自己也混淆了戲裡戲外的世界。性格導向結局,我們只能唏噓不已,卻無能為力。

而《金陵》里一群女人為了挽救另一群女人的性命去赴死卻激不起我心中的一點漣漪,因為我不認為這種以命換命的奉獻有多大的真實性。別林斯基認為:「悲劇的實質,就是在於衝突,即在於人心自然慾望與道德責任或與僅僅不可克服的障礙之間的衝突、鬥爭。」,但嚴歌苓預設的前提和背景都沒有緊繃到衝突的那一點。也許一個玉墨換一個書娟還能相信,但是十三個換十三個,no way,從眾心理也解釋不了。

那麼張藝謀和李安呢?他們作為導演誰勝誰優,也許是各有千秋。然而,通過這部戲,我覺得至少作為一個人,李安了解的人性比張藝謀深刻。

張藝謀說他為嚴歌苓的劇本感動,《金陵》是他這10年看到的最好劇本。不管這句話有多少的宣傳水份,那麼,我推斷張藝謀至少是認同《金陵》這個故事的。

改編劇與原作的差別已不成論點。有些青出於藍,比如說徐克改編李碧華的那個《青蛇》,當然李安的《色戒》與張愛玲的原作也千差萬別,幸運的是李安有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對張愛玲的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加上一點點八卦,觀眾看得時候順著他的思路也接受了。

至於張藝謀,我覺得他根本駕馭不了十三個人的故事,當然沒人可以在一部電影裡描述十三個人性,這個故事本來就有問題,倒是同類型的法國電影《幕後女英雄》更值得一看。

我相信張藝謀和李安都是會思考的人。然而,他們兩人思考的方向不同。兩人對劇本的選取也能看出兩位導演的品味。

張藝謀有嚴重的英雄情節,從《紅高粱》到《十面埋伏》、《山楂樹》到現在的《金陵》,無一不在彰顯他的男子氣概,張藝謀喜歡往上飛,高屋建瓴地探討人性的大愛。而李安則更像個文人,從《喜宴》到《臥虎藏龍》,到《色戒》他一直在詳微地描述人們內心深處的微弱渴望。

當然,張藝謀的思維是有國民性的,黑和白,對和錯,愛和恨。。。二元論是中國社會的特色之一,而李安兼具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價值觀,使得他電影中的愛情親情友情都是由種種細小而世俗的情感所拼湊起來的。

這無疑由兩位導演的成長背景和生活閱歷決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