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裸 [1993]--Naked

赤裸裸/赤裸港湾/赤裸

7.9 / 28,390人    132分鐘

導演: 麥克李
編劇: 麥克李
演員: 大衛休利斯 Lesley Sharp 卡琳卡特莉吉 Greg Cruttwell Claire Skinner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開燈

2011-12-29 02:14:34

最濃的影來自最強的光


生命,如同離枝飄落的葉子,隨風遠揚卻又註定墜落。在這無可選擇的起點與終點之間,在這飄飄蕩蕩的旅程當中,可否會有這樣一瞬間,耳畔響起一道滿懷慈悲的啟示:就是這時、就是這地、就是這人、就是這事,這,就是答案,就是意義?

《赤裸裸》是英國導演邁克-李完成於1993年的作品,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這部電影雖然不是邁克-李最早的作品,但卻是將他推向國際影壇的代表作,在此之後,邁克-李憑藉著一系列風格和主題相似的作品,成為英國最有份量的導演之一,以及歐洲主要影展的重磅級人物。

邁克-李的作品數量不多,從1993年的《赤裸裸》到2010年的《又一年》,這20年間他一共推出7部作品。在這7部作品中,邁克-李的整體風格漸趨明亮,人物狀態也漸趨安定和諧,但總的來說,邁克-李屬於「社會觀察」類型的導演,他的作品通常以一個不快樂的人物或家庭為核心,然後圍繞這個核心,透過人際互動方式和種種生活細節,挖掘出背後隱藏的精神狀態。由於邁克-李的作品大多以「感受」而非「故事」為主,極少藉助情節和敘事節奏來調動觀眾的情緒和認知,因此往往是深刻有餘但觀賞愉悅性不足,單調的現實生活、困頓的精神狀態、卑微又憤怒的人物特徵、緊張和焦躁的人際關係,是最常出現的幾個元素。

1993年推出的《赤裸裸》經常被拿來與丹尼-博伊爾執導於1995年的《猜火車》相提並論,兩部電影都呈現出都會生活的困頓迷失,也都標誌著英國電影的再次復興。九O年代的歐洲在情緒氛圍上處於比較特殊的狀態,一方面是蘇聯解體為東歐共產國家帶來政治上的巨變,一方面是千禧年屆臨為西歐傳統基督教國家帶來末日恐慌。這種世事多變、前途茫然的大環境和生活壓力,重重地搖晃了許多歐洲人的價值觀和情緒,讓他們陷入煩悶、焦躁、甚至憤怒的精神狀態。當時的許多歐洲電影作品便反映出這種情緒上的惶然,最終呈現在螢幕上的,或是如《猜火車》般的及時行樂和自我放縱,或是如《赤裸裸》般的生命的焦躁與憤怒。

■《赤裸裸》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它在主題和結構上與維姆-文德斯的《巴黎德州》類似,都屬於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最終回歸原點的「在路上」類型,劇情和人物演繹的主要目的,更多在於捕捉一種躁動不安的人際關係和精神狀態。《赤裸裸》的男主角強尼是一個二十七歲的流浪青年,劇情主要描述他從曼徹斯特逃到倫敦投靠前女友,以及從倫敦前女友處再次逃走這之間的經歷。在這段時間裡頭,強尼不斷地在倫敦街頭流浪,途中遇到小阿飛、辦公樓警衛、獨居的中年女子、餐廳女服務生等人,在偶然的交匯、短暫地進到別人的地方後,便又再次回到街上。

從氛圍上來說,《赤裸裸》帶有強烈的末日焦慮情緒,主角強尼始終都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中,彷彿時間就要走到盡頭。他不斷地在街上行走、不斷地與人相逢,一次次地進到別人的生活中,又一次次地從別人的生活中離開。他不斷地觀察、思考和質問生活的意義,然而從遭遇到的人的生活里、工作中,強尼卻只看到悲傷、寂寞或空虛無意義。他熟讀聖經,相信千禧末日,但始終不能理解上帝為何滿懷惡意、普降悲傷和痛苦。於是他開始懷疑上帝從來就不慈悲、不善良,於是他滿懷憤怒,覺得自己有一千個地方可去,卻沒有一個地方想待。

從思想上來說,《赤裸裸》始終圍繞著時間和空間這兩個主體。每個人都活在現在和這裡,都渴望在某個時候擁有某個空間。可是什麼是「現在」?「這裡」又有些什麼?「現在」介於上一秒鐘和下一秒鐘之間,但當人們開口說「現在」時,「現在」已經成為上一秒鐘,沒有人真的活在現在,人們擁有的只是未來和過去。而下一秒鐘和上一秒鐘又有何區別?明天和昨天又有何區別?未來其實不過是過去的簡單重複,是一個又一個呆板無趣的昨天的加成堆疊,毫無值得期待之處,除非人們能在這種生活中找到意義。至於空間,不外乎裡面和外面,每個人都想待在「裡面」,但什麼又是裡面和外面?是門、是牆、還是燈光聲音區別出裡面和外面?生活如果沒有意義,只剩寂寞和空虛,那麼閉上眼睛,在黑暗和寂靜的包圍之下,誰又真能分別出究竟是身在裡面還是外面,置身屋內和置身大街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從表現手法上來說,《赤裸裸》便是基於上述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進行內容的開展,影片從主角強尼逃至倫敦前女友家開始,結束於他從倫敦前女友家逃走,時間雖然有所推移,但影片的結束點最終還是回到開始之處,因為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未來註定是過去的重複與堆疊。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之間,強尼不斷地在空間上游移,他推開一扇扇門,穿梭在裡面與外面之間,行進在屋裡和大街之間,然而四處瀰漫的黑暗與寂寞,卻讓人無法區分哪裡是裡面、哪裡是外面。在整個過程當中,強尼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思考,但在生活中,除了悲傷和痛苦,卻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從別人身上,他感受到沉悶的過去、感受到沉悶的未來,就是感受不到值得停留在此時、此地的理由。因此他只能繼續離開、繼續尋找。

■《赤裸裸》全片極為焦躁不安,儘管劇情本身沒有巨大的起伏,沒有劇烈的悲痛,但場景逼仄,即使當主角行走在寬闊的道路上,鏡頭也總刻意選取條條框框的背景,彷彿每個人物都被困在監牢中不得脫身。影片著力刻畫「生活」,但這生活卻只是日復一日的無意義重複。人物之間不斷地進行著對話,但卻都如同自說自話般地無從形成雙向溝通。鏡頭持續在對話人物之間來回切換,凸顯出相互之間的關係,但這關係卻又是緊張不和諧。

影片當中的人物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都只是一群過著卑微、呆板生活的邊緣人。劇情安排上也沒有一般敘事慣常的起承轉合,在一系列的事件當中,問題從沒被問出口,答案也不曾被找著,有的只是一再被否定的生活狀態,裡面與外面的空間概念被否定,未來和過去的時間意義也被否定。故事沒有開頭、沒有結尾,只是一場尋找生命意義的旅程的片段,最終沒能歸結到一個塵埃落定、或悲或喜的結局,結尾不過是開頭的延續,一切努力都是虛妄。

《赤裸裸》當中充滿著隱性的末日焦慮,對於這點,邁克-李曾表示,這與影片拍攝的時間臨近千禧年不無關係。然而,電影裡頭其實還有個顯性的主題,那就是對蒼老的焦慮、或可說是中年的危機感。但因為主角強尼的扮演者過份出眾的表現,這個實際上是比較明確呈現的主題反而常常被忽略。在主角強尼這條敘事線之外,其實還存在另外一條平行的敘事線,刻畫另一個男性的生活和精神狀態,這位男性是強尼前女友的房東,名車、豪宅、美食、健身,是一個在生活狀態上與強尼完全相反的人。然而,這位房東卻決心要在四十歲以前自殺,因為他不願意面對蒼老。

強尼雖然年紀只有二十七歲,但影片中曾經提及,他在外貌和思想上就像個四十歲的人。這是男房東和強尼之間的相似點,從心理狀態上來說,他們都面臨中年人般的危機感,強烈感受到生命的衰老,以及因而產生的對生命無意義的恐懼與憤怒。面對這樣的景況,男房東的選擇是及時行樂和自我放縱,強尼的選擇則是苦苦追尋生活的意義。雖然兩人面對問題的方式不同,但對生命和生活同樣都有著難以壓抑的憤怒,而這點同樣都表現在他們的性行為上頭,兩人與女性的性關係最終都演變成帶有強暴色彩。當然,影片裡這種物化女性、將女性矮化成洩慾工具的表現方式非常受到批評。

無論如何,如果從「衰老」的角度來理解《赤裸裸》和主角強尼,那麼整部片子和角色便有了不同的立場和調性。在影片當中,男房東和強尼同樣都對生活和未來感到空虛,同樣都不斷地游移於不同的地方和人物之間,然而男房東才是那個憤世嫉俗、絕望自棄的人,反倒是強尼對生活和未來還抱有希望,他拒絕停留在單板空洞的此時此地,不甘心用「無意義」三個字註解自己的人生,因此不斷地向前奔跑,努力尋找一個值得活下去的原因,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心地走向未來、留在裡面的理由。而影片的結局雖然是回到開頭,但述說的卻是一個明明白白、斬釘截鐵的「堅持與希望」。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誰說不是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