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934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田園將蕪-

2011-12-30 05:35:36

一部鬆散乏力的平淡之作



    辦公室的女同事看完《金陵十三釵》,大部份都說很感動,有的還說感觸頗深,悲憤難平。但我看完後,覺得張藝謀如今真是創作乏力,技術有餘,激情不再。整個電影看下來,只覺得缺少一種貫穿全劇的力量,劇情平淡,為主題而拼湊情節的意圖太明顯,沒有懸念,也沒有太多感動,看完了,甚至不能激起多少思考,是一部精神鬆散的普通作品。或許,因為我是男人,或許,因為我太冷血、太膚淺……
    張藝謀之前一些受到好評的作品,都充滿力量,主人公都有一種狠勁和韌性。《紅高粱》里我爺爺我奶奶那精力四溢的旺盛生命力,《菊豆》里無可自拔的情慾,《秋菊打官司》里尋求一個說法的堅韌,《一個都不能少》里頑強的尋找,《我的父親母親》里執著的追逐和等待,男女主角精神上是強大的,那種深沉的生命力量頗能打動人心。而《活著》裡面對中國人苦難而又堅忍的生活的冷靜敘述,更是有一種穿透歷史和人心的力量,體現了張藝謀的最高藝術水準。
而在《金陵十三釵》里,我看到,一個外國人日記裡的故事——妓女替代女學生獻身,被編劇和導演盡力放大。這個故事一開始肯定是打動了原作者聶華苓和張藝謀,他們想用電影來打動更多的人,因而設計了通過軍人的英勇犧牲、一個入殮師的良心發現、一群妓女的獻身來保衛一群純真女孩這樣的情節。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力量好像夠強大,但是我看到這種力量不斷被拆解,本應最終爆發的力量,最後卻讓人鬱悶地被消解,接著,就完了。
    看文學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常想起人們對古希臘神話的評價,「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單純,往往更有力量,但是也常常為人詬病,被指責不深刻、不真實,不能還原人物和世界的複雜性。所以,我們開始摒棄高大全的人物塑造,讓好人也有缺點,壞人也有良知。這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機械地去理解,簡單地去塑造這種不完美的人物,也會讓人覺得不夠深入,同樣失之模式化。在《金陵十三釵》里就有這樣的毛病,一個一心為錢的二流子入殮師一下轉變成拯救眾生的英雄(壞人也有良知),英勇獻身的妓女最後又反悔(懦弱與勇敢交織,自私和奉獻爭鬥),好像夠複雜,但是這卻使他們本身的崇高精神大打折扣,感動人的力量被大大消解。導向最終的崇高目的過程不是自然而然的,是牽強的,充滿了不情願。觀眾看到結果是崇高的,但是心裡的感動卻被稀釋了。
    這種人物性格的設計,讓崇高不那麼崇高,美好不那麼美好,悲劇也不那麼悲劇。入殮師和墨玉最後的一夜,也因為之前的調情而顯得性有餘而情不深,而入殮師的「我要帶你回我的故鄉」這樣的話,讓人覺得只是浪蕩子的輕易許諾。
    這也表現在,一群常常表現輕佻的妓女和救人,以及30萬人被屠殺之慘烈背景之間的不協調。這也是我覺得影片彆扭的原因,這個簡單的故事,載不動南京大屠殺這個太沉重的題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