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876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上帝在高處吸菸

2011-12-31 21:42:38

唯一的誠意就是票房


    張藝謀力圖把《金陵十三釵》拍得好看,他以為的好看。如何取悅觀眾是他最先想到的事情,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部拼盤雜拌的「大屠殺電影」。
     之所以會選擇大屠殺,應該也是奪人眼球的戰略之一。
     嚴歌苓的小說本身就談不上立意高明,行文有不適當的輕薄,而且,小說中的「以命換命」原來就是個無法說通的弱項,這在電影裡,被更加放大和強化了。
     而且,嚴歌苓給自己的小說起這名字,頗像民國煙花巷的女子把自己的居所命名為「瀟湘館」一樣,有令人不安的不軌意圖。

     影片開始,是一場《拯救大兵瑞恩》的諾曼第登陸一般的戰爭戲,可惜,這場戲毀於戲耍般的過度戲劇性。史匹柏在登陸戲中強調戰爭的無常和殘酷,很多場景令人印象深刻。真實的戰爭場面最怕的就是太多戲劇性的偶然,比如,約翰偶然鑽入的一個藏身之所,遇到的兩個女孩,恰恰是他要去工作的教堂裡的女學生。而鏡頭的快速切換,人物遭遇的忽然陡轉,都是幾分鐘一個戲劇性,一個高潮,駭人聽聞,卻沒有任何張力。好像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視覺奇觀,唯一的目的就是操縱觀眾情緒,以此來賺取廉價的「震撼」。
     片頭的戰爭場面之所以不震撼是因為不真實,關於此處技術上的不真實已經有很多人談過了,我想說的是人物情緒也不真實,約翰作為一個戰亂中剛剛遭遇危險的人,鑽進一個藏身之所,安危未卜的情況下,就開始跟女孩子調侃,即使人物性格再怎麼被先在地設定為「流氓氣質」,也不符合基本的人物應有的情緒真實。

     最不可思議的場景是接下來女學生們九死一生地逃回教堂,這邊廂,一群煙花女子華麗登場,不知道她們是如何穿越遍地屍體來到此處的,一個個捲髮紋絲不亂,妝容精緻無比,不像是避難,卻似要出台。黑色的戰爭頃刻之間就變幻為俗麗的五彩繽紛,期間沒有任何過渡,前一刻還抵死逃命的女學生,此刻也面孔清白乾淨,滿臉好奇地從窗口以特寫鏡頭的純真去偷窺「秦淮艷妓」們的風光無限。
     原本小說中女學生是沒有經歷過教堂外的殘酷的,所以她們在一個封閉的小世界中才對這些外來人充滿好奇。女學生們假如真的有過那場生死逃亡,她們可會有如此的閒情和表情?
     戰爭加情色,是張藝謀認為的雙倍的好看,可是,他不知道,這兩樣東西擺在一起,呈現出來的只能是詭異,好像腐爛的屍體上鮮艷的色彩,不可能帶來純粹的美感享受。

     貝爾和倪妮的調情就是在這種黑色的冷酷中開始的,觀眾尚且沒有從李教官們的壯烈中醒過神來,貝爾已經接過了倪妮的煙,此刻的目光閃動,曖昧流通,是如此不對勁,無法帶動我們的腎上腺素快速分泌,反而有隱隱的罪惡感。十三釵們不僅「商女不知亡國恨」,而且彷彿對一切都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她們外批華麗的晨褸,內著性感的內衣,永遠姿態慵懶,風情萬種,永遠酥胸半露,春情蕩漾,這種狀態,和戰時的南京,一座地獄中的教堂搭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像在看一出穿越劇,像《暗戀桃花源》當中,兩齣戲混在一個舞台上,唯一凸顯的就是一個詞:荒誕。
    他們之間的愛情是如何產生的?產生於倪妮搖晃於鏡頭左右兩側的旗袍緊裹的渾圓臀部?還是等著貝爾經過時,在廊柱間幽怨地吐出的那些沒有前文的台詞?他們的情感交流是怎麼開始的?倪妮怎麼就忽然淚流滿面了?任何一個人都能隨便進入跟一個陌生人交心的狀態嗎?還是妓女們格外的「性情中人」?
    如果說妓女們凌空蹈虛地來到教堂,沒有親眼目睹過屠城的殘酷,所以她們能坦胸露乳地百無聊賴地打麻將,那再看到一個滿身血跡的戰士把一個垂死的身受重傷的娃娃兵放在她們中間之後,她們還能談笑自如,接著賣弄風情,這種人物的情緒和狀態,就更加跳脫劇情,張藝謀為情色而情色的企圖,昭然若揭。

    日本軍官長谷川一出現就一付中年文青的憂鬱表情,在剛剛有人摔死,有人幾乎被強暴的教堂里,文藝地奏起家鄉童謠,能不能再做作點?再出離點?再臉譜化些?再生硬幼稚些?
    大概這是做拼盤不可少的一個輔料,必須得有,但以什麼方式出現張導不願多做一些可信的設計,他的心思幾乎全都花在了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秦淮風情」上了。據說那些女演員們被「風情培訓」了好幾年,老謀子真夠「認真」的。

    這部電影無法被當做戰爭片來看,因為這裡面沒有真實的戰爭,真實的戰爭中的人應有的狀態;也無法當做愛情片看,因為情感的產生毫無緣由,人物也高度符碼化;那張藝謀要拍的是一部什麼電影呢?
    為了好看,他犧牲了一切,不僅真實無法苛求,而且節操令人鄙夷。

    如果說這部電影是有誠意的,張藝謀把唯一的誠意獻給了票房。



     

        舉報
評論